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党员,今天有幸观看了电影《长津湖》, 场面相当震撼。有了这次机会,让我更近距离了解了那场战争。
71年转瞬即逝,人们对朝鲜战争的了解也与日俱增。松骨峰战斗、上甘岭战役等等都因各种文学或影视作品而为人所熟知,但论艰苦残酷,论敌人之强大丝毫不在它们之下的长津湖之战却鲜为人知。如今这个遗憾终于被血战长津湖所弥补,它将六十三年前那场超越人类想象的残酷战役展现在了所有读者的面前,让人唏嘘不已。
长津湖发源于长津江,是朝鲜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在这里作战的志愿军第九兵团是当时中国预备解放台湾的王牌部队之一。这样一支拥有超强战斗力的部队,却在战役准备阶段就遭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后勤混乱。从战役准备阶段,到入朝作战都可以说极不充分。对此书中是这样形容的,“在1950年这个朝鲜50年间气温最低的冬天,9兵团每个班十多人只有一两床棉被,夜间,战士们将这一两床棉被摊在雪地上,十多个人挤在棉被上互相搂抱取暖以抵御零下30摄氏度的酷寒,入朝第一天,就冻伤800人。”以至于在这个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天气中,很多战士还未投入战斗就被活活冻死。这样的极限严寒对于他们的对手——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来说同样印象深刻,书中引用的美军士兵回忆录形容道:“我们所到之处,冰天雪地,平均气温在零下20多华氏度。尽管有御寒的大衣,可是仍然挡不住刺骨的寒风。直到今天,每当我回忆韩战,总是想到那寒风刺骨的冬天。”但美军毕竟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军队,当志愿军连吃个土豆都必须用腋窝暖化之后一层层地硬啃之时,美军却可以在感恩节肆意地吃火鸡大餐。这样后勤上的巨大差距换了其他任何一支军队来恐怕都会绝望。
哲学家萨特曾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由此可知,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一旦怀抱信仰,相信未来,就会无所畏惧,创造奇迹。因此,拥有坚强信仰的志愿军创造了在几乎没有补给、严格进行隐蔽伪装的情况下,在极寒的严酷境地中,连续行军10天、平均日行军30公里的伟大奇迹。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在后来更为惨烈的战斗中让世界震惊!
相对于志愿军,美国军队的战斗力往往被误认为是现代化的科技和武器所带来的,他们的自身的战斗力似乎不值一提,不过是一些少爷兵,怕死且胆小罢了。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在书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支与以往宣传中截然不同的美国军队,在战斗中,美军与志愿军一样,都有着不顾一切的决心,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他们陷入重围却并不慌乱,虽然在撤退却井井有条。他们的殿后部队尽职尽责的挡住了志愿军的追兵,摧毁了自己认为重要的军事物资,他们的开路部队按照命令,对每一个阵地发起凶猛的冲锋。在一条桥边,志愿军舍生忘死两次炸掉了这座桥,但都被美军修好。但没成想,神一般的志愿军敌后侦察兵第三次炸毁了这座桥,这次连桥基都没给美国人留下。可美国空军居然从日本调来8套每套重达1.1吨的车辙桥组件空投到美军阵地,然后在悬崖上仅用两天不到的时间就架设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撤退部队所有车辆的桥梁。记录展示了这两支军队的可敬可畏之处,一支部队把人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另一支部队则展现了赤裸裸的工业暴力之美。这两支军队用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精神,在这酷寒的冬天,迸发了一场足以闪耀整个世界战争史的战斗。
实际上,对这场战斗而言,穷究战争的胜负已毫无必要,不论是志愿军在极端劣势的条件下击退美军还是美军陆战1师进行了一场成功地“敦刻尔克大撤退”,这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双方军队因为坚定的信仰而表现出的钢铁般的意志。唯有坚定的信仰,才能撑起民族的脊梁!
