编者按:中国有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说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敬父母的重要性。《二十四孝》一书是由元朝人郭居敬编录而成,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不合现代人理念,但出于对历史原貌的尊重,本刊从2014年1期开始,陆续把《二十四孝》图刊于封面,同时配以相关的故事,供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孝文化。
诗曰: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意思是:孝顺皆是出于天性,比如人间的六岁儿童就是这样;怀藏橘子留给母亲,这也堪称奇事了。这段诗文讲述的是后汉六岁的陆绩孝顺母亲的故事。
在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中,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里有这么一段,赤壁大战之前,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张昭、虞翻、步骘、薛综之后,作为和诸葛亮舌战的群儒之一,第五个上来向诸葛亮发难的那位东吴名士出场了,但见书中写道:“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孔明视之,乃陆绩也。”
就是这个陆绩,在赤壁大战后担任了广西高层行政长官——郁林郡太守、偏将军,还在广西留下了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千古佳话。
接着说“舌战群儒”。孔明听了陆绩的一番话,微微一笑,回道:“公(陆绩)非袁术座间怀橘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唯无君,亦且蔑祖;不唯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陆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陆绩语塞。诸葛亮把陆绩的一番话驳斥为小儿之见。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陆绩,并不像《三国演义》描写的那么不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不是正史,虽然“舌战群儒”一段对话非常精彩,常常被后人津津乐道,可是翻遍《三国志》《后汉纪》等正史,甚至包括《江表传》这类记述三国时期的野史,也没发现“舌战群儒”的任何记载。《三国演义》在“舌战群儒”中提及了一桩史实——“公(陆绩)非袁术座间怀橘之陆郎乎”,这就是成语“怀橘遗亲”的由来。
陆绩字公纪,生于东汉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吴郡(今苏州)人。父亲陆康孝顺良善,曾被当地太守李肃举荐为孝廉。陆康后被封为庐江太守,体恤民间疾苦,深得当地百姓们的敬爱。陆康的言传身教,给年幼的陆绩以终生的影响。
据《陆绩传》记载:“绩容貌雄壮,博学多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当时陆康与南阳太守、后将军袁术关系很好,陆绩六岁时跟着父亲一起到袁术家里去做客,袁术拿出甘美多汁的橘子招待他们。
待酒席散后,陆康父子向袁术告辞。袁术把他们爷儿俩送到门外,陆绩躬身作礼,谁知有三个黄澄澄的橘子突然从他衣襟里掉出来。黄澄澄的橘子滚落在地上,袁术看了一皱眉头,他心想,这是怎么回事?于是故意板起脸问道:“你们来我家做客,我对你们好吃好喝好待遇,怎么临走了还要带几个橘子啊?”
陆绩慌忙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回道:“您家的橘子特别甜,太好吃了,我想带几个回去让妈妈也尝尝。” 袁术听了不由地点头夸奖他说:“陆绩,你这么小就知道孝敬父母,长大后必定是人才啊。”袁术认为陆绩与众不同,后来常常在众人面前称赞他。
小小的年纪就能时时惦记母亲,有好吃的不忘与母亲分享,真是难能可贵啊!陆绩敬母的行为,很快传为美谈。元代的郭居敬在《全相二十四孝》中图文并茂地记载的这个故事,至今广为流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