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广西建筑设备类高职院校“2+3”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广西建筑设备类高职院校“2+3”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06 12:00:06 点击: 推荐访问: 五年制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五个度

摘要:针对广西建筑设备类高职教育的特点,探讨建立中职、高职一体化的“2+3”五年一贯制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2+3”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广西建筑设备类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定位,指出要根据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建立健全“2+3”中、高职互通式学分制。

关键词:广西;建筑设备类高职院校;“2+3”五年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04-03

五年制高职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新模式,是以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为起点,以培养专科层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分段负责、共同实施五年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教育形式。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满足了职业教育多样化的需要,可有效解决中、高等职业教育脱节问题。经过几年来的试点和发展,已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已达820万,一部分学生今后通过“2+3”或“3+2”五年一贯制完成中职、高职教育,不但可以解决部分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的问题,也可满足学生继续学习、深造的需要。虽然“2+3”五年制高职教育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招生就业前景光明。各中、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构建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公共课、专业课、实践性课程如何设计和实施,怎样实现五年制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是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的新课题。笔者拟就广西建筑设备类高职院校“2+3”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2+3”五年制生源的特征

“2+3”五年制建筑设备专业高职学生生源具有以下特点:初中毕业,由于成绩不理想或其他原因进入中职学校,年龄偏小,文化基础薄弱,对于所学建筑设备专业以及今后要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和规划,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学生在知识结构与心理素质上与三年制高职生和四年制本科生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才能逐渐建立起职业意识。对于初中毕业选读“2+3”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学生而言,优势是统筹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避免或减少了某些课程的重复,缩短了达到同等学力(专科)的修业年限,有利于专业技能培养的连贯性,可塑性强。

“2+3”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建筑设备专业“2+3”五年制职业教育,由于前2年内的中等职业教育和后3年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分别在不同学校进行,要解决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贯通和有机衔接问题,应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有效解决两学制的衔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职与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做好课程与技能培养的衔接,重点突出人才类型的“技能性、专业性、多样性”三大特征。教学内容组织设计应重应用、重技术、重技能、重现场。强化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及职业技能的培养,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内容体系。公共基础课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功能,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一方面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做好基础理论和技术常识的准备,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专业课具有明显的职业针对性,培养学生掌握职业岗位(群)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拓展课程强化学习建筑相关知识,有利于拓展视野。专业课教学内容应及时跟踪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满足学生将来转岗、跨岗的需要。同时,应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满足学生将来个人发展的需要。教学大纲、计划等具有统一性、连贯性,相互认可,又自成体系,分别进行,以确保五年制教学的实施。

(一)解决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连贯性问题

目前,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各自为政,缺乏依存性。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中职学校在培养过程中始终贯彻“轻理论、重实践”,与高等职业教育缺乏衔接,从而出现了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相对独立,缺乏一贯性、依存性的局面。因此,建筑设备类高职院校“2+3”形式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从学生入校时就应该确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科学创新精神,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从事建筑设备施工、运行管理、工程设计等工作,具有建筑设备工程师基本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等工程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只有培养目标统一了,中、高职的教学过程实施才能沿着相同的方向进行。

(二)解决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重复性设置问题

广西建筑设备类专业“2+3”形式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不同的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等都有所不同,即使相同课程在不同中职学校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而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设置课程时,都是假定学生只有高中基础理论,没有专业背景和技能。高职院校既没有与挂钩招生的中职学校统一课程标准,也缺乏与中职学校在教材、大纲等方面进行有效衔接,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过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在高职院校还会重复性开设,使得授课内容重复,不仅降低了中职学生深入学习高职课程的兴趣,还成为少部分学生逃课的借口,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就业时“眼高手低”的尴尬局面。因此,“2+3”五年制相关学校有必要建立统一的课程体系,相互衔接,使“2+3”形式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真正实现一体化教学。这样,既缩短了高职教育的时间,又强化了职业技能培养,有利于实现中职与高职、学生与学校双赢的局面。

广西建筑设备类五年一贯制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定位

(一)人才培养目标

建筑设备的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维护与管理等是土木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安全、节能、环保、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设备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没有专业背景的建筑设备从业人员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为,现代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会操作的简单层面,而要参与到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规划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管理、维护检修等全过程中,这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更要强调职业教育的属性,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认证为目标,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并通过创新培养方式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备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建筑给排水工程、建筑电气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等的设计、施工、监理、安装、物业管理以及企业单位技术、经营与管理等工作,是建筑设备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职业定位

五年一贯制建筑设备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在各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或动力部门、设计院、建筑设备工程公司、市政工程公司、政府的城镇规划部门、房地产开发公司、城镇物业管理公司、燃气公司、设备开发公司、工程建设监理公司等从事建筑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质量监督、安全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相关的科研、教学等单位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职业面向的就业岗位主要有:(1)设计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制冷与暖通空调系统、建筑给排水与消防系统设计或者在设备制造企业从事设计工作。(2)监理工程师:在质量检查部门(质量监督局、检测站)或房地产公司、安装工程公司、监理公司等对设备安装进行质检与监理工作。(3)造价预算员:从事暖通空调、建筑给排水与消防等工程预决算以及相关专业的安装工程招投标预决算工作。(4)现场施工组织与管理员:在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包括建筑消防工程公司)从事暖通空调、建筑给排水、消防及建筑电气工程等现场施工组织管理工作。(5)运行管理员:对高级商厦、宾馆饭店、办公大楼、机场大厅、邮政大楼、医院治疗室等民用建筑以及医药厂、卷烟厂、纺织厂、飞机汽车船舶制造厂、冷冻厂等工业建筑或者物业管理公司对建筑设备进行运行管理。(6)销售与管理人员:在制冷空调设备工程公司从事产品(中央空调和小型中央空调设备)的销售及管理。本专业毕业学生未来可取得的职业资格主要包括: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和注册监理工程师等。