1927年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军队——中国工农革命军。1933年,“8月1日”正式确立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八一”这两个字成为了人民军队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也就是八一建军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1927年到2020年, 93年间人民军队走出了一条披荆斩棘、劈波斩浪、攻坚克难、辉煌光明之路。
当民族危急存亡之秋,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从井冈山一路艰难跋涉,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走过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抗美援朝,誓死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经过无数革命战士前仆后继、浴血激战,从此,“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而当新中国的建设史翻开崭新的一页,人民军队又以热血、激情、奉献、牺牲熔铸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无论是边疆反击战、戍边卫国、抢险救灾、疫情防控、撤侨护航、国际维和,危机时刻,一句“我是军人我先上”;困难当前,同样一句“我是军人我先上”。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用血肉之躯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这就是我们可以信赖的、最可爱的人——人民解放军。
从历史凝视当前,静心静思,作为一名党员,何为致敬军人的最好方式?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无论白天黑夜,为国为民戍边巡逻的海陆空天军人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枕戈待旦,因为每个军人都清楚,自己的身后是祖国、是亲人。“该保障的要保障好,该落实的政策必须落实”,“尊崇”既是抽象的概念,更是具体的行动。比如,在售票窗口、车站码头等公共场合,张贴有“军人优先”的标识,如果你是管理者,就该进一步细化落实具体流程、办法,确保军人正当权益的落实,而不能是简单将相关标语“一贴了之”;如果你是一名排队等待中的旅者,能够不抱怨不嘀咕,能够不说过分的话不做出格的事,协助军人落实优先政策。再比如,在驻军城市,能够不和军车抢行,不泄露军车调动讯息,这些小习惯、微表情的养成,才是对军人发自内心的尊崇,这才是致敬军人最好的方式。
以一种温和的目光、平和的心理看待军人。无论是今年以来的疫情防控,还是眼下的防汛救灾,军人总是那个冲锋在前的“逆行者”,总是把我们挡在危险之后的高大身影。我们对军人总寄予更大的厚望,当然也因为子弟兵从未让我们失望。但如果目光看得真切点,心态放得平和一点,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张张略带稚气却目光坚毅的脸庞。我们看到的是军衣在身就无畏无惧的担当,其实说到底,他们只是一群十八岁的青年,因为这一袭军衣,便化身为战意无匹、勇敢无惧的勇士,便成为危急关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邱少云、黄继光、81192的王伟、刀尖上跳舞的张超们,成为我们“岁月静好”最可靠的守护人。想想,如果他们不参军,或只是正在上大学、或是刚参加工作的大孩子。所以,请看待军人的目光更温和一些,心态更平和一些,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不苛责军人、不埋汰军人、不调侃军人,这才是致敬军人最好的方式。
为军人保家卫国提供更为强大的力量支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关键时刻军人必须挺身而出。一方面,一日为军人、军魂永在心,军人当赓续红色基因,不惧牺牲、冲锋陷阵,像“时代楷模”张富清一样,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无论是枪林弹雨需要浴血沙场,还是革命建设需要扎根山区,甘做“一辈子的突击队员”。另一方面,战争的胜利离不开软硬件的支撑。最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作为得到军人护佑,站在军人背后的我们,或隐性或显性,或直接或间接地为国防建设服务,当立足岗位、大力创新、精益求精,提供各种“杀手锏”“甩手棍”,为军人保家卫国提供更为高精尖的武器和更可靠的后勤保障支撑,最大限度提升军人战斗装备科技含量,保证军人在履职尽责中减少损失,这才是致敬军人最好的方式。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只要忠诚于这个国家,忠诚于党和人民,只要心中有对军人之爱、对军人之情,每个人都可以在致敬军人这件事上给出自己的答案,做出自己的努力。当前,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的外部环境从来都不是求来的、讨来的,“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致敬军人、尊崇军人,就是保卫我们共同的家园!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激昂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__年前被不断唱响,鼓舞着千万志愿军将士奔赴朝鲜战场。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谱曲手稿是我们藏品中最宝贵的文物之一。”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张校瑛告诉记者,许多人不知道,它的词作者其实是一位志愿军战士。
这首战歌原本是一首出征诗。志愿军炮兵第1师第26团5连指导员麻扶摇在入朝作战的前一晚,趴在煤油灯下连夜赶写出这首诗,之后在战士中广为流传。1950年11月,曲作者周巍峙读过这首诗后,被它的豪迈气概所感动,仅用半小时就完成了谱曲。最初,歌名选用了诗的最后一句“打败美帝野心狼”,后来改成了现在的名字。
__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中朝边界,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对比下,志愿军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赢得了这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的最后胜利。今天,我们仍然能从一件件文物中读出不畏强敌的英雄气概和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
一抔从上甘岭带回来的沙土
在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展厅中,摆放着一件特殊的展品:一抔从上甘岭带回来、混杂着弹壳的沙土。
据张校瑛介绍,上甘岭战役持续时间之长、战况之惨烈,使得在地上随手一抓,都能找到十数枚弹壳和炮弹残片。凯旋的志愿军战士带回战场上的沙土,用来纪念这场可歌可泣的战役。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第15军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中提到,危急时刻拉响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95岁的志愿军老战士曾志宙回忆,在上甘岭的阵地争夺中,敌军炮弹倾泻下来,他的耳膜被震破,如今只有右耳能听见一丝声响。“只记得炮弹满天飞,杀敌声不断,持续了几天几夜,地上一片焦土。战士们高喊‘冲啊’,击退了敌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一抔沙土饱含着“钢少气多”的革命志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齐德学认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宣示了中国人民不信邪、不怕压的精神和气魄,中国的国威、军威得以在全世界树立。“从这场战争中,我们寻求和总结出了制胜之道,那就是从精神上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能被敌人的气势所压倒。”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9月,美国等国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在仁川登陆,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朝鲜半岛北方,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虽然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紧迫任务,但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共中央多次召开会议,经过反复权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艰难决策。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核。在长津湖、龙源里、松骨峰、大同江、上甘岭……志愿军战士们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纵横驰骋、浴血奋战,以劣势装备进行殊死搏斗,面对敌人飞机的密集轰炸,志愿军坚守阵地,决不后退一步。
