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国民间艺术在历史进程中融合和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适合幼儿的民间艺术内容,寻找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民间艺术教育相结合的良好途径,实现教师与幼儿、与课程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这样,我们就能在保留本民族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发展幼儿健全人格。
关键词
美术教育民间艺术艺术特色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民间艺术是生产者的艺术。”我国的民间艺术产于自然,生于劳作,内容丰富多彩,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传递着民族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情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更多的人开始崇尚外来的、现代的文化和艺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间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相接近的、具有乡土气息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通过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来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培养幼儿的民族精神。
近两年,我园将民间艺术渗透于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通过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营造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激发幼儿对民间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陈鹤琴认为:“怎样的教育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成长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注重设计环境,丰富环境,变化环境,利用环境对幼儿的熏陶,使幼儿感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美,从而激发幼儿动手的兴趣。
(一)巧用三维空间,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我们利用活动室内、外、门窗、墙面、走廊等空间位置,为幼儿提供大量易于接受的、色彩鲜艳的民间艺术图片、剪纸和各种手工作品,并分阶段、分层次的悬挂、陈设在三维空间中。
具体做法是:首先教师在活动室的墙面,布置一些利用废旧物制作的一些民间艺术工艺品。有编织、刺绣、剪纸、折纸等,以及具有浓厚民间艺术特色的图片、挂饰、小型艺术品。如有《古老的传说》《三个和尚》的刺绣图画;有《老鼠嫁女》的民间剪纸故事等供幼儿日常观察、欣赏、发问,通过欣赏、观察以及教师的讲解,幼儿不断地了解了许多民间传说。
第二,在室内的门窗、走廊、宣传栏里张贴全国各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最突出的民间艺术作品、照片,供幼儿欣赏、阅览、感受民间文化习俗,民间美术的艺术美。
第三,巧用民间艺术悬挂物布置环境,悬挂物的创设是调节幼儿园室内氛围、配合幼儿园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们用剪纸、折纸、纸雕制成具有民间特点的花灯、十二生肖的剪纸、多彩多姿的风筝等分别悬挂在室内、走廊、门厅之中,并认真遵循空间环境创设的特殊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有层次地布置,并定期更换内容,通过用以上形式布置三维空间,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耳闻目染民间艺术的气息,观察、感受民间艺术的美,幼儿的知识量不断增加,知识面不断的扩大,并从小就萌发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陶冶了幼儿性情,形成了善于观察、注意观察、科学观察的良好习惯。
在进行主题活动《闹元宵》,欣赏“花灯”美术活动时,教师以开“赏灯会”的形式,请每位幼儿带一盏自己最喜欢的花灯垂挂在教室的四周,他们穿梭在颜色、造型各异的花灯的海洋里,观察、欣赏、谈论各自花灯的美。
(二)发挥区角作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根据幼儿需要,在各区角设置民间艺术内容,并根据近期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材料、教具,供幼儿操作、摆弄、拼贴、尝试。通过操作,满足了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需要,而操作材料丰富,色彩鲜艳,又可以变幼儿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比如:在美工区内让幼儿欣赏色彩鲜艳的民间染纸作品,并提供幼儿染纸的颜料、工具、纸张,幼儿可以自由折,随意染不同的颜色,通过亲自尝试、操作,幼儿发现用不同的折纸法染纸又会变化出不同的花样图案,而乐此不疲。促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得以发展。
又如:在进行主题活动《闹元宵》时,我们在美术区域投放笔、剪刀、胶水各种彩色纸和各种半成品材料,让幼儿通过画、剪、折等形式来制作自己最喜欢的花灯;在表演区播放《闹花灯》《春节序曲》等喜庆、欢快的音乐,让幼儿提着花灯随音乐翩翩起舞。在文学区投放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故事图片、图书,图文并茂,加深幼儿对花灯的感受和理解。在班级的“互动墙”上张贴幼儿和家长一起下载和收集的全国各地的花灯图片,以及幼儿自己设计的花灯。
二、利用适合的民间艺术素材,构建幼儿园民间美术教育的活动体系
民间艺术虽然来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民间艺术都适合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展,关键在于要选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规律的,可供幼儿操作学习的民间艺术种类,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唤起他们操作的欲望,充分发挥幼儿的联想和想象。
我们课题组在对民间艺术素材的挑选,课程内容的设置,活动的目标以及符合年龄特点的课程安排上,都作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
下面就是我们课题组提升出的符合各年龄特点的活动。
1.小班
通过民间美术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民间美术的几种主要形式,培养幼儿对民间美术活动的兴趣,逐步加强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和认识。在民间美术活动中锻炼幼儿手部的小肌肉,促进手的操作的准确性灵活性,培养眼、手、脑谐调配合的能力。
(1)添画:让幼儿在已有的画面上,用民间色彩来进行连线补色或粘贴而完成的绘画。
