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鄂州市畜牧业发展迅速,随之带来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成为制约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从鄂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建和谐生态家园,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大局出发,分析了畜禽养殖污染的主要原因,剖析了养殖污物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养殖粪污处理原则,强化监管,拓展渠道,开展综合治理,实现粪污处理的生态化、产业化、商品化、法制化。
关键词:畜牧;粪污;处理
中图分类号:S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1)07-0018-02
鄂州市是一个新兴的省辖中等城市,下辖3个区、21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3个开发区,国土面积1 593km2,总人口107万,其中农业人口71万。2010年,全市生猪出栏100.12万头,家禽出笼
1 327.56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3.3亿元,农民年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785元,带动饲料、畜产品加工、兽药等相关产业的产值超过6亿元。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而且是农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1畜禽养殖污染的概况
(1)粪污排放量增加,种植业利用量减少。“十一五”期间,随着畜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促进了畜牧业快速发展。全市2010年生猪出栏100.12万头,家禽出笼1 327.56万只,分别比2006年增长40.8%和42.6%。随着畜禽饲养量的增加,其粪污排放量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靠种植业消纳粪污的利用量却在减少。过去是“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畜禽粪尿是难得的肥料。现在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化肥生产量越来越大,包装越来越好,便于运输、贮存和使用。而畜禽粪便因体积大,运输不便,加上见效慢,导致其使用量剧减,大量粪污没了“用武之地”而成为污染源。有的养殖粪污即便是通过发酵产生沼气处理,最终沼液、沼渣等也是靠种植、水产养殖的方式消纳处理,一旦不能及时利用又形成了新的污染源。
(2)规模养殖集中排放。畜牧业规模化生产的发展,粪污排放集中,在工业化处理技术及装备的条件下,排放的高浓度污物超出当地土壤自净及种植利用能力,如不能及时处理,就成了污染源。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养殖业也逐渐由农村散养户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据统计,目前,农村生猪散养户数占总农户数不到30%。与此同时,在政策的引导、规模效益的驱动下,专业养殖大户、专业村、畜牧大乡(镇)快速发展。如,沼山镇永塘村,全村550户2 500余人口,养殖1 000只以上的蛋鸡养殖户达28户,存笼量达35万余只。专业村的发展,实现了“一村一品”发展规划,但是集中养殖,粪污集中排放,远远超出了区域土壤的自净能力及种植业的需要量,如果粪污配套处理设施不能跟上,大量粪污积压污染村庄,养殖专业村或许就成为污染村了。
(3)生产布局不合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畜禽饲养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转变。城镇郊区由于交通便利,养殖场由过去均匀分布在农村地区而转向公路沿线、城镇周边及城市郊区集中生产经营。据统计,鄂州市现有畜禽规模养殖户3 374户,60%以上在城市郊区或离乡镇较近的地区,利于粪污综合利用的农村偏远地区相对较少。粪污集中在没有处理、利用功能的城郊,加大了粪污处理难度,造成环境污染。
(4)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加重了污染。在畜禽疫病风险依然较高的情况下,规模养殖场使用抗生素及微量元素添加剂已成为畜禽防疫治病、保健促长的主要手段。对抗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滥用,在造成畜产品的药物及某些金属元素残留超标的同时也加重了对养殖场周边环境的污染,还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2养殖粪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1)有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大。畜禽养殖业是一个弱势产业,部门重视发展生产,而对规范其养殖行为的监管力度不大。畜牧部门重在发展生产,提高产量及效益;土地部门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将畜牧业养殖用地作为农业用地管理,只要是能作为农业用地的便可审批;环保部门本应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排放标准实施监管,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执法难以到位。目前,规模养殖场通过环保部门审批的并不多,有审批文件的养殖场也是处于申报国家项目的需要,而且一旦项目审批通过后,养殖场对环保及粪污的处理不能持之以恒。环境监测部门由于人员的限制,不能对所有畜禽养殖场排放物进行跟踪抽样检测,使得国家对养殖场的环境监管工作存在漏洞。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畜牧业由传统型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快速发展,但在强化监管方面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落实养殖区域规划及强化环境污染监管方面“缺失”。