在朝鲜上空,志愿军空军面对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空中力量,两国空军作战实力悬殊。一群年轻的共和国雄鹰,凭借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术战法,不断在实战中书写传奇,取得令世人震惊的辉煌战绩,打破了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中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罗盛教、黄继光、邱少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可爱的人。正是这些人民英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将世界头号强国击退,同时也锻造了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自强品格和必胜信念。
美军在回忆文章中写到:中国士兵是顽强的敌人,他们虽然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携带制造粗劣的手榴弹,爆炸力不及美军的一半,粮食是用米和杂粮磨成的粉……但是,他们永远向前作战,奋不顾身……战后,美军对志愿军做出这样的评价:这是世界上唯一一支能用步兵围歼机械化部队的军队,步兵战术堪称巅峰,这是只有中国才能做到的奇迹。
国防大学教授刘光明这样阐释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抗美援朝战斗取得伟大胜利,靠的是中华儿女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场战斗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钢铁意志的对决。
纪念战争是为了珍爱和平,纪念英雄是为了守护正义。71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时空,始终放射着璀璨的光芒。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告诉我们,一个敢于亮剑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世界上赢得尊严。英雄们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正如矗立在民族复兴航程中的灯塔与坐标,召唤着中华儿女在逐梦路上奋勇前行。
铭记历史,缅怀英雄,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直面挑战,勇于创新,在新的起点上,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看完国庆档《长津湖》电影后,感触颇深。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真实、客观的再现了当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战争史实。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凭借钢铁意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击败了美军最精锐的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地区,打出了令世界瞩目的国威军威,一举扭转了战争局势。这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首登银幕,无疑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
《长津湖》的史诗性叙事实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片的一次重要突破。该片展现了从作战决策至长津湖战役这一段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历史。以客观、理性的方式回顾历史,揭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和胜利的必然性,反映了作为胜利者叙事的高度文化自信。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最残酷惨烈的战斗之一,志愿军将士在严酷的战场环境中,书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影片《长津湖》艺术再现了这场战役的残酷悲壮:铁道列车被炸的惨烈,乱石阵上的隐忍,通信塔之战紧张激烈,新兴里战斗气壮山河,指导员梅生退伍了亦重返战场,老兵雷公壮烈牺牲,杨根思抱起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片尾“冰雕连”令敌人亦为之动容……影片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惧强敌、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英勇无畏、震撼天地的战斗精神,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壮歌。
这场电影主要是讲抗美援朝时候,我军如何在长津湖一带阻击美军。故事情节感人至深,电影场面宏伟壮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从《上甘岭》到《长津湖》,抗美援朝战争片始终有着鲜明的爱国主义主题、革命英雄主义的人物模式以及阳刚的崇高美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长津湖》重述抗美援朝历史,无疑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启示意义,它们仍是作为民族意志、国家立场政治宣示的宏大叙事,是反帝反霸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回响,发挥的是凝聚人心的精神激励功能。《长津湖》的上映说明,这段非凡的历史,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将永远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精神财富。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全党团结统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筹划和指导战争,必须深刻认识战争的政治属性,坚持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从政治高度思考战争问题。”政治属性作为战争的第一属性,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深入剖析此范例,可以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打不打?在这个问题上,党中央从政治上进行考量,反复权衡利弊得失,最后作出判断:为了捍卫国家安全,为了赢得政治上的战略主动,这场仗不得不打。
从国际上看,这场仗是不得不打。如果中国不出兵援朝,对美国而言:美国霸占全朝鲜的意图就会得逞,国际冷战局势必将更加动荡。对朝鲜半岛局势而言:南朝鲜将有极大可能会在美国的扶植下统治整个朝鲜半岛,而北朝鲜则可能会进入中国东北成立流亡政府。对中国而言:如果在中国、苏联仍犹豫不决时,美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到鸭绿江边结束战争,中国就没有理由再出兵。同时,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地位,以及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形象,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如果中国、苏联在北朝鲜生死存亡之际选择袖手旁观,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可能会就此陷入低谷。反过来说,如果中国出兵援朝,一方面必将阻断美国称霸全球的政治野心,并有可能击碎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另一方面,必将为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保持邻境朝鲜作为我国抵御帝国主义威胁的缓冲地带,为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提振信心、树立榜样。
