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确保全县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千方百计稳定就业规模
1.继续落实好各项惠企政策。积极开展“政策找企”活动,支持企业减负稳岗。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稳就业作用,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继续实施返还失业保险费政策。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的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4月30日。持续推进以工代训支持企业以训稳岗,对2021年1月至12月,中小微企业新吸纳劳动者就业并组织开展以工代训的,按吸纳人数给予企业每月500元/人,最长6个月的以工代训职业培训补贴。通过为企业送去“真金白银”,帮助企业切实降低运营成本,稳定就业岗位。(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
2.加强企业对接服务。建立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成立企业服务专员队伍,通过日常对接联系服务企业,加快政策落实、保障企业用工、解决问题诉求。坚持市场导向,鼓励并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以新技术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强对接服务,做好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型平台申报、认定工作,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指导企业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各类市场主体,以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为目标,从政策、资金、措施、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个转企、企升规、规上市,努力壮大企业规模和数量,增加用工容量,保障企业稳定生产。(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工信局、县科技局、县发改局、县行政审批局)
3.建立“清单+平台”机制,做好企业用工保障。建立“供”“需”两张清单,依托人社服务专员,加强对企业的对接服务,动态掌握用人单位用工需求,做好用工类型、学历要求、技能需求、工资福利等信息登记,建立岗位供给清单。开展剩余劳动力摸排,全面摸清各类劳动力就业需求情况,做好求职者年龄、技能类型、教育经历、从业经历、薪资要求等信息登记,建立劳动者求职需求清单。建立供需对接平台,做好“供”“需”对比,实现精准匹配,促进供需有效对接,保企业用工促劳动者就业。发挥好县零工市场作用,加大就业招聘活动的频次,实现招聘活动常态化、日常化,把零工市场打造成用工单位和求职者定期对接的“大集”。利用好县政府网站、“人社”微信公众号、“在线”等平台,做好招聘信息线上发布,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工信局)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
4.规范执法行为,保障企业安心生产。千方百计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全面激发企业生产活力。除涉及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必须现场执法检查外,进一步减少频繁检查、变相摊派等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保障企业把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上。全面规范涉企违规收费,坚持常态化监管,整治与规范相结合,不断健全完善涉企收费治理长效机制,坚决预防和制止涉企违规收费行为发生,努力减轻企业负担。按照上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指导企业落实好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加强车间日常消杀,做好人员健康管理,保障企业在疫情防控新常态下正常生产运营。(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应急管理局)
二、想方设法扩大就业容量
5.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增加市场主体。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高度重视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带动就业的作用,不断加大双招双引工作力度,加强就业岗位评估,着力招引一批带动就业能力强的优质项目,通过增加市场主体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供给。对双创科技园、医药健康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比较成规模的产业园区建立企业用工联系协调机制,及时做好社保政策咨询、用工招聘等服务,积极做好新落地产业项目的就业服务保障工作。(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投资促进中心、县人社局)
6.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吸纳灵活用工。发挥建筑行业在吸纳和转移就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基建项目投入力度,利用好我县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道路改建扩建、市容市貌整治和水系工程建设等有利时机,通过增加各类建设项目,进一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发改局)
7.加大新兴业态培育力度。伴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快速崛起,催生了一批新岗位新职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立足我县旅游、制鞋、食品加工等产业优势,扶持好新兴旅游、直播带货、寄递物流、快车、网红经济等新兴业态发展,让新业态在健康发展中孕育更多的就业岗位。认真贯彻落实新就业形态的劳动保障制度,积极向新业态行业宣传社保政策,提高新业态就业人员参保积极性。建立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意外伤害保险补贴,按照购买保险费数额的一定比例给子平台或个人补贴,保障广大新业态从业者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文旅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
8.加快城乡统筹,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将就业优先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相结合,加快城乡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更好地释放就业潜能。依托肉鸭养殖、蔬菜种植、地理标志产品种植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支持鼓励一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农副产品深精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就近就业。主动对接长三角农产品市场,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培育,推动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营销品牌化,全力推进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扩大产业规模带动就业。利用好我县乡村、红色、生态等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与文化创意、康养健康、研学旅行、农业“新六产党性教育等深度融合,孵化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周边劳动人口实现就业。(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
9.扶持个体工商业发展。鼓励劳动者创办投资小、见效快、易转型、风险小的小规模经济实体。支持发展“夜间经济”、“小店经济”,利用好诸葛亮文化广场、汉街、君悦蘑菇街、商业步行街等商业主体,通过环境提升、交通配套、街景亮化、资金支持等手段,培育好、发展好独具特色的夜市、老字号、网红店、夫妻档等小微商业群体,以创业带动就业。(责任单位县综合执法局、县行政审批局、县市场监管局、界湖街道)
10.扶持培育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探索推动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建设,实行场地功能配套、租金减免、物业水电费补贴等优惠措施,鼓励和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经营,加快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建立劳务合作协会,加强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合作交流,提高劳务资源合理配置效益,增加劳务供应。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自律,推动县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断发展壮大。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与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猎头公司合作,强化政策激励,吸引他们到我县建点设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落实补贴等多种措施,支持和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或承接公共就业、人才等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相关活动和项目。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行动,提高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队伍。(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行政审批局、县财政局)
