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锡林郭勒盟关于赴贵阳等市学习考察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加快推进我盟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进程,11月15日—18日,盟经信委组织相关人员赴贵阳市、成都市和西安市就大数据等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通过实地参观和座谈、沟通交流,重点了解各市大数据规划编制、大数据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示范项目应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配套政策等方面的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贵阳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概况。贵阳市把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作为“守底线、走新路、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的战略路径和主要抓手,并以此为突破,引领和带动全面创新,打造以大数据为引领的创新型中心城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大数据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格局。贵阳市是国家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全国领先的大数据技术创新与应用服务示范基地和产业集聚发展的“***数谷”,全国首个全域公共免费WiFi城市、全球首个块上集聚的大数据公共平台、全国重要的呼叫中心与服务外包集聚区、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中心、全国重要的数据中心集聚区。在数据开放共享、数据创新运用、大数据标准制定和立法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2016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同意贵州省建设国家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标志着贵州省的大数据战略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5年贵阳大数据及关联产业规模总量达到916亿元,2016年底预计实现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1300亿元。
(二)成都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概况。成都市具备发展大数据的有利条件,包括数据积累、应用环境、人才技术、产业基础等,综合基础优势在中西部位于前列。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上,成都在全国率先建设云计算中心,集中部署政务应用;在郫县菁蓉镇建大数据小镇,在高新区产生全国首个以大数据技术为主题的创业孵化器。高新区物联网技术创新区和双流县物联网产业园区形成聚焦发展态势。互联网应用和增值服务加速发展,已覆盖技术研发、网络及服务运营、应用开发及服务外包、移动电子商务及移动支付等多个环节,并在移动支付领域形成全国性竞争力;数字内容服务实力突出,形成了“内容研发—服务运营(集成)—网络运营—运营支撑—终端及装备”的完整产业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链,成都被业内评为“***手游第四城”;云计算得到广泛应用,带动“云—管—端”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云安全、云存储、云数据库等基础产品的研发推广能力国内领先。2015年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达2720.4亿元。
(三)西安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概况。西安市高度重视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产业发展,致力于加快推进现代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相结合,推动产业融合升级。西咸新区30平方公里的信息产业园正在加快实施“大数据进陕”工程,着力打造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大数据处理与云计算服务中心。近年来,西安抓住全球信息产业新一轮产业转移和变革的重大机遇,引进了三星电子存储芯片项目、美光芯片封装测试项目、微软创新中心项目、中兴和华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为西安电子信息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基地,形成了门类较齐全、技术较先进的现代工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体系。2015年电子信息与软件服务业主营业务达1780亿元。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形成较为完善管理体制。各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已形成党政齐抓,上下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贵阳市组建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大数据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大数据发展工作。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专门主抓大数据发展的政府工作部门–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与领导小组形成“一组一委”的工作格局,还探索在市直部门和区县领导班子中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进一步强化执行能力;成都市成立了全国第三家大数据管理局,隶属市经信委的正处级行政机构。西安市也将成立大数据局,隶属工信委的副处级行政机构,目前待市委会研究后正式挂牌。
(二)强化政策支撑力度。各地都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规划,坚持规划引领,促进产业科学发展,编制了《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发展方向,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为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贵阳市先后出台了《关于以大数据为引领加快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贵阳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未来五年,贵阳市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大数据战略行动为载体,加快形成以大数据为引领的创新型中心城市发展格局。并率先完成全国首部大数据立法《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条例》,率先建立了大数据标准。成都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工作的意见》、《成都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和《成都市“互联网+”2015—2021年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西安市编制了《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分析和实施规划》、《西安市关于加快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实施意见》、《西安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通过相关政策措施,构筑内联外引、创新驱动、协调优化、集约高效的良好的生态发展机制,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近两年,各地充分发挥政府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着力培育壮大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下一代移动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向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快速发展。从2015年起,贵阳高新区设立了1亿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市场运作方式,培育、发展、壮大数据企业;每年设立5000万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大数据企业的培育和引进、项目建设、科技研发和交流培训等。设立呼叫中心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每年出资1亿元作为引导资金,连续几年投入,带动了呼叫中心产业发展。成都市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由2010年的5000万元逐步增加到2016年的2亿元。西安市在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了信息产业专项资金500万元,从2016年起,又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50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政府投资类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的运行和维护、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项目、信息化应用与推广服务项目、信息化发展研究项目和其它信息化相关项目。
