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舆情发生后,结合网上态势和传播情况,对舆情整体和发展趋势有一个科学准确的判断,是解决舆情事件的重要参考。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网络舆情工作情况总结相关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一)研判预警
对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及时上报,迅速调查核实,积极沟通。
一是发现舆情后,立即向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或相关领导报告,同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事件处置进展和可能衍生的新情况。紧急情况下,可电话口头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并快速报送书面信息。在重大舆情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二是涉事各方加强内外部沟通,迅速组织调查,核查事实,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是强化正面引导。一方面以发帖、跟帖、撰写评论文章等不同形式及时回复,在第一时间告知公众真相,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影响,矫正视听,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畅通信息公开渠道,依托微信群,政务网等平台,积极进行正面宣传,主动发布工作动态、工作亮点和各类先进典型等方面信息,让公众更多地了解真实情况。
四是对不实贴文,即刻函告相关网站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控,消除负面影响。同时,可邀请主流媒体采访,正面回应网民关切。
(三)分类处置(不同舆论情况采用不同方法)
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分类处置:
一是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相关单位、科室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各单位负责人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
二是属于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三是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监察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四是属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及时致谢肯定,及时梳理归纳,积极采纳建议,要并按要求予以回复落实效果。
(四)动态跟踪,事情协调督导
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防止舆情危机再发生;对其他相关事情跟踪协调督导落实完成。
(五)总结反思
在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各类媒体的能力,并对造成这一事件相关人员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从字面意思看,舆情即“舆论的情况”,是公众对客体事物的“意见、建议、情绪”的集中体现,也可视为“民意”。在西方国家,“public opinion”(公共意见)的表述与我国的舆论、舆情意义相近。网络舆情,顾名思义,就是“网络上的舆情”。
一般来说,网上舆情会经历起源、发酵、平息三个大阶段,涉事部门需结合网上舆情发展态势,进行精准研判,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处置应对措施,以达到平息舆情的目的。无论是金融、环保、公共服务等政府职能部门,还是公检法等政法部门,在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处置应对和舆论引导等四个方面具有一些共性。
二、舆情监测预警
舆情监测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负责网上舆情工作的部门应采用多种舆情监测工具对全网信息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各类苗头性、倾向性敏感信息,并向涉事单位和部门发出预警。在发现舆情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置,往往能够将舆情风险降至最低,有效防止舆情进一步发酵升级。
监测模式
一般来说,舆情监测多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各类舆情监测系统由于技术和数据库的限制,均存在一定不足,结合利用人工主动网上巡查监测,能够有效的查缺补漏,防止舆情漏报、缺报。
监测工具:主流监测软件,一类是人民网等媒体搭建的舆情监测平台,突出优点是可以提供媒体宣传服务;还有一类是湖南蚁坊、新浪舆情通、北京清博舆情等商业舆情监测软件,此类软件在数据库、监测技术、使用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搭配使用。
监测对象:当事人、网络大V、意见领袖、自媒体、新媒体、传统媒体及相关政府部门、涉事单位。
监测范围:电视、广播、报纸等传媒媒介;门户网站、贴吧、论坛等;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知乎、各类新闻APP等新媒体平台和社交平台;抖音、快手、梨视频等头部短视频平台;个别境外媒体,YouTube、推特、INS等境外平台。
预警模式
人工预警:由舆情监测值班人员向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涉事单位进行预警。
机器预警:由监测软件发出预警,此类预警方式多采取短信、邮件、微信、APP推送的方式。受限于技术原因,会出现预警不及时的情况。
三、舆情分析研判
舆情分析研判是开展舆情处置应对工作的重要依据,在舆情发生后,结合网上态势和传播情况,对舆情整体和发展趋势有一个科学准确的判断,是解决舆情事件的重要参考。另外,单就“舆情”的字面意思来说并无褒贬之分,舆情反映的是舆论对某一事件的态度。一般进行舆情分析研判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始发情形:舆情事件的首发平台对舆情发酵的程度有很大影响。网上舆情一般有这几种情况:一是网民求助。网民在各类社交平台和新媒体平台发布举报贴文,意图引发舆论关注。此类情况占比较大,除非被举报的事件特别恶劣(如未成年女孩受侵害而凶手逍遥法外),在没有权威媒体或者网络大V跟进的情况下,几乎很难形成舆情事件。