从国内来看,这场仗也是不得不打。一方面,如果放任美国侵略朝鲜,就算我们不出兵援朝,也要部署兵力对鸭绿江1000多公里防线进行被动防御。这必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必将极大地影响以至阻滞新中国刚刚起步的各方面建设进程。另一方面,国内资本家和知识分子对美国持畏惧心态,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完全没有信心。特别是在“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之后,恐美情绪加速蔓延,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普通民众对战争的恐慌。在当年全国粮食大丰收的情况下,国内依然出现物价疯涨、囤粮抢粮等反常现象。相反,如果在这时选择出兵援朝并取得胜利,借此消除社会上长期存在的崇美恐美思想,并通过“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顺势提升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从而为国内赢得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和一段较长的和平发展时期。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典型的非对称战争。我们是依靠什么与具有高度现代化装备的美军进行抗衡的?可以说,政治因素至关重要。从政治建设的角度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政治因素可以归纳为:政治远见、政治根基、政治领导和政治纪律。
第一,党的政治远见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赢得了战略先机。早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党中央就以极高的战略眼光预见到: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必有一战,地点可能会是在越南、台湾海峡、朝鲜这三个地方。所以,早在1950年4月,党中央就决定成立“战略预备队”,为与美帝之间可能发生的军事较量作战争准备。在美国悍然出兵朝鲜的第二天,毛泽东就发出号召:“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为此,党中央于7月13日印发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并抽调原战略预备队官兵共25.5万人组成东北边防军,作战前整训,待命出征。党中央的政治远见和政治谋划还体现在当时我军装备落后和可能发生的后方供应不足等问题上。对此,党中央在派兵援朝作战之前就事先确定了“边打”“边建”的方针,即“一面打仗,一面加紧改善部队,加速特种兵建设和后勤工作建设。”党中央对美国战争意图作出的精准判断,为抗美援朝战争赢得了战略先机。
第二,党的政治根基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毛泽东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讲到: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战争是人民战争,全国人民支援,中朝两国人民并肩奋斗”。党中央在1950年10月先后发出了《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和《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支持抗美援朝战争。此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参加志愿军的热潮。短短一年间,全国就有58万青年学生和工人报名参军。一时间,大街小巷纷纷出现了“母送儿,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动人景象。与此同时,为了落实“边打”“边建”的方针,全国人民积极开展“增加生产”“爱国丰产”和“厉行节约”等运动。各地工人主动夜以继日地为志愿军生产军需物品和武器弹药;各地农民踊跃交售“爱国粮”,全力向前线提供物资供给。全国范围内相继开展由各阶层群众自发组织的捐款捐物支援飞机大炮运动。截至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支前捐款累计可购买战斗机3710架。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为前线提供了有力支援,极大鼓舞了志愿军英勇作战的士气。
第三,党的政治领导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思想武器。“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党的政治领导贯穿于抗美援朝战争全过程、各方面。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党就在国内开展了有力的宣传和动员,号召全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各部举行誓师大会,进行以“仇视”“蔑视”“鄙视”美帝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有力政治动员。在前线交战期间,为了强化政治意识、提升作战斗志,志愿军一方面对全军编制、制度进行统一规定,建立战时组织形式。比如采取以步兵连党支部为基础、吸收周边各配属兵种的党员加入的方式,组成了严密的前线党支部,解决战斗初期兵种、人员杂乱无序的问题。同时,为解决部分战士出现的思想涣散问题,志愿军各部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攻必克、守必固、打硬仗、打恶仗”的信念。通过颁布《立功条例草案》统一立功标准,要求各部队主动为英雄连队和个人请功、记功、贺功,要求关心战士、妥善处理伤员。可以说,党的政治领导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形成奠定思想前提。
第四,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志愿军到达朝鲜后,敌人就开始散布谣言,导致当地许多朝鲜群众对志愿军产生了怀疑和惧怕情绪。对此,毛泽东要求全体指战员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必须对朝鲜人民表示友爱和尊重,严格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志愿军认真遵循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在部队广泛开展了拥政爱民教育,教育部队要团结朝鲜人民,以取得群众信任和支持;教育部队要团结朝鲜军队,树立平等观念,互相帮助;教育部队要团结朝鲜党和政府,遵守朝鲜的法律法规,防止违反纪律的事情发生。但是,由于军令紧急、入朝仓促,部分同志对纪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出现了违反纪律的情况,严重危害志愿军的形象。为此,志愿军总部颁发《政治训令》,重申遵守群众纪律的重要性,组织纠察队进行纪律大检查;成立志愿军军法处,对严重违犯军纪的绳之以法。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使志愿军和朝鲜军民成为了亲密的战友,这才有了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战役中双方的紧密协作和奋勇杀敌,才能共同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进而创造出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对于加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战争逻辑的背后蕴含着的是政治逻辑。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之中,集中体现了这七个方面的要求。这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第一,把准政治方向。政治方向事关党的前途命运。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高瞻远瞩、科学预判到“与美帝国主义之间的较量不可避免”,并综合权衡各方利弊,毅然决然地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深刻彰显了我们党卓越的政治远见。
