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风筝,又名纸鸢,至今已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潍坊风筝作为民间风筝的典型代表,其造型、题材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以历史悠久的山东潍坊风筝为例,从风筝的起源、题材、造型和工艺上进行阐述,展示了风筝作为独特形式的工艺美术所蕴涵的艺术魅力,发掘潍坊风筝的艺术生命力之所在,有利于更好的拓展当地的民间艺术文脉。
关键词:潍坊风筝;题材;制作工艺;传承与发展
风筝被视为一种文化艺术,是集“扎、绘、糊、放”于一体的一种综合艺术。潍坊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清代以来一直盛行不衰,近年来更受到国内外风筝爱好者的好评。潍坊风筝在长期发展、借鉴、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并以其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间气息而扬名海内外。
一、起源
风筝在中国的历史悠久,相传最早是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演进成为今日风筝,其实风筝真正的起源已无法证实,最早的风筝是用于军事、通讯上。唐代晚期,有了“风筝”的叫法,还有一些民俗学家说,风筝是古人是在清明节前后怀念世故的亲友的。
潍坊市被推崇为风筝之都,是中国著名的风筝产地,明代就已经出现轧制风筝的艺人,清代放风筝习俗开始流行,风筝艺术达到鼎盛阶段道光年间。每逢春天,潍坊鸢飞蝶舞,一只只风筝放飞在云端,一条条银线纵横在天空,潍坊的风筝以其独特的题材,生动的艺术造型,精巧的扎制工艺,鲜明的民间色彩,突出反映着潍坊风筝的地方特点,历来受到中外风筝爱好者的青睐。
二、传统题材
在潍坊传统风筝中,有很多取材于与祖灵信仰有联系的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这些无不和信仰民俗紧密相关,其共同的特点是表达一种吉祥、美好的愿望。
风筝还是一些礼俗的极好“载体”。其中关于庆寿、贺喜方面的风筝就有数十种, “寿星骑鹤”、“福寿双全”祝福长者健康长寿;而“鸳鸯戏莲”、“莲生贵子”表达对新郎新娘的良好祝愿。当地人们不但将这些风筝送上蓝天,还作为礼品相赠。
潍坊风筝以龙头蜈蚣最具代表,是十分独特的题材,它使得串式风筝的造型艺术升到更高的层次。其造型优美,形象逼真,色彩鲜艳,令人叹为观止。潍坊龙头蜈蚣这样的形象,在其他有关龙的造型里几乎是没有的,它将龙头和蜈蚣的躯体和谐的结合在一起,反映着潍坊风筝的地方特征,历来受到中外爱好者们的青睐。
三、制作工艺
潍坊风筝具有起飞平稳、放飞高的特征。无论是什么风筝,除了板子风箏需要坠外,其他不需任何辅助物都能平稳直升蓝天。其扎制方法虽简,少则竹条三根,多不超过七根,但讲究竹条均匀、骨架周正、左右对称、重心拴线,形象简练,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潍坊风筝的独特个性是通过“扎、绘、糊、放”来具体表现的。
扎:潍坊风筝的骨架一般用竹材扎成,风筝架子扎法各有千秋,一般掌握硬翅风筝、软翅风筝和拍子风筝架子的基本扎法后,就可以自由变化,扎制各种风筝了。前辈艺人在扎风筝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有的还编成歌诀。例如扎硬翅胖沙燕的口诀是:胖燕四四法最新,一头一腹一尾根。—亡条平直须坚硬,下条扁软势随形。七段等分论条架,两膀对扎半圆形,中腹应按双分计,尾竹上端中线寻。下端长短如何定,横设架子首尾千.托纸中间方四块,两膀各四必相亭。头部迎风腹为主,冕竹要软好泻风。裆肥纸阔单面软,迎风不会左右慨。
绘:潍坊的风筝吸取潍县木版年画的技法,博采京津画风筝之长,线条粗犷,色彩以红、黄、蓝三颜色为基础色,重笔浓抹,色调明快,浑朴,在对称中达到强烈的美的视角效果。并少用色,以块色为主,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民间艺术色彩单纯而浓郁的特点。
糊:糊风筝用纸、矾绢等,可依风筝形式确定。糊蜻蜒风筝用绢,糊鹰必定要用皮纸或托裱了的防风纸。糊风筝时,先比着架子剪纸,纸比架子大些,边缘部分剪开一些口子,在边缘涂浆糊后,依次把剪开的边缘糊在纸条上。糊法有两种;一是把纸包贴在竹条的四个面上,二是把纸包贴在竹条的两个面上,用刀把多余的纸裁下来。风筝可以先糊后绘,也可以先绘后糊。风筝的具体糊法也各有不同。
放:放风筝的工具有线、绕线工具和供游戏用的各种附加物。放风筝的线有“缝衣线”、“小线”、“衣线”、“麻线”等等,绕线工具最普遍的是“线桄子”,这是一种穿在轴柄上的六角线线轴,可以自由地旋转着放线。收线时,一手拉线,一手打轮,十分方便,样子也小巧可爱,本身就是一件受人喜爱的玩具;还有一种“简易桄子”,轴柄上穿一种扁框,用起来很方便。如果放大风筝,则要用“线拐子”;放更大的要用“绞车”。
四、传承与发展
风筝的传承发展固然依靠历代传人的辛勤劳动, 但它的雄厚基础则是文化。潍坊风筝早在明代就已经作为商品, 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已有相当规模的风筝集市。由于放风筝普及,三十年代, 潍坊有三次大的官方举办的赛会,八十年代,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潍坊风筝又迎来了第二个繁荣期。潍坊风筝不仅销往全国各地, 也销往世界各地, 从而使潍坊成为风筝之都。2006年,经国家文化部批准“潍坊风筝"被正式确定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当地政府也非常重视风筝的继承和发展,建造专门的风筝博物馆,自1984年开始,每年的4 月20号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节”。
五、结语
风筝作为为一种文化艺术,是集“扎、绘、糊、放”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潍坊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清代以来盛行不衰,近年更是受到国内外爱好者们的好评。潍坊风筝在长期发展、借鉴、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规模,以其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间气息而扬名海内外。艺术的表现愈有地方性才愈有民族性,愈有民族性才愈有世界性。潍坊风筝之所以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正因为其重视继承传统,注重发挥民间艺术特色。随着潍坊风筝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这朵民间艺术之花将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 潍坊地区出版办公室.潍坊风物[M]. 北京: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2] 潍坊市文化局史志办公室. 山东省文化厅史志办公室编印,文化艺术志[M]. 1983.
[3]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史志编纂委员会. 寒亭区志[M]. 济南:齐鲁书社,1992.
[4] 孙立荣. 潍坊风筝[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3,3,4
[5] 刘镇等. 风筝技艺[M]. 济南:山东友谊书社,2000.
[6] 李乃仓. 潍坊风筝与木板年画[J]. 中国风筝,2002.
[7] 靳之林. 中国民间美术[M].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8] 张继彩. 略谈特色风筝与发展[J]. 中国风筝,2005.
[9] 朱鹰.中国民俗文化——风筝[M].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142,113,113,127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