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表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内心感受与反应,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表现方式,在民歌演唱中,情感表现可称其为灵魂,不仅包含舞台表演,还包括声音表现,本文就民歌演唱中情感表现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民歌演唱;情感表现;意义
优秀的歌唱表演通常是声情并茂,如果歌唱中仅有声音或者表演技巧,没有情感表现的话,其歌唱会显得毫无生机,具有情感的歌唱表演才能真正打动观众的内心,产生心灵碰撞,体现情感声乐的魅力。在民歌演唱里,情感表现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声音概述
对于从事声乐教学之人,先要弄清的问题就是声音概念,物理学中对声音给予了科学定义,而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声音概念就更为全面了,不仅指有关声响,还包含了有关声音的发声、位置及共鸣等。在歌唱声音当中,对美好音乐声音审美观是不同的,可由于古代有关声音资料没有存留,歌唱声音美无法具体查寻,不过从历史典籍中可知,西方的宗教音乐时代,人们喜欢声音线条匀称且控制力强的圣咏声音,歌唱声音——圣洁及纯粹为主;我国音乐审美是以天人合一为审美标准的,不过在民间,声乐是多元化状态发展的,并遗留下来了很多种歌唱声音,像曲艺、京剧、戏曲及民歌等,这些歌唱声音的审美虽有差异,可它们均包含着人们丰富情感,或喜悦或哀婉或悲伤,无一不蕴含人们丰富情感,正因如此,才能让民歌长盛不衰。
二、情感与声音
在民歌演唱里,没有声音作为依托,其情感就没有承载体,无法表达出感情的,而仅有声音,没有情感表现,那仅是一种声音,无法让人产生共鸣的,要想演唱出声情并茂的作品,就需要包含声音与情感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的,演唱者应该以声传情,用动人的歌声,真挚的感情,让歌曲打动人心,发挥出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并获得演唱成功,对于民歌演唱者来说,不仅要演唱出声音,还要表达情感,发挥出情感在民歌中的重要意义,如果仅有声音,歌唱就难以给人带来美感了。像彝族民间歌手白秀珍所演唱《哭调》,就是发自内心真实情感,这首民歌源于真实感人的故事,年轻白秀珍与同乡农民结婚后,日子过得清贫却恩爱,可幸福不长久,丈夫在地主家干活时,被一伙土匪绑走并杀害,对于白秀珍来说,可谓是悲恸万分,失去亲人的冤仇无处话别,仅能用哀婉悲伤的民歌进行抒发,以发泄对黑势力切齿仇恨,寄托对亲人的哀思,由于白秀珍全身心投入演唱,打动了很多人,方圆百里之人专程来听这首民歌。在民间,民歌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同上下眼皮一般,真挚感情演唱使得歌曲更为感人,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声音与情感可说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相映生辉的融合体。又如我们所熟知的民歌《天路》,就充满了对青藏高原的热爱,以及青藏铁路修筑者的敬爱之情,这首歌表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热爱青藏高原以及对共产党的感激情怀,如果演唱中仅是干巴巴声音演唱,再好的歌曲都很难打动人们内心,受到人们的关注,歌曲很多时候,不在于是谁演唱,而是谁能将其情感恰当表现在演唱当中,《天路》这首歌曲曾经被很多人演唱过,可真正受到观众热捧注意的是韩红所演唱的,韩红的演唱之所以令很多观众喜爱,不仅在于其音色,还在于能够准确把握情感表达。以情带声,声中带情。对于优秀歌唱者来说,这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在演唱中,较为注重声音技巧及表现方法,通过长时间摸索之后,才能表现功底。如情感表现不充分,就会机械呆板毫无生机,艺术感染力就无从谈起了。
三、民歌演唱的灵魂情感表现
歌唱目的是为了抒发人的情感,并进行思想交流,通过声音传情是对音乐艺术的再创造,德国汉姆波尔曾说过用心去歌唱这句话,情感可说是音乐审美当中最重要特点,可谓音乐的灵魂。在民间,有很多民歌就是以其真挚情感表现来传递歌曲真挚情怀的,像陕北民歌中的《蓝花花》,如果使用流行音乐及快节奏来演唱这首民歌,就难以表现它所应有的情感表现了,也无法表达陕北民歌当中所特有的音乐情感地域特征了;又如山东民歌当中的《包楞调》,如果利用新疆的地方风格感觉及节奏进行演唱,它原来所要展现的情感方向就会发生变化,给人们带来感觉也仅是感官践踏,因此,在民歌演唱中,正确情感表现是很重要的,在演唱悲伤愤恨民歌时,对于情感表现的掌控也很重要,其声音让人感到哀婉凄苦同时.自身是不能泣不成声、痛哭流泪的,在高兴热情民歌演唱的时候,演唱者应该表现出欢快及高兴的情怀,可以说准确情感表现,可给受众带来美的享受,并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此教化作用,不是呆板枯燥理论灌输,是人们聆听演唱中,依据自身情趣,将思想文化与美好形态进行融和,并渗透到人们内心当中,感受善恶美丑以及人生真谛,从而培育人们美好生活观及爱国情怀。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物质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越来越渴求,民歌作为歌曲当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最能真实反映基层人们的生活状态,精神生活需求,民歌演唱中,情感表现可谓是其灵魂,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是民歌演唱中的最佳表现。准确情感表现,不仅能让人们感受到民歌的美好,还能带来教化作用,并展现地方特色,增强生活感悟力,培养人们高尚生活情操及爱国情怀。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