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目鱼是产于渤海湾大陆架深水域的水产品,也能存活于淡水中。只因体扁平,两只眼睛长在一侧,而得名比目鱼。晚清学者徐珂编撰《清稗类钞》称:“比目鱼幼鱼两侧各有一眼,渐长,两眼移向一侧。比连于左侧者,如鲽或鞋底鱼;比连于右侧者,如王馀鱼。”有眼一侧呈褐色,无眼一侧为白色。鳎目是比目鱼的一类,两眼在右侧。除外,福建产花鳎目,上海有舌鳎目。
目鱼,天津人俗称“大鳎目”。学名半滑舌鳎,属鱼纲、鲽形目。目鱼常栖息于附近的浅海底层中,为渤海湾特产之一。夏季咸、淡水鱼类大多体瘦肉消,惟独目鱼的鱼体肥大、肉质鲜美,故津门有“伏天吃鳎目”之说。营养成分每百克含蛋白质13.7g,脂肪1.2g,碳水化合物0.7g,热量284.5kj,钙27mg,磷135mg,铁1.0mg及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元代美食家贾铭撰《饮食须知》称:“目鱼,味甘性平。多食,动风气。有风湿病者勿食。”
传说,清康熙初年,漕运税收衙门“钞关”和长芦巡御史衙门自京城迁往天津卫。随之官府增多,天津相应有了大饭庄。康熙元年(1662年),天津首家“八大成”饭庄,坐落在估衣街宝宴楼胡同的聚庆成饭庄开业。装饰豪华典雅,设施华丽精美,承办宴会档次分明,山珍海鲜,美馔什肴,丰富多彩;堂柜管理,细致规范;厨房操作,分工明确。当时,聚庆成饭庄素以烹调节器大菜系著称。康熙帝登基时,便由聚庆成操办满汉全席大宴,颇富名气。咸丰十年(1860年),省政府在天津设立直隶总督衙门,并任命了北洋通商大臣。外商设立的洋行以及民族资产兴起,使“侯家后”形成当时天津繁荣的商业中心。位于估衣街归贾胡同里的义和成、义升成;建于通往侯家后中街江叉胡同中的福聚成、聚升成、聚源成以及侯家后中街的聚合成、聚乐成,延续至光绪年间,在方圆数百米的官衙、商贾繁华地区形成了早年极具天津风味的“八大成”饭庄。光绪十年(1885年),设址于北大关的隆昌海味店开业,为八大成饭庄提供了远东海域的水产品,极大地丰富了餐桌菜品。促使津菜发展鼎盛,名噪一时。
“官烧目鱼”是有名的津味传统特色菜。清代原名“烧目鱼条”,是天津名厨取用半滑舌塌目鱼条加蛋液糊,经油炸后烧制而成。鳎目鱼质细嫩,刺少味鲜。适于干煎、干烧、红烧、清蒸多种技法烹制,或丁、或片、或条均可。何以谓“官烧”?据传,清盛世年代,乾隆帝六下江南巡访,每次都要途经天津。地方官为邀宠,多次奏请皇上准予建豪华行宫,乾隆未准。于是地方官只好选城北衣街建筑宏伟的“万寿宫”接待。且距此不远处即是聚庆成饭庄,可供御膳之便。
有一次乾隆住在万寿宫,御膳自然由一街之隔的聚庆饭庄供奉。丰美肴馔之中,乾隆最欣赏“烧目鱼条”。此菜的色、形、味、香均为上乘,厨师烹调技艺超过了京城御膳房高手。享用美味之后,乾隆召见了聚庆成厨师,钦赐黄马褂和五品顶戴花翎。这款“烧目鱼条”,经由御赐皇封为“官烧目鱼”。后广为流传,成了天津风味传统名菜。
津菜“官烧目鱼”的原料:净目鱼肉;辅料:冬菇、笋、黄瓜、鸡蛋、淀粉;调料:料酒、姜汁、白糖、醋、酱油、盐、烹调油、花椒油。制作:目鱼净肉切一字条,配料切鱼形片;另以鸡蛋、淀粉和盐、油制成酥炸糊。鱼条挂糊,炸黄。葱姜蒜炝勺,烹调料,挂芡,打花椒油出勺装盘。风味特点:色泽淡黄,外脆里嫩,酸甜适口。“官烧目鱼”为津菜系所独有,至今在一些饭庄仍可品尝。
鲁菜有“酱汁鳎目鱼”,原是胶东地区的传统风味菜。也是早年东三府(明代山东的登州府、莱州府和青州府,因地处东部而称之)有名的特色佳肴。原料:鳎目鱼7g,肥瘦猪肉各50g,水发冬菇25g,甜面酱150g,葱15g,鲜姜15g,蒜15g,花生油300g,清汤250g,醋20g,绍酒10g,酱油10g,淀粉10g。制作:将鳎目鱼去鳞,洗净背上黑皮,在脊背部位打上斜刀,抹上甜面酱腌渍入味。冬菇切丝,葱、姜、蒜切成末,待用。炒锅内加花生油,中火烧至六成热,将鱼段放入锅里煎,待两面呈金黄色时取出,锅内留少量油烧热,用葱、姜、蒜一烹,加入肥瘦肉丝偏炒,随即加入清汤、醋、绍酒、酱油、冬菇,再放入鱼段一起烧,待汤汁稍浓时,将鱼捞出摆在盘内,随后将锅内原汤用湿淀粉勾芡,加上葱油搅匀,浇在鱼身上即成。风味特点:色泽光亮,酱香浓郁,肥嫩不腻,清鲜味美。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