(2)印画:运用纸团、绒线、手指、器物等可印制的工具来完成的具有民间风格的绘画。
(3)色彩画:用红、黄、蓝等民间色彩来完成的绘画。
(4)装饰图案画:初步运用几何形体及民间传统装饰风格来进行的图画。
(5)染纸:让幼儿自己用喜欢的颜色进行染纸活动。
(6)欣赏 :欣赏老师以及哥哥姐姐的各种民间美术作品。
2.中班
通过民间美术活动,加深幼儿对民间美术内容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初步识别年画及民间装饰画,培养幼儿对民间绘美术的兴趣,初步学习民间美术的基本表现技巧,认识学习民间色彩,培养简单的民间造型,构图能力,学习运用民间装饰画风,进行装饰画训练。
(1)添画:在小班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难度,在已有的画面上用民间色彩来进行连线补色或粘贴而完成的绘画。
(2)印画:运用纸团、绒线、手指、器物等可印制的工具来完成的具有民间风格的绘画。
(3)色彩画:用红、黄、蓝、紫、橙等色,学会用物体相近色涂色,涂色均匀。
(4)民间装饰绘画训练:学会用对称均衡等民间装饰绘画构图形式完成作品,画简单的动、植物纹样。
(5)染纸:在小班的基础上,对幼儿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让幼儿自己用喜欢的颜色进行染纸活动。
(6)绳编:教幼儿一些简单的绳编技能。
(7)剪纸:学习一些简单的剪纸技能。
(8) 欣赏:欣赏老师以及哥哥姐姐的各种民间美术作品。
3.大班
在中班学习民间艺术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民间美术的认识,学习民间美术的基本表现技巧,能用民间色彩装饰形象,能用民间造型构图的基本形式创作主题画。
(1)印画:在中班的基础上,运用纸团、绒线、手指、器物等可印制的工具来完成的具有民间风格的绘画。
(2)色彩画:学习用各种颜色,会用物体相近色涂色,涂色均匀。
(3)民间装饰绘画训练:在中班的基础上,学会用对称均衡等民间装饰绘画构图形式完成作品,画简单的动、植物纹样。
(4)染纸:在中班的基础上,对幼儿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让幼儿自己用喜欢的颜色进行染纸活动。
(5)绳编:在中班的基础上,教幼儿一些简单的绳编技能,加深对绳编的了解。
(6)剪纸;在中班的基础上,对幼儿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 ,进行剪纸活动。
(7)水墨画:初步学会使用中国画作画工具,学用浓、淡墨表现简单的水果、蔬菜、花卉、树木等形象,能够使用2~3种国画颜色。
(8)刺绣:学习一些简单的刺绣方法。
(9)年画:在中班欣赏年画的基础上,临摹简单的民间年画作品,体会民间年画造型、构图、色彩形式。
(10)民间陶瓷、雕塑:让幼儿了解一些简单的知识,学一些简单的技能。
(11) 欣赏:欣赏老师以及一些著名大师的民间美术作品。
三、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便于今后活动地开展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民间艺术在美术活动中的渗透,把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课和研讨活动,提升出了以下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法、讲解演示法和游戏练习法,从而方便了活动的开展。
1.观察分析法:
幼儿年龄小,他们观察东西往往从兴趣出发,观察比较片面,缺乏观察的持久性和顺序性。我们课题组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事物的基本特征,重点指物体的形状、颜色、结构、形态等,着重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视觉器官感知事物,用脑思考并进行比较,从而较完整地表现事物。
该方法一般分为两种:
(1)一般性观察:平时随时随地进行,积累题材。例如:小班撕纸活动《喂小鸡》。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小鸡和小米粒的实物,以及小虫的图片,重点了解小鸡喜欢吃小米粒和小虫,并用图形进行归纳总结,小米粒是圆圆的,小虫是长长的,在此基础上在进行撕纸活动,让幼儿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后地表现出了各种不同动态的小虫和小米粒。
(2)专题性观察:专门组织幼儿进行的观察活动。例如:大班剪纸活动《美丽的窗花》,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窗花的颜色、窗花的造型、窗花的花纹、窗花是几折的等等。通过老师问题式的启发,引导幼儿学习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
2.讲解演示法:
通过观察分析法,幼儿对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美术活动时,幼儿想要表现,却不知从何处下手,这时,就需要教师为其讲解演示,讲解的语言要清晰生动,精练准确,富有启发性,演示时要熟练,清楚而恰到好处,同时要把技能技巧告诉幼儿,让幼儿了解与掌握物体的形状、颜色、结构、特征以及绘制步骤,从而更好地投 入到活动中去。在我们课题组的实践中,讲解演示法法也分为两种。
(1)结合实物讲解。
例如剪纸活动《瓶花》 老师在讲解《瓶花》时,重点讲解花瓶的形状,花的高低、前后、疏密,并运用实物大花、小花演示前后关系,先剪什么?后剪什么?怎么贴?几句话幼儿很快就明白和理解了什么是重叠,掌握和了解了重叠的构图的表现方法。
(2)启发性讲解。
教师从多方面启发引导幼儿,使之确定绘制的内容。例如泥塑《可爱的小动物》,教师利用图片、实物讲解各种动物最典型的特点,启发幼儿运用团、捏、压、搓、修饰、粘接等技法,指导幼儿制作出一个个稚气生动、可爱的小动物,如兔子、乌龟、青蛙、蛇等。
3.游戏练习法:
幼儿的年龄小,身体发育不完善,要掌握一种知识和技能往往需要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形成,这就要求美术教学活动以娱乐或玩的方式进行,使幼儿饶有兴致地反复学习和操作,让幼儿在轻松愉快、无思想负担的情境下进行美术活动,从而维持长久的兴趣,获得知识和技能。
我们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游戏:
1.印染游戏:教师教幼儿折出轮廓,幼儿自行印染。
2.撕纸粘贴游戏:教师提供主要形象,幼儿撕出小碎片,对形象进行粘贴。例如撕纸贴画《蘑菇房子》。
3.情景游戏:教师设计、创设游戏情节(或情景),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掌握方法;如教幼儿学习使用排撕纸时,教师设计了“过生日”的游戏,“宽面条”(撕粗一点的纸条), “细面条”( 撕细一点的纸条……
民间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是中国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娱乐性强,内容丰富,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等特点,深受幼儿喜爱,且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因此开展渗透了民间艺术的美术教育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以及智慧潜能,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良好个性品格的形成,增长了幼儿对祖国家乡及周围人的积极情感,让幼儿的心灵得到和谐地发展。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