第二,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有党的领导。党积极动员人民群众,加强部队团结和统一,把各方力量组织起来,汇聚起打赢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强大合力。
第三,夯实政治根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两国人民,将对祖国无比炽烈的热忱,化作捐钱捐物、参军保国的各种实际行动,奏响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凯歌。毛泽东同志曾深刻地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第四,涵养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好,党内就会正气充盈;政治生态不好,党内就会邪气横生。早在朝鲜战争爆发初期,针对我军内部对战争“该不该打”“能不能打”“能不能赢”等的讨论,军队各级党组织大力加强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中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
第五,防范政治风险。党中央出兵支援朝鲜的决策不仅是对军事风险的防范,更是对政治风险的防范,正是因为我们党派兵出国作战,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有力防范了此次重大政治风险,才赢得了政治主动,赢来了民族自尊自信。
第六,永葆政治本色。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本色就是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无论是长津湖的冰天雪地,还是上甘岭的狂轰滥炸,都无法动摇志愿军战士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坚强意志,都无法动摇志愿军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正因为有对党无限的忠诚和热爱,对政治信仰的坚定不移,我们才能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第七,提高政治能力。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就是因为有高瞻远瞩、把握政治大局的能力,党中央在作出出兵援朝决策时确定了“边打”“边建”的战略方针,有效解决了我国武器装备在数量上少、质量上低的难题;就是因为坚持“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的无比自信,志愿军把灵活机动战略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有效占据了军事上的主动权。
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战争。美国侵略朝鲜,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的抗美援朝是为伸张正义、保家卫国。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支持;英明领袖毛泽东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彭德怀司令员及前线指战员有勇有谋、同仇敌忾;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士气高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有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力支持是胜利的保证。
但说到底,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对落后的社会制度的胜利,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胜利。
若中国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或仍是旧中国那样的社会制度,中国打不过美国,也不敢对抗美国。在那样的情况下,抗美援朝战争由蒋介石领导肯定不行,换成毛主席领导也同样不行。总之,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中国在英明领袖毛主席领导下取得的胜利。况且,抗美援朝战争也是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较量,结果是社会主义阵营战胜了胜资本主义阵营。
若把毛泽东和志愿军比作安泰,社会主义中国就是土地,社会主义制度组织动员起来的中国人民就是土地。离开了土地,安泰就战胜不了敌人。
刚成立一年的新中国,接手的是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家底,还处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贫穷落后状态。美国是世界最富最强的国家,美国的同伙也多是西方富国强国。若社会制度相同,穷国弱国不可能战胜富国强国。
战争的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人民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全国人民节衣缩食,全力以赴,捐款捐物,努力工作,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使这场战争物资越打越多,兵源越打越多。举国体制,万众一心,是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从哲学上讲,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辩证唯物主义战胜了机械唯物主义,是唯物论战胜了唯心论。我方统帅毛主席及前线指战员,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指导战争,比如: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观点;钢多气少、钢少气多,气盛战胜钢多的观点;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观点;真老虎、纸老虎的观点;从弱点打起,强点也会变为弱点的观点;美军有“一长三短”,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弱点,跟着你,最后打败你的观点等,都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在战争中的应用,对赢得战争作用极大。而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却用片面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观点看待武器装备的优势,认为武器装备好就能打胜仗;认为物质条件好就代表有“实力”,战场上用“实力说话”就够了,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陷入了“唯实力论”的思维误区;再一个就是认为自己强大就可以无视正义,无视人心向背对战争胜负的作用,因而对战争的失败感到不可思议。比如:志愿军穿插迂回、分割包围,美军认为这是耍诡计;志愿军近战夜战,美军说这是地下冒出的魔怪用手榴弹、冲锋枪打我们。美军不知所措、被动挨打,与哲学观念的错误不无关系。
志愿军入朝之后,履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尊重朝鲜人民,爱护朝鲜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与朝鲜人民密切协同、休戚与共,在战争中用鲜血凝成了伟大友谊,得到了社会主义朝鲜的举国支持。
抗美援朝战争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伟大壮举,得到了社会主义苏联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得到了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支持,这也是这场战争能胜利的重要原因。
这几天在看抗美援朝记录片,被志愿军的精神和牺牲深深得感动着,他们确实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为了祖国的和平,很多人永远的留在了朝鲜,上甘岭战役中,那些在坑道中咬着床单死去的伤员,那些一声都不敢发出痛呼的伤员,黄继光,邱少云,一个个鲜活的在我的脑袋中来回浮现,几乎数次泪流满面,最近我经常跟父亲争论,争论人性中的自私,争论天下皆为利,两个人争来争去,现在我真为自己的浅薄和无知感到羞愧,但是其中我觉得欣慰的是,我说我爱我的祖国,爱这个社会,即便现在的社会有很多人,很多现象都不值得去爱,但是,我们的父辈用自己的鲜血为我们换来现在的生活,我有什么资格不去爱她,与守护她呢,我的祖国人们勤劳,勇敢,聪明,努力,我又有什么资格去嫌弃她们呢?