(2)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由于长期形成的养殖习惯等原因,养殖户只注重养殖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主要表现为:①在养殖场选址上的随意性。选址不合理,给养殖污染留下了隐患。②污物处置的随意性。对污物的贮存、污水排放,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粪污不经处理直接排放。这种情况在中、小型规模养殖场尤其明显。对于大型养殖企业来说,也是只要过得去,污物处理“能陋就简”。③养殖投入品的随意性。养殖业主为追求最大的养殖效益,投入禁用药品,超量使用微量元素和抗生素添加剂,药物残留及重金属超标排放,加剧了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
(3)污物处置设施不完备。现有的养殖场污物处理主要是将其用作肥料或经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利用后处理等方式。近年来,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粪污处理模式及设施已无法适应集约化规模养殖排污的要求,导致养殖污物不能及时处理而成为污染源。
3解决养殖污染问题的几点建议
(1)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加强监管。为了科学规划畜牧生产布局、规范养殖行为,避免因布局不合理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畜牧、土地、环保等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配合。畜牧部门应会同土地、环保部门依据《畜牧法》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村镇整体规划,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及养殖发展区。在禁养区内禁止发展养殖,已建设的畜禽养殖场,通过政策补贴等措施限期搬迁;在限养区内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严格控制养殖总量;在养殖区内,按标准化要求,结合自然资源情况决定养殖品种及规模,对畜禽养殖场排放污物,环保部门开展不定期的检测监管,督促各养殖场按国家《畜禽养殖粪污排放标准》达标排放。今后,要在政府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对养殖行为形成制度化管理,土地部门对养殖用地在进行审批时,必须有畜牧、环保部门的签字意见方可审批。
(2)提升养殖技术,实现粪污减量化排放。加大畜牧节能环保生态健康养殖新技术的普及力度。如通过推广微生物添加剂的方法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饲料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含氮物的排放;通过运用微生物发酵处理发展生物发酵床养殖、应用“干湿粪分离”、雨水与污水分开等技术减少污物排放;通过“污物多级沉淀、厌氧发酵”等实现污物达标排放。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发展健康养殖,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开辟多种途径,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根据市场需求,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挥社会力量,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养殖粪污治理,变废为宝。一是发展种养结合养殖模式。在种植区域建设适度规模的养殖场,使粪污处理能力与养殖规模相配套,养殖粪污通过堆放腐熟施入农田,实现农牧结合处理粪污;二是实施沼气配套工程。养殖场配套建设适度规模的沼气池,利用厌氧产沼技术,将粪污转化为生活能源及植物有机肥,实现粪污资源再利用,达到减排的目的。根据对鄂州市部分养殖场的调查,由于技术、沼渣沼液处置等多方面原因,农户中途放弃使用沼气池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要加强跟踪服务工作,提高管理水平,避免出现沼气池成“摆设”。三是开展深加工,实现粪污商品化。从养殖业长期历史习惯以及养殖业主经济实力来看,按“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目前大多数规模养殖场(户)很难自行解决粪污治理问题。政府必须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奖励等方式引导社会企业开发粪污处理技术,建设有机肥料加工厂。将养殖行业的粪污“收购”后,运用现代加工技术生产成包装好、运输方便,使用简单、效果好的有机肥成品出售,为种植、水产养殖户提供生态、环保、物美价廉的有机肥料产品。既解决养殖污染问题,又充分利用资源,优化了种植和养殖环境,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依照城市垃圾发电的模式,开发利用养殖粪污发电等项目。
(4)规范养殖行为,实现畜禽养殖行业“准入制”。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畜牧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在畜禽养殖栏舍建设、设施、设备标准化方面的推广运用奖励力度较大,提升了标准化养殖水平,但是离全面实现达标排放还有一定的距离,养殖污染依然存在。畜牧、环保、土地等部门必须加大对《畜牧法》、《环境保护法》、《土地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增强养殖户法制意识。今后,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必须通过对规划、污物治理能力等进行综合考察,经过畜牧、土地、环保等部门的严格审批,逐步实现养殖行业“准入制”。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