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是我国土著优质食用鱼,由于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细刺而颇受消费者欢迎。本试验采用的全雄1号黄颡鱼,是科学研发新品种,具有雄性率高达98%、生长速度快、饵料系数低、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不但解决了雄性黄颡鱼和雌性黄颡鱼生长差异,且其生长速度比普通黄颡鱼体重增长速度快30%以上,饵料系数比普通黄颡鱼低20%,是理想的池塘养殖新品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鱼池条件
试验地点在衡水冀州市后冢村梁福志鱼场,试验池塘为面积0.14 hm2的土池,排灌方便、池底平坦、淤泥厚度约20~30 cm,平均水深1.5 m。水源来自衡水湖,水质清新,符合养殖用水标准。
1.2 鱼苗放养
1.2.1 鱼苗下塘前的准备 由于池塘底质为沙壤土,受衡水湖水面压为影响,池塘抽干后总留20 cm渗出水。6月20日在鱼苗下塘前5 d用60 kg的漂白粉进行全池消毒。6月23日注入衡水湖湖水,进水口用40目密网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当天施入发酵后的干鸡粪50 kg做为池底基肥培育浮游生物。
1.2.2 鱼苗投放 2014年6月26日晚零时投放由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空运的全雄1号黄颡鱼水花苗30万尾。鱼苗浅灰色带卵黄囊,规格270尾/g,活力强。
7月23日为调节水质投放鲢、鳙鱼夏花苗种共计1 000尾,鲢、鳙比例为3∶1,规格3 g/尾。
1.3 投饵及管理
1.3.1 投饵 鱼苗投放后3 d不投喂,让其自由采食水中的浮游生物,第4天开始每天早晚2次全池泼洒豆浆,豆浆使用量为2 kg/d(以干豆计算)。待鱼苗达到1.5 cm时用黄颡鱼配合饵料和成小团于池周多点进行诱食,使鱼苗的饵料逐渐过渡成黄颡鱼全价配合饵料,开始时投喂量为每10万尾0.25 kg配合饵料,随着鱼体的增加,适时增加投喂量。鱼苗达到3.5 cm后饵料逐渐过渡为黄颡鱼配合膨化饵料,投喂量为黄颡鱼体重的2%~3%。饵料投喂遵循“四定原则”,投喂时间为早中晚3次,根据黄颡鱼的摄食习性,适当减少中午、增加晚上的投喂比例。观察鱼苗的采食情况,根据天气、温度及残饵量等情况及时调整当天投喂量,以免残饵过多造成水质污染。
1.3.2 养殖管理 黄颡鱼种培育期间做到早晚巡塘。认真观察池水变化、鱼类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由于黄颡鱼是无鳞鱼,对常用药物的耐受性不及四大家鱼等其他有鳞鱼,因此黄颡鱼的疾病防治要以预防为主,药物使用力求做到所用药物种类正确、浓度合适、用量准确、时间恰当、方式科学。间隔15~20 d进行一次全池杀虫、消毒处理,杀虫、消毒处理要间隔2~3 d,杀虫药物使用伊维菌素,消毒药物采取戊二醛、溴氯海因、聚维酮碘交替使用。间隔20 d进行一次大蒜素、复合多维及多聚糖的药饵预防。
2 试验结果
2.1 出池结果
次年4月开始出池,共出池黄颡鱼种523.6 kg,平均规格48尾/kg,共计出池50 265尾,成活率为17%;出塘鲢、鳙鱼种104.6 kg,规格平均123 g/尾,鲢鳙鱼成活率约合85%。
2.2 效益核算
黄颡鱼鱼种收入为20 944元。鲢鳙鱼的收入为240元,共计收入21 184元,总支出17 642元(包括:饵料费、苗种费、水电费、池塘租金等费用)。总盈利3 542元,平均纯利26 565元/hm2。
2.3 苗种投入成鱼池的成活率
黄颡鱼鱼种出池后放入距培苗池2 km外的商品养殖池,鱼种投放后15 d的成活率在90%以上。从湖北等外地购入的黄颡鱼鱼种投放后15 d的成活率在60%左右。二者相比较大大提高了黄颡鱼种投放后的成活率。
3 讨论与结论
由以上试验结果发现:
衡水湖周边地区域的水域环境适宜全雄1号黄颡鱼鱼苗生长,该地区完全可以进行全雄1号黄颡鱼种苗的培育以供本地区使用。
本地区进行全雄1号黄颡鱼鱼种培育可以减少鱼种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相互摩擦、刺伤后感染引起的死亡,从而提高商品鱼养殖期黄颡鱼鱼种的成活率。
总之,本地培育全雄1号黄颡鱼鱼种供当地周边地区使用是可行的。应当注意的是黄颡鱼在鱼苗1.5~2.5 cm变态时期注意调整水质,防止由于水质恶化对该时期鱼苗刺激造成伤亡过大。养殖过程中发现黄颡鱼苗群可因个体大小分为不同的小群进行成群觅食,个体大的鱼群抢食能力远远大于个体小的鱼群,苗种培育期要及时分塘防止黄颡鱼个体悬殊过大影响整个鱼群的生长。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