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传承闽南民间艺术,,构建特色园本课程

传承闽南民间艺术,,构建特色园本课程

【摘要】文章主要以传承闽南民间艺术为基础,构建特色园本课程,通过创设特色环境,丰富课程内涵等活动来提高幼儿对闽南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为相关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闽南民间艺术;园本课程;特色传承

泉州作为闽南文化的发祥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长期对外开放和国际文化交流,极大丰富了泉州的文化内涵,逐渐形成泉州多民族文化交融、山海文化气息兼备、多元宗教并存的地域文化特征。有历史悠久的清源山、开元寺、老君岩、洛阳桥、九日山等名胜古迹,有遍布大街小巷的面线糊、满煎糕、肉粽、贡糖、海蛎煎、安海土笋冻、菜裸、衙口花生、洪濑鸡爪等闽南特色小吃,有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等剧(曲)种,有笼吹、大鼓吹、车鼓等民间音乐,有拍胸舞、火鼎公婆等民间舞蹈,有花灯、石雕、漆线雕、金苍绣等传统民间工艺,有五祖拳、白鹤拳、南少林武术等民间功夫,还有惠安的石文化、安溪的茶文化、永春的香文化、德化的瓷文化……凡此种种,铸就了闽南文化这一活化石,彰显出闽南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我园创办于1952年,地处泉州鲤城西街片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传承闽南民间艺术 构建特色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中,我园融合闽南特色文化艺术,如南音、高甲戏、提线木偶、舞狮、拍胸舞等多彩多姿的民间艺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园本课程,如参观梨园古典剧院、木偶剧场、南音艺苑等;与家长查阅有关闽南艺术文化资源;欣赏南音“东方音乐奇葩”的独特魅力;体验提线木偶稚趣生动、表演逼真的艺术形象;运用绘画、表演、制作等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闽南民间艺术的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感受闽南艺术之美,体验闽南艺术的古老和博大精深,激发幼儿对闽南民间艺术的兴趣与热情,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闽南民间艺术。

一、走进艺术天地,感受灿烂遗存

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样的学习特点要求幼儿教育的内容取之于幼儿生活。为此,我们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将幼儿带出去,让幼儿置身于古街区,感受泉州的文化魅力。如:我们带领孩子们走进梨园古典剧院、高甲戏院、木偶剧团欣赏、参观,搭建走进、学习地方戏曲的平台。我们还充分挖掘家长的优质资源,请有戏剧舞台经验的家长入园指导孩子们模仿演员的唱腔、步伐与动作,让幼儿亲近戏曲文化,进一步加深幼儿对闽南戏曲文化的喜爱。在“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中,幼儿在观察、感受、学习中了解梨园戏,不仅感受到闽南独特的文化魅力,也萌发了对闽南文化的喜爱之情。

如:我们带领孩子们走进梨园、高甲戏院、木偶剧团欣赏、参观,搭建走进、学习地方戏曲的平台。在参观富有闽南特色的“梨园古典剧院”时,剧院红砖白瓦、古朴典雅的闽南建筑尽收眼帘,立即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在“梨园古典剧院”门厅,孩子们被梨园戏中巨幅的宣传海报深深吸引,兴高采烈地与家长、老师说起来:“她是火鼎婆,在幼儿园我也演过。”“爷爷、奶奶给我讲过‘陈三五娘’的故事。”“我喜欢‘伍佰万’,长得很滑稽。”……孩子们的童言稚语引发老师、家长们的阵阵欢笑声;在剧场里,孩子们欣赏了梨园戏曲演出,演员们的浅吟低唱,独特的南琶、洞箫、三弦等乐器优雅动听的旋律将孩子们带入了艺术的殿堂,打开一扇了解“传统文化之美”的窗户;在化妆间,孩子们认真仔细地观看演员们如何上装,抚摸着演员们精美的戏服……通过活动感受本土戏曲艺术的魅力,培养幼儿对梨园戏的喜爱之情。

我们還充分挖掘家长的优质资源,请有戏剧舞台经验的家长入园指导孩子们模仿演员的唱腔、步伐与动作,让幼儿亲近戏曲文化,进一步加深幼儿对闽南戏曲文化的喜爱。在“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中,幼儿在观察、感受、学习中了解梨园戏,不仅感受到闽南独特的文化魅力,也萌发了对闽南文化的喜爱之情。

在课程建构中,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兴趣、生活和已有经验,通过参观、观察、讨论、收集和投票,引导幼儿共同选择和确定合理的主题,如《梨园畅想》《闽南古典剧院》《木偶剧场》《俏花旦》《南音艺苑》等主题课程。在突出闽南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本班的主题内容,打造了园本课程背景下主题化的大区域活动,如“梨园戏”“提线木偶”“南音袅袅”“歌吹漫步”等,力求使不同学科知识围绕园本课程主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幼儿最终建构起完整的内部知识结构。通过特色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有效融合,有效促进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能力的发展。