三、多措并举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11.促进高校毕业生多元就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依托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网、县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做好高校毕业生招聘信息线上发布,为毕业生和用人企业搭建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以高校未就业毕业生为重点服务对象,结合毕业生就业需求,及时做好岗位推介、招聘信息推送服务,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优化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简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流程,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快办”、“秒办”,全面实行电子化报到证,推动调整改派、报到证打印等业务网上办理,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不见面服务”。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招募、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公益性岗位开发等项目和计划,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施展才华。依托县内青年见习基地,组织好择业期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参加就业见习提升就业能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落实好大学生创业场所租赁补贴等专项扶持政策,引领更多的大学生在我县自主创业。(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财政局)
12.做好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对“4050”人员、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脱贫人口等就业困难人员,结合实际需求,做好精准帮扶。继续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自身实现灵活就业的,按不超过实际缴费2/3的标准给予社保补贴: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为其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对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承担部分给予全额补贴。对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根据其就业能力,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就业推介服务,促进他们尽快实现就业。持续做好“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工作,对新发现的零就业家庭人员,做到即时帮扶,对确实无法介绍就业的,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强化兜底保障。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根据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个人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好技能培训、岗位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政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扶贫办、县残联、县财政局)
13.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进一步简化业务流程、畅通失业金申领网上办理渠道,及时做好失业金按时足额发放,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对领取失业金期满仍未就业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失业人员,继续做好失业保险扩围工作,将失业金延长发放至退休。根据失业人员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好职业推介、创业指导等服务,帮助他们尽快实现稳定就业;对于一时无法实现就业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等帮扶措施,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升就业能力。(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14.扎实推进退役军人就业。继续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对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全部安排到机关事业和国有企业,落实上级政策要求,事业岗位设岗比例不低于60%针对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组织开展好专项招聘活动,促进他们多渠道实现就业。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对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积极开展好就业服务、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孵化等服务活动。持续做好退役士兵公益性岗位管理服务工作,做好已安置公益性岗位退役士兵的岗位管理和考勤考核,强化政策落实,维护好退役士兵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四、多渠道多方式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
15.整合培训资源,统筹推进行业性职业培训。探索整合职业培训行业主管部门资源,在培训场地、方式、师资、资金等方面进行整合,搭建资源共享、专业互补、信息畅通,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培训平台,为劳动者提供培训需求采集、技能培训、等级鉴定等相互衔接的全流程服务,提高培训服务能力。县人社、农业农村、商务、应急、教体、住建、市场监管、民政、退役军人、残联等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以提升就业能力、促进稳定就业为目标,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结合全县行业发展及企业岗位要求,合理设置培训科目,开展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培训,突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适应性。要围绕实际需求开展调研,摸清底数,实施长短期搭配、专业课程与讲座搭配、理论与实操搭配等各类职业培训项目,确保技能培训的科学性、合理性。结合产业发展和重点人群培训需求,特别是针对家政服务、特种作业、电子商务、康养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及新业态等重点行业,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切实发挥好行业主管部门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大培训格局。(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教体局、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民政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残联)
16.灵活多样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坚持职业培训终身制,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增强劳动者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劳动者参与职业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按需培训和“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原则,发挥职业培训机构资源优势,开展好符合城乡广大劳动者需要的各类技能培训。坚持市场化、社会化方向,鼓励职业培训机构在现有培训项目的基础上增设劳动力市场急需、紧缺的职业工种(专业)等科目,有针对性开展专项能力培训、项目制培训、创业培训等,以满足城乡劳动者多样化培训需求和企业岗位用工需求,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创新培训服务模式,开展“互联网+职业培训”和送培训下乡活动,以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提高培训便利性和快捷性,让劳动者在家门口就能学到一技之长,促进劳动者高质量稳定就业。(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
17.深入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发挥政府补贴、在职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等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自主培训等形式重点对新招用人员开展岗前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适应产业转型和技术进步的要求,通过脱产培训、技术研修、技能比武等形式,对在岗职工广泛开展素质技能提升培训;提高转岗职工岗位适应能力,有针对性的开展内部职工转岗培训。加强宣传引导,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企业职工培训中心,组织本企业或相同行业的企业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在规模以上企业推行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机制,把技能人才评价权下放给企业,提高企业开展职工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升全县企业职工整体技能水平和产品竞争力。(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工信局)