二是自媒体炒作。多数自媒体会同时在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度、今日头条、各类新闻APP进行运营,发布稿件。一些自媒体为了利益配合当事人炒作一些案件,这种情况取决于自媒体的影响力有多大。粉丝多、关注高的自媒体或会推高舆情态势。
三是主流媒体监督报道。按照媒体影响力,一般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澎湃新闻、新京报等有影响力的媒体关注的事件会迅速成为全国热点。而省市级媒体的监督报道,多数情况下会在本区域内形成热点。需要注意的是,新浪、腾讯、凤凰、网易等商业媒体虽然无法进行采访,但其平台优势明显,转发媒体报道会推高网上关注度。
敏感因素:判断一个舆情是否会发酵升级成全网关注热点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这个舆情事件是否有引发网民“共情”的敏感因素。一个舆情事件的具体情况基本上能决定其炒作的范围和关注度有多大多高。一般来说,老人、妇女、孩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受到不法侵害、不公正待遇的事件,和涉及教师、医生、警察、军人等敏感群体的事件网上关注度较高。
传播情况:对媒体报道、传播路径、传播平台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够更好地判断舆情热度。如果某个舆情事件被多家媒体同时转载报道、多个自媒体深度挖掘跟进,往往会形成舆论热点。
舆论反应:媒体态度、网民评论是把握公众舆论对某一事件的情感态度的重要参考。网上评论基本上能够真实反映网民态度,在进行舆情处置应对工作时必须充分分析网民在各类平台上发表的评论。可以从媒体和网民对某一事件整体情绪,对涉事部门态度来判断舆情形势。
风险等级:通过对舆情事件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后,可以引入一个舆情风险等级的概念。如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或者一级、二级、三级,结合舆情风险等级科学制定对应的处置应对措施。
上级态度:一些舆情事件也许在网上引发的舆论关注度不高,但上级部门重视程度高,也给舆情处置应对工作提出一些要求。
四、舆情处置应对
在对舆情事件有了清楚的认识后,基于网上舆论态势,舆情处置部门有针对性的开展处置应对工作。
舆情信息上报:及时将网上舆情线索及研判意见整理成正式“舆情产品”后(如舆情日报、舆情专报)报主管领导,这是舆情工作部门的基本职责,也有助于单位领导对相关舆情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帮助领导做好决策工作。另外,在舆情上报工作中可以不断总结经验,开发不同类型的舆情产品,为领导提供更加丰富的互联网舆情信息参阅服务。
预警涉事部门:网上舆情的管控基本上采取“线上舆情,线下处置”的策略,只有切实解决网民或者媒体反映、关心的实际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上舆情。在发生舆情后,第一时间预警实体部门,开展自查工作,看是否有工作纰漏,梳理风险点。若实体部门确实存在工作失误,不包庇不护短,该解决的解决,该追责的追责,积极回应网上舆论关切;若实体工作并无失误,当事人“无事生非、造谣生事”,可以积极发声,果断回应,以正视听。
当事人工作:在重大敏感案事件和突发案事件的舆情处置工作中,必须严防出现“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会迅速激化矛盾,造成事态升级。以政法系统为例,舆情事件中的当事人往往“怨念较深”,在妥善做好实体工作的同时,注意做好当事人的稳控工作,防止其持续炒作,能够尽快平息网上舆情。在当前的舆论环境里,“封堵删”是最低级的管控手段,容易刺激网民情绪,引发次生舆情。在舆情处置过程中,切忌“不处置问题,而去处置提出问题的人”。
媒体沟通:这里的媒体指的是官方媒体,即各级新闻单位。由于具有舆论监督职能和天然公信力,媒体报道是舆情发酵升级的重要原因。一般情况下积极做好媒体管控工作可以让舆情迅速降温,甚至纾解消散。媒体管控不是给媒体施压,简单地要去媒体“撤稿、不报道”,而是在一定限度内和媒体“做朋友”,加强联系,积极回应媒体关切。但对于恶意炒作的“不良媒体”,在必要时可以请求媒体管理部门进行管控。
舆情回应:有效的舆情回应,能够迅速纾解舆论质疑。舆情回应的时机把握很重要,舆情回应的内容要有水平。在舆情升级的初期,舆情回应讲究“快”,迅速回应舆论关切,让网民看到一个积极处置的“态度”,从而占据舆论主动权。舆情发酵升级后,舆情回应讲究“详尽”,积极回应网民的各类质疑,不在舆论场上失声,争夺舆论阵地。舆情回应工作应以涉事部门为回应主体,必要时由上级单位发声。
协同处置:在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敏感舆情时,往往需要借助其他部门的力量共同处置。如上级单位舆情处置部门可以提供更为专业的指导,调动更多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管控;宣传部门、网信部门可以联系官方媒体、商业媒体,管控网络谣言。
五、舆论引导
狭义上看,舆论引导是舆情处置应对的一个具体措施,如积极回应网民关切也是舆论引导。但在广义上,舆论引导的内涵更为丰富,包括舆论阵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正面宣传和形象修复等各个方面。舆论引导不是在发生舆情事件后才进行的,而是常态化的工作,通过舆论引导在网上营造积极正面的形象,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
加强正面宣传:围绕重点工作、重要节点,主动设置议题、组织策划,开展宣传工作,持续在舆论场上发出正面声音。
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在当前的传播格局下,自宣阵地的作用尤为突出,也是各单位、各部门倍加重视的宣传平台。通过自宣平台开展宣传,不用“假他人之手”,往往更直观有效。当前,主流的措施是通过开设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抖音号等各类新媒体平台账号,利用本单位的政务新媒体进行工作宣传、回应舆论关切,甚至是走“网上群众路线”。因此,需要切实提高政务新媒体的运营能力和运营水平。
网评员队伍建设。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讲,网评员就是网民口中的“水军”。在一些舆情事件中,网评员能够通过在各类新媒体平台和社交平台上留言、发文、控评的方式影响网民情感态度和舆论走向,挤压各类谣言的传播空间。目前,各个单位的网评员队伍基本上都存在组织松散、舆情素养低、引导能力弱等各种问题,且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在经费和组织上缺乏必要的支持。加强网评员队伍建设,一要打造一支专业素养高、舆情素养高、引导能力强的网上“战队”,同时积极培育、扶持本单位、本系统的网络大V;二要完善各类制度保障,如给予一定奖励,定期组织各类培训等,让网评员工作有法可办、有章可依。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