(四)促进产业聚集与融合发展。各地区不断夯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围绕各市的发展重点,促进产业聚集与融合发展。一是加强大数据基础产业培育。贵阳市大力推进企业化、定制式、第三方数据中心建设,提供数据存储、异地灾备和云计算服务,全市数据中心服务器已超过4万台。与黔中经济区和贵安新区联动,共同打造“全球呼叫贵阳服务”品牌。截止目前,全市呼叫中心总体规模已达到12万坐席,投运席位超过7.2万席,贵阳已跃升为继北上广深之后的第五大服务外包与呼叫中心产业聚集地。成都市把加快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云计算广泛应用、促进云计算产业发展作为构建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和重大举措。重点推进***移动(四川成都)数据中心基地、***联通四川天府新区IDC中心、中科曙光成都云计算中心基地、万达电商云基地项目建设,已经形成了资源整合、数据集中、业务融合、产业聚集的新型通信枢纽形态。西安市围绕信息产业园推进国家级人口、林业、财政等重要灾备数据中心、三大运营商数据基地、西部互联网交换中心、西北虚拟计算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大数据处理与云计算服务中心。二是加强大数据新兴产业的培育。贵阳市引进和培育一大批创新型大数据项目。货车帮短短两年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公路物流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围绕人、车、货三大要素,为全国中长途货车提供“空车”与“货源”对接服务。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作为全国首家以数据为标的的交易所,目前交易金额已突破1亿元,交易会员达到500家,可交易的数据总量超过60PB(1PB≈106GB),接入了政府、互联网、金融等30个行业领域的数据。西安市重点发展软件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加强,已形成对日、对美、对国内的服务外包企业群体。三是加强大数据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各地推进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推动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大数据应用。推进“互联网+”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等行动计划,利用大数据支持金融贸易、商贸物流、住宿餐饮、房地产、生活服务等传统服务行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
(五)强化数据开放和政府治理。各地以基础数据库为支撑,以业务应用为牵引,建设了一大批服务于主要业务的专题和业务数据库,推进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利用。贵阳市结合政府开放的数据,形成一个区域的块上集聚的大数据公共平台,全市17个部门的212项超过3亿条可机读数据已接入共享交换平台。实施“数据铁笼”行动计划,全市40家市级政府部门全面开展“数据铁笼”建设。建设数据民生综合平台,实现公共安全、社区服务、教育、医疗等多项民生服务在平台的汇聚,改善民生服务碎片化、服务方式被动等问题,2016年将实现社区服务、教育、民政、社会保障、交通、扶贫、医疗、政务服务等11个试点领域100项以上服务。成都市建设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归集18个政务部门3.4亿条公民个人数据,推动了公民信息跨部门共享利用。建设了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为规划、国土、房管、城管等十余个单位提供空间数据服务和应用支撑。完善了企业基础信息系统和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企业基本信息和信用信息已达4000万条。建立了全市宏观经济数据库,增强了经济运行监测能力。智能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等智慧项目成效明显,并逐步向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环保等领域普及延伸。
(六)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各地积极支持产学研合作,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支持创建成立国家级研发中心,营造良好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环境。贵阳与国际国内大数据顶级高校、机构、企业建立各种合作,先后成立了“贵阳大数据研究院”、“加州伯克利大学贵州大数据创新研究中心”、“***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贵阳分所”等一系列合作研究机构,目前正在申报“政府治理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进一步加大技术攻关力度,促进科技创新。成都市、西安市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丰富的优势,聚集发展***产业。成都市积极推动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把各合作主体联结在一起,着力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行业技术难题。西安市重点在电力电子、先进制造、软件服务外包等领域,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包括1005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
三、工作建议
(一)明确职责完善职能,形成工作合力。认真贯彻落实行署办印发的《锡林郭勒盟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及大数据产业项目推进工作方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工作职责,形成“大数据、大家干”的工作氛围。将大数据运行管理局设为行署工作部门,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研究拟定全盟大数据产业发展定位和布局,负责指导、协调、推进全盟大数据工作。在条件成熟的旗县市区成立大数据运行管理局。积极探索在部分旗县市区和盟直重点部门中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形成上下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发展保障。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我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抢抓发展机遇,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应用,催生新业态,创造新模式,以最大的力度、最优的服务、最强的保障,将我盟打造成为大数据产业政策高地、电价洼地和信息资源聚集地。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梳理国家、自治区针对大数据产业在土地、税收、资金、人才、投融资、研发、知识产权、招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做好政策兑现落实,并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对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尽快出台我盟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企业建设、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奖励和培养,到发挥土地、电价等政策优势,以及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 等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吸引企业来我盟投资兴业。
二是加强服务协调保障。各地各部门要加大对大数据产业落地项目的服务保障力度,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全力帮助项目业主办理各类手续,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强化监管”的原则,以财政性资金为引导,以股权投资的方式,积极吸引大数据产业发展合作公司和社会资本投入,扩大资本金来源,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并以市场化运营的模式进行管理,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我盟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建立引智保障计划。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聘请国内外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本地大数据产业人才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我盟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行动计划、重大政策研究、相关标准制定等提供咨询、建议,对相关项目的进展、成效等提供论证、咨询;加快引进大数据领军人才、创业人才和掌握前沿技术的专业人才;加强我盟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强化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筑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业务能力水平。
(三)明确发展定位,强化招商引资。结合我盟实际,加快制定《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切实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以内蒙古自治区被列为国家级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合理规划、有序布局我盟大数据基础设施,将靠近京津冀地区的多伦县、正蓝旗、太仆寺旗,以及具有能源基础的锡林浩特市、西乌旗列为云计算中心发展重点。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云计算和大数据企业入驻,优化发展环境,将我盟逐步发展成为服务锡盟、辐射华北、面向全国的云计算中心。推进现代畜牧业、清洁能源、文化旅游三大产业与大数据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领先水平的应用示范项目,各重点行业示范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完善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安全支撑体系,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加快RFID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推进信息化与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优势***产业,着力把锡盟打造成为全区防伪追溯体系和RFID技术应用领域的示范地区。
(四)加强宣传推介,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建设大数据创新体验中心,创新我盟城市品牌的营销传播方式。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着力宣传我盟在发展大数据产业方面的优势,围绕全盟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建设大数据产业基地为目标,积极引进软件开发、信息通信集成、信息服务等相关企业,着力引进一批物联网应用企业,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