五、全力以赴支持创业带动就业
18.支持各类人员返乡创业。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返乡人才招引理念,以青岛港和招才引智工作站为依托,以乡情为纽带,鼓励和引导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把返乡入乡创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战略有机结合,以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双创科技园、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等创业载体为依托,积极盘活空置厂房、院落等闲置资源,为返乡创业做好场地、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保障。搭建创业服务平台,整合优化贷款、税收、培训、人才和补贴等创业服务资源,为各类人员返乡入乡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返乡创业人员沟通协调机制,组织开展好返乡创业交流座谈会、联谊会等相关活动,帮助返乡创业人员通过交流经验,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加强与返乡创业的对接交流,及时掌握他们创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的做好帮扶,扶持他们发展壮大。(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人社局、县科技局、县商务局)
19.加大金融支持创业力度。继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为符合条件的个体创业者、小微企业分别落实最高贷款额度为20万元、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结合创业者资金困难,做好主动服务,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做到一次性办结,及时解决创业者资金困难。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促进企业和金融机构加强合作。依托县财金中小企业应急转贷基金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安全可靠、成本低的“过桥”融资,为企业良性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壮大。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对2013年10月1日以后首次创办小微企业且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创业者,符合条件的给予1.2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创新服务方式,利用数据共享,加强对符合补贴申领条件人员的初步筛选,主动对接联系服务,由“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让更多创业者实实在在享受到政策红利。(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人民银行)
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0.积极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加大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培育力度,推行劳动合同备案全程网办,规范企业用工,提高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加强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建立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员机制,通过协调员促进劳资沟通、预防和处理劳动争议,当好企业和员工之间关系的“润滑剂”,切实保障好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总工会)
21.加强监察执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聚焦劳资纠纷这一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首要矛盾,继续做好日常巡查、书面审查、投诉专查和专项检查,加强源头管控,提升执法成效,坚决打击侵害职工权益行为,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继续做好农民工工资监管平台的管理和使用,将工程造价超过400万元的项目一律纳入监管,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和工程建设项目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和分账制管理制度,提高实名制人数覆盖率、工资代发率和代发金额。发挥欠薪化解专班作用,对全国根治久薪问题反映平台转办的欠薪线索,实行一案一专班,包案到人,保持欠薪线索和欠薪案件动态清零。(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交运局、县水利局)
22.做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发挥好仲裁院“省级示范仲裁院”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行要素式办案模式改革,摆脱传统审理模式,对争议双方存在争议的要素进行快速审理,提升劳动仲裁的办案效率,努力争创金牌调解组织。创新举措,积极推进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建设,为农民工维权畅通“绿色通道”。(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23.畅通劳动者维权渠道。利用和行风热线,做好线索征集,坚决整治工资支付不及时、社会保险费应保未保等行为,对恶意欠薪、拒不支付等违法行为及时移交公安机关进行查处,对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的企业,各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让群众投诉有门、求助有路,遇到困难有人帮,让劳动者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七、健全机制,强化主体责任落实
24.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支持就业创业的强大合力。就业工作关乎全局,关乎根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端重要性。“保障就业”是政府“最要紧的责任”,“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县直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促进就业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项目招引、技改创新、政策出台时首先考虑对就业的影响。县就业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履行各自在就业工作中的职责,加强部门联动,形成支持就业创业强大合力。坚持结果导向,健全就业考核奖惩机制,对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县直有关部门的就业创业工作实绩予以考核评价,兑现奖惩。注重典型发现、培养和宣传,对带动就业能力强、劳动关系稳定、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及时表扬,在各类评先树优、推选代表、提名委员时优先推荐,反之进行全面慎重考察。通过压实各部门、各单位稳就业责任,确保全县就业局势良好发展。(责任单位县就业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5.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就业创业提供有力支持。继续深化改革力度,营造优质高效服务环境,让企业脱离琐事杂事困扰,专注于生产经营,稳定健康发展。扎实推进“双全双百”工程,聚焦企业创办、登记和个人就业创业、失业等全生命周期中高频事项、重点环节,实行信息推送和材料共享,加强部门间协作,全力实现各项就业创业手续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要加大平台建设,完善平台功能,提高网办服务水平。建好用好“人社”微信平台、县职业培训网络平台,发挥其在就业创业、社保、供需清单、大培训格局中的作用。依托省政务服务平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网上大厅、“智慧人社”APP等线上业务平台,解决企业和群众办理业务“多次跑”“来回跑”的痛点难点问题,持续优化网上办事流程,拓展网上办事广度深度,让企业和群众零跑腿、办成事。(责任单位:县行政审批局、县人社局等)
26.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就业创业氛围。加强普法宣传,加大《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的宣传力度,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展好宣讲活动,提高用工单位遵法守法意识和农民工维权意识。依托县政府网站、爱、“人社”公众号、企业用工服务专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做好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提升企业和群众对就业创业政策的知晓度。积极开展各行业技能大赛、首席技师评选、创业大赛等活动,通过评先树优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认同和尊重,提高“获得感”“尊严感”。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对吸纳就业大户、创业典型、技术能手等各类就业创业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激发群众参与就业创业的热情,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就业、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