父亲老是说觉得活着真没有意思,又说他活的也够本了,家人不懂,抱怨父亲说这样的话至子女于何地,不懂现在的生活这样富裕,这样平稳,为何老是觉得活着没有意思,而我突然好像稍微有点懂了,父亲出生在1955年,他的三爷是烈士,他的爸爸从小就被日本人绑在吊绳上要他说出三爷的下落,父亲因为生在烈士的家庭倍感骄傲,从小接受的都是这种精神,他的父辈的牺牲是为了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平等的活着,所以在父亲的心目中,利益反而淡化,人性中的自私在这种大无畏的面前也不值得一提,所以我的争执,我说的人性中的自私和凉薄他不是不懂。他是更加向往那样的生活。
最可惜的是父亲这一辈子没有当兵,爷爷死的早,家里没有壮劳力,他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必须和奶奶顶起这个家,他的一生,平淡安宁,但他心中一股火,一股精神,这股精神不在乎他是不是军人,不在乎他能拿到多少钱,不在乎他现在吃什么东西,住什么房子,在家人轮番劝说和洗脑下,孤独的支撑,倔强的站着,这就是我的父亲,你说他傻么?不,那些为了抗战胜利的人们都是这样的,有这样的信仰支撑着,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这个多么宝贵,而我一度想要去改变他,再一次为自己的无知而感到羞愧。
现在社会发展太快,快的我们早就不提革命前辈,早就没有了牺牲自我的精神,人性中的自私,趋利避害的本性,以及高速发展的社会,每个人都在想多挣点钱,多两套房子,无可厚非,人的本性,但如果有一天国家需要我的话,我会二话不说的献上我的生命。
今天是117名战士回家的日子,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回到祖国。20__年至20__年,六批共599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回到祖国,他们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70年前,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战争双方最终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这是美国第一次在没有取胜的条约上签字!数万将士,烈骨忠魂,不留姓名地安眠于异乡的国土。时至今日,志愿军战士们书写的时代凯歌仍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不畏牺牲,在奉献中铸就辉煌。志愿军战士们可以选择搞建设支持抗美援朝,甚至可以选择背弃自己的革命信仰投靠敌国,但他们为了伟大的新中国、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舍小家为大家、奔赴战场,虽九死其尤未悔。“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在疫情阻击战中,在脱贫攻坚战中,在经济保卫战中,广大党员干部也应当身先士卒、坚持奉献、不怕牺牲,在奉献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并最终铸就起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百折不挠,在苦难中实现成长。面对掌握着制空权和制海权、地面部队全部机械化的美国军队,志愿军武器装备极其落后,兵种也只有步兵和少量炮兵,但他们依然在最苦最难的条件下取得了胜利。“我们要永远保持清醒头脑,继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那么一种精神,继续保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那么一种警醒,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面对苦难,基层党员干部应把苦难当成礼物,与广大人民群众心连心肩并肩地去建设这个国家,复兴这个民族,了解苦难并终结苦难,最终在苦难中促进自身的成长。
争做英雄,在战斗中炼就伟大。“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英雄不好当,他们坚毅果敢、甘守平凡,还要付出血和泪。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的国家诞生了如此多的英雄。只因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份材料包含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应争做英雄,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行列中去,哪怕再平凡的工作都可以成为伟大。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如今,我们接英雄回家,让英雄得到应有的尊重,是我们对英雄和先锋的致敬。广大党员干部也应不断向英雄学习,成为祖国的光荣先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
战争电影巨制《长津湖》在万众期盼中终于登上了大银幕。特殊的题材、创纪录的投资、超强的创作阵容,都预示着这将是一部史无前例的重磅影片。该片的票房预售、想看指数均在同档期影片中排名第一且遥遥领先,必将在国庆档期掀起全国观众的观影热潮。
《长津湖》的上映也将抗美援朝战争片创作推到了新的高点。据笔者统计,自1956年《上甘岭》上映至xx年,正式上映或播映的抗美援朝战争片仅21部。而2021年以来包括网络电影及已立项的电影在内,抗美援朝题材电影在短短两年内已达12部之多。抗美援朝题材已成为中国战争片一个潜力巨大的富矿,抗美援朝战争片创作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作为第一部表现长津湖战役的战争片,《长津湖》填补了一个题材空白。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凭借钢铁意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击败了美军最精锐的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地区,打出了令世界瞩目的国威军威,一举扭转了战争局势。这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首登银幕,无疑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
《长津湖》的史诗性叙事实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片的一次重要突破。该片在同题材创作中首次采用了全景式、文献式的“正史化”叙事方式,建构了由决策指挥的高层视点、基层连队的微观视点以及美军的他者视点“三线并行”的叙事结构,展现了从作战决策至长津湖战役这一段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历史。影片尝试以客观、理性的方式回顾历史,揭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和胜利的必然性,反映了作为胜利者叙事的高度文化自信。