二、创设特色环境,构建沉浸体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和有效利用环境影响幼儿。”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始终来自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把闽南民间艺术融入墙面装饰、材料摆放中去,让幼儿在环境的耳濡目染中获得对闽南民间艺术最直接的体验。在课程建设中,我们力求将闽南民间艺术融入环境中,努力创设具有浓郁闽南民间艺术气息的,具有教育性、艺术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民间艺术的影响。

在环境创设中,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幼儿通过亲手操作,获得最直观的体验。有的班级搭建的“闽南戏台”古色古香,南音、木偶戏、梨园戏,让幼儿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韵味;有的班级的主题墙就是以拍胸舞为主题,那一个个跳着拍胸舞的人们,喜庆,欢乐,孩子们看了不禁跟着一起舞蹈;有的班级将闽南民间舞蹈的图片、拍胸舞、舞狮教具等一一呈现,给孩子视觉上的美感;有的班级以“木偶的环境创设”为特色,利用了三维立体的空间为幼儿创设了“咱厝的木偶台”,成为幼儿与木偶互动的乐园;二楼的走廊上,有闽南民间剪纸、闽南木偶、火鼎公婆,还有“闽南童谣”的展示,让孩子们时刻被“闽南民间艺术”陶冶。

三、丰富课程内涵,传承千年古韵

幼儿正处在成长的第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候让幼儿多接触不同的东西,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能力培养都有一定的帮助。比如:欣赏戏剧曲目可以锻炼幼儿对声音的辨别能力;绘画和制作舞蹈、戏剧服饰可以发展幼儿的形象力和动手能力等。戏剧中的各种乐器、脸谱、古典服饰等都是平时不常见的,幼儿通过欣赏和学习,了解和认识这些东西,增长了见识。

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学习需求,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善于发现幼儿喜爱、乐于接受、可以引发他们积极情感的学习内容。如闽南歌舞“中秋博饼”,由于中秋节家长带幼儿到社区参加博饼活动,幼儿兴趣高涨,于是教师精心设计了“中秋博饼”活动,活动中通过观看大量演出视频,提供相关的服饰、道具,借助游戏让幼儿扮演歌舞中的角色……幼儿身临其境,感受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在游戏中感受和体验闽南歌舞的趣味性和意境美,尝试学习与表现。

四、搭建展示平台,表现艺术之美

在幼儿充分感受与欣赏的基础上,我们充分搭建展示平臺,支持幼儿自主、自由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弘扬和传承闽南民间艺术。如:我们结合“六一”开展“闽南文化艺术节”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才艺,传承闽南民间文化。如:闽南歌曲《天黑黑》《一支小雨伞》,闽南舞蹈《拍胸舞》《火鼎公婆》,闽南童谣《月亮月光光》《羊仔囝》,闽南讲古《开元寺》《孝感巷》,闽南戏曲《梨园戏〈李亚仙〉》《木偶戏〈小沙弥下山〉》《高甲戏〈女巡抚〉》等节目,引导幼儿在表演中感悟闽南民间艺术,在创新中体会创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又如:在早操活动中,我们将朗朗上口、充满童趣的闽南民间童谣编入操节、舞蹈、体育游戏中,增强活动的艺术性、趣味性,还将闽南民间艺术表演的道具灯笼、斗笠、筷子、板凳加以改进,提供了丰富的闽南元素,配上闽南民间小调《正月点灯红》《围炉歌》《十二生肖》等,编排一套幼儿闽南民间器械操,成为幼儿喜爱的活动。此外,四楼的“闽南乐器坊”“闽南古典剧院”,也充分发挥了其功效,幼儿在这里能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艺,尽情地“舞”。其次,每班在游戏区域中都设立了幼儿展示自我的区域,如语言区的“评选最佳讲古人”,表演区的“西街影剧院”,美工区的“戏曲服装加工厂”;生活区的“西街影剧院后勤部”,科学区的“舞美研发部”,建构区的“搭建大舞台”,动手区的“制作簪花”等。这些平台的搭建,为孩子提供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平台,更为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开拓了无限的空间。

《指南》提出要利用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泉州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有着丰富多彩、举世闻名的艺术文化资源。孩子们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成长,从小受到地方艺术文化的熏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真观察,用积极的态度去了解闽南传统艺术,使他们从小热爱、喜欢民间传统艺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热爱地方艺术的种子。

【参考文献】

[1]林朝霞.如何让特色园本活动有“声”有“色”——浅谈贫困地区乡镇幼儿园特色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J].学周刊,2017(12):196-197.

[2]朱桂颜.基于岭南文化传承视角下幼儿园特色园本课程构建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37-38.

[3]王惠涵.探索幼儿闽南本土文化教育,开展闽南民间游戏[J].新课程学习(上),2014(11):183.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