(三)知识与能力要求

学生通过建筑设备类五年制职业教育应具备一定的文字书写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及绘图知识,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具有阅读及绘制建筑及设备工程图的知识,具有建筑设备施工图识读和绘制能力;掌握建筑设备运行、管理和维护基本知识,具有设备运行管理和维护能力;掌握建筑设备施工的基本知识,具有现场施工管理的能力;掌握建筑设备工程造价基本知识,具有造价管理的基本能力;掌握建筑设备工程设计基本知识,具有建筑设备设计的能力;掌握工程建设法规基本知识,并能应用于工程实际。

根据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根据五年一贯制建筑设备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行业岗位特点、职业能力与素质分析、知识结构分析以及企业需要,学生应具有必需、够用的文化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素养并掌握建筑设备的核心技能,有与此相适应的建筑设备岗位职业资格所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其突出特点是强调教育目标的“职业性”和技术的“高级应用性”。因此,根据培养目标及岗位能力要求构建出由公共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三类课程形成的建筑设备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训练能取得多证书,最终实现五年一贯制建筑设备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五年一贯制高职课程有别于学科型课程,其内容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理论与实践并重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过程既要注重基础理论教学,以应对多变的就业环境和技术创新的需要,又要注重专业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增强职业竞争力。基础理论课应弱化学科的系统性和内容的严密性,不过分强调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而应注重在专业课中的应用。专业理论课应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目的,同时注意基础理论课程在专业理论课程中的应用,注意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衔接。课程内容既要体现专项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素质提高与智力开发,既要重视当前,又要注重今后发展;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也应防止另一种倾向的出现,即忽视理论对实践的作用,忽视理论在培养人才发展后劲方面的应有地位。

实践训练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最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因此,首先应加强实践教学的研究,充分肯定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的重要作用,并通过缜密设计、精心组织,把各项实践教学活动落到实处。同时,还应防止出现对实践教学认识的片面性和庸俗化。其次,要防止把技能培养误认为是简单的技能操作,防止培养出来的是技术单一的操作工、工匠式人才,因为这不符合高等工程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倡理论与实践并重,并不完全反映在教学时间分配上,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时间安排应讲究实效、科学与可行,要最优化地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

(二)根据建筑设备行业特点和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设置体现五年一贯制的课程体系

根据建筑设备专业特点和岗位能力需要,“2+3”形式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挂钩学校设置统一的课程体系,精简学时,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在重组、整合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突出主干课程建设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将原先在中职学校已经学过的课程或知识点内容摘出来,高职可以免修或在深度广度上加强对该课程的学习,减少重复性内容,从而达到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的目的。同时,改革实践环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在制定教学计划、设定课程时,建立整体观念,打破实践教学课各自为政的局面,进行系统设计,将实践教学划分为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技术实践、社会实践四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还要结合“因材施教”观念,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系统设计实践性教学体系,增加分析性、设计性和研究性的综合性实验训练。在专业实验方面,增加实验项目的内容,根据建筑设备行业与社会发展以及技术革新的需要及时更新实验内容,使学生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探索有效的产学结合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专业实训中心、校内实习工厂和校外产、学、研实习基地的优势,为学生接触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增强岗位适应性提供条件。

(三)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课程内容体系

设置课程内容体系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内容。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认真研究实现当前专业教育目标与未来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岗位职责将由单一职能向综合职能发展。未来的劳动者仅有一项或几项技能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必须具备包括跨岗位和跨职业能力、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广西建筑设备类高职院校“2+3”形式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在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时,不仅要考虑职业针对性,以满足社会现实要求,而且还应考虑未来发展问题;既要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又要考虑课程的衔接性;既要考虑知识面的“宽”,也要注重某些关键能力的“专”,即课程体系既具逻辑性又富有弹性。

建立健全“2+3”中、高职学校互通式学分制

建立“2+3”中、高职学校相互承认的学分制,可以有效避免有些课程重复教学的现象发生。如通过制定广西建筑设备类专业学生在2年中职学校需要完成哪些课程学习、取得多少个学分才能进入高职学校学习,在3年高职学校学习期间需要选修、必修哪些课程,取得多少学分才能完成学业,在中职学校已经取得学分的课程就可以免修,在2年中职学校学习期间没有学习的课程可以通过3年的高职学习完成。这样,对有些中、高职学习期间不是修读同一个专业的学生也是比较灵活的措施。只要对口招生学校协调好,学分能够相互承认就可以实现。学生获得中、高职学校共同规定的学分后即可获得双方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

结语

“2+3”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形式,可有效解决中、高等职业教育脱节问题,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满足了职业教育多样化的需要,对学生职业意识形成、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为学生个人的学历提高提供了一条捷径。如何科学地制定建筑设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教育过程整体设计,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健全互通式学分制等,成为广西高职教育建筑设备专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个新课题。

参考文献:

[1]刘辉.五年一贯制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2(5):176.

[2]罗治安,等.五年一贯制高职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中国康复,2005(4):256.

[3]苏静,等.五年一贯制生化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1(4):6-8.

[4]徐岳清.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0):51-52.

[5]谢明荣,等.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02(1):124-125.

[6]堵有进.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2(7):231.

[7]邹永艳.基于“1221”模式下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10.

作者简介:

王存娟(1966—),女,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城市建设、岩土工程。

李友化,工程硕士,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建筑电气节能。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