该片也是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英雄主义叙事。千里刀光影,万里赴戎机,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主人公伍氏兄弟前赴后继奔赴战场,与雷公、余从戎、平河等战友用热血与生命保家卫国,兄弟情、战友情感人至深。与之呼应的是另一个并行故事:毛岸英向彭德怀主动请缨,毛泽东将儿子送上战场,而岸英最终将热血洒在了异国土地上。这些舍生忘死、为国捐躯的战士们,都是共和国永远铭记的英雄儿女。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最残酷惨烈的战斗之一,志愿军将士在严酷的战场环境中,书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影片《长津湖》艺术再现了这场战役的残酷悲壮:铁道列车被炸的惨烈,乱石阵上的隐忍,通信塔之战紧张激烈,新兴里战斗气壮山河,指导员梅生退伍了亦重返战场,老兵雷公壮烈牺牲,杨根思抱起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片尾“冰雕连”令敌人亦为之动容……影片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惧强敌、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英勇无畏、震撼天地的战斗精神,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壮歌。值得注意的是,该片还是电视剧《士兵突击》的前传,伍六一向许三多讲述的那个“九死一生”的抗美援朝故事,正是《长津湖》中第七穿插连的长津湖战史,“不抛弃,不放弃”的经典名句也找到了源头。新兵伍万里与许三多之间的关联,不仅是英雄钢七连的传承,也是中国军队的精神传承。
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从《上甘岭》到《长津湖》,抗美援朝战争片始终有着鲜明的爱国主义主题、革命英雄主义的人物模式以及阳刚的崇高美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长津湖》重述抗美援朝历史,无疑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启示意义,它们仍是作为民族意志、国家立场政治宣示的宏大叙事,是反帝反霸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回响,发挥的是凝聚人心的精神激励功能。《长津湖》的上映说明,这段非凡的历史,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将永远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精神财富。
面对二十一世纪,人类们追求和平,可是战争却每一天都在发生,小到同学之间的分歧,邻居间的争吵;大到将一亿人送入天堂的二战,这也包括一九五零年在世界最不适合大兵团作战的朝鲜爆发的战争,主角就是中国和美国。
在朝鲜战争中,中朝以一百一十万人打败了联军一百二十万超级大军。说到朝鲜战争,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士兵。志愿军虽然衣着简陋,饥肠辘辘,但就是这样,他们往往能够穿着单衣,在大雪地中埋伏数天,然后徒步追击美军的坦克;能够冒着无数飞机大炮穿过死亡屏障,用胸膛将手榴弹顶进敌人的枪口;能够在大冰河上一个接一个用身体滚过雷区,为部队开路……每一个都那么年轻,却牺牲得惊天动地。正因为他们,三年后,战争终于停止在了它发生的地方。
其次,在志愿军的背后,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时刻支援他们:
在前线,朝鲜人民顶着炮火为志愿军送食物,把他们当自己的儿子看待,拿起斧头,木棒,甚至菜刀冲向联军,保卫祖国;在祖国的东北,无数人民,志愿军家属在家里做炒面,支援志愿军。志愿军四十二军就是从我们齐齐哈尔出发的,我们的祖先,可能就在他们的队伍中,一家人一起努力,打走美军,这样才体现出我们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
最让我感动,也最让我难忘的,是战争的最后时刻。停战谈判结束,距最后时刻两小时前,一个士兵冒着炮火将停战的消息送往前线,一个个炮弹在他身旁爆炸,他刚把消息送到就牺牲了,仅差两小时。最后两小时,双方把所有的弹药尽力打出,证明自己的强大,好像又发生了一场大战。停战的那一刻终于来了,那是成千上万人民以及军队一直盼望的事,没想到一盼就是三年。那一刻,没有一丝动静,一种奇特的寂静后,双方他探了头,让后一起欢呼,庆祝,赠送礼品,他们之间拼过命,有分歧,语言不通,但他们都懂得和平,盼望和平。
是啊,谁喜欢战争?其实在朝鲜战争中,谁也没有获胜,双方都因为这场战争让无数家庭破碎,让无数人留下伤疤,谁都不想要战争,但战争却一定要发生。
长大以后,我一要让世界和平,没有战争,才能有美好的人间。到现在为止,叙利亚问题还没有解决,美国的军队,还在世界各地“捣乱”,各种核武器还在秘密研发,来往的船只还在忍受海盗的劫持。虽然战争的利益像一座金山,但不要忘记,金山是无数人的生命堆积成的,生命越多,金山才会越高。我们更不要忘记五星红旗就是无数解放军战士用鲜血染成的,我们不要让它,让中国在染上鲜血。让世界和平,没有战争,这是七十亿地球人共同的心愿!
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巨大而深远 如果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向世界显示和证明了,这个政党同国民党领导下的军队和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军队的战力要强悍得多,其对国家的领导力与凝聚力也要强大得多,那么,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则向世界宣告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真正诞生了!西方强权靠武力已经无法扼制这个共产党国家在世界东方的兀然矗立。西方列强从朝鲜战争的失败中意识到,中国一百多年任人宰割的历史结束了,他们从此再也不能向中国颐指气使了,那个架起几门大炮在海上轰几下就能让中国政府吓得哆哆嗦嗦从而签下屈辱城下之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场战争的胜利,使新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站稳了脚跟!从此,西方列强再也不敢武力进犯中国。并不漫长的若干年后,越南战争使美国人又一次领教了中国的厉害,美军始终不敢越过北纬18度线一步,忌的就是一旦靠近中国会引来解放军直接参战,朝鲜战争已经给了他们足够的教训。美军出道以来,也就仅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战时或有中国背景的战争中败北,这使心高气傲的美国人心理上留下浓重的阴影,同时,本能似的对中国军情特别关注、特别敏感。也就是在这几次与世界最强军事大国较量中都取胜的战绩,使世界都对中国军队,特别是中国陆军刮目相看,其强悍战力得到公认。当年的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后来在访问东欧几个国家的时,得到了超乎规格的隆重接待,实在是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击败以美军为核心的联合国军的由衷肯定与褒扬,同时,这一战,也使西方再也不敢轻易武力干涉东欧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让这几个国家一扫阴霾、扬眉吐气!
志愿军都是英雄,他们的巨大牺牲与付出让新中国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和尊重,使新中国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不管这种尊重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向那些为祖国英勇战死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英雄们致敬!
笔者虽然出生时就与那个年代有一段时间上的距离,但喜好军事与历史,在阅读与了解那段历史后,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是以写下这段文字,记录一下对志愿军英雄的无上崇敬!
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军队在大量坦克和猛烈炮火的支援下,迅速突破“三八线”并挥师南下,朝鲜战争就此爆发。
现在追究到底是谁打响了“第一枪”,已经没有意义,因为南北双方都有武力统一的冲动,并且将其视为民族“内部冲突”。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统一进程和对外关系。由于美国军事介入朝鲜半岛和台湾海峡,不仅使大陆“解放台湾”的计划从此搁浅,而且导致中美在朝鲜半岛展开一场殊死较量,中国被迫打了一场抗美援朝战争。
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看问题,朝鲜半岛爆发的这场战争,既影响到中国的和平建设,也妨碍了中国的最终统一,可以说并不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因而也绝不是一件好事情。
但是,中国为何没有阻止这场战争的爆发?中国又能不能阻止这场战争的爆发?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反思的重要问题。
朝鲜半岛分裂为南北两个国家,这既是美苏等大国的“战后安排”,同时又很快受到东西方冷战的影响,成为两个阵营斗争的“前哨阵地”。
在此背景下,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多次向斯大林寻求支持,要求在朝鲜半岛发动“统一战争”,但斯大林由于顾忌苏美直接对抗,始终没有做出明确答复。
促使这种局面发生变化的有两个因素:一是美国公开宣称包括朝鲜半岛和台湾在内的地区,不再是美国在亚太的“防御范围”;二是由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苏联不得不放弃对大连、旅顺港的长期使用权。为了寻找替代旅顺港的太平洋出海口,斯大林把目光投向了朝鲜半岛的四个天然良港,即位于朝鲜的元山,韩国的仁川、釜山和济州岛。
考虑到苏美在朝鲜半岛直接对抗的风险降低,同时更重要的是苏联需要在朝鲜半岛开辟新的太平洋出海口,因而斯大林的态度有了根本改变,从不置可否转变为明确支持朝鲜发动“统一战争”。
斯大林态度的这种改变,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把原说好用于援助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大量武器装备,特别是海空军装备,转而给了朝鲜。苏联军援方向的如此变化,使朝鲜有了发动“统一战争”的本钱,却使中国失去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必要条件,中国领导人对此感到震惊和不解。
就毛泽东的初衷而言,是先等中国解决了台湾问题,实现了统一,然后再腾出手来帮助朝鲜。这种态度,斯大林和金日成都很清楚,但他们却背着中国改变了这种“顺序”。
尽管如此,中国在阻止朝鲜战争爆发的问题上,并非无能为力,甚至可以起到重大作用。这里主要涉及到两个环节:
其一,斯大林虽然同意朝鲜发动“统一战争”,但又要求金日成征询毛泽东的意见。从表面上看,斯大林是尊重毛泽东,认为他对亚洲的情况更了解,但深层次的原因,是斯大林对金日成能否打赢战争并不放心,而一旦发生变故,只有依靠中国来收拾局面。在此情况下,如果中国坚决反对,斯大林改变态度并非没有可能。
其二,朝鲜尽管得到苏联的援助,有了海空军武器和足以组建6个步兵师、3个机械化师的装备,但缺少能打硬仗的部队,这是其军事上的先天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金日成向中国提出,让解放军中的朝鲜族部队返回朝鲜,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3个主力师,这也是其发动“统一战争”的骨干力量。试想,如果中国当时拒绝了金日成的要求,他手上只有武器装备而无英勇善战的部队,朝鲜战争还打得起来吗?
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两个关键环节上,中国都没有很好把握。不仅默认了斯大林和金日成的安排,而且也同意让朝鲜族部队返回朝鲜,这就使得违背中国意愿且并不符合中国利益的朝鲜战争,失去最后一道屏障,只能眼睁睁看着它爆发了。
中国既然有可能阻止朝鲜战争的发生,为何没有通过坚决的努力去实现这一目的?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按照毛泽东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两条:
第一,中国与苏联和朝鲜是“三驾马车”,那“两匹马”都要朝着那个方向拉,中国不好一家人否定他们两家,尤其否定斯大林。这就涉及到时代的因素。自中国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互助条约》后,中国实际上已经选择了“一边倒”的政策,在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环境中,中国明确提出苏联是“头”,因而对于斯大林的决策,毛泽东很难执意反对,也必须维护阵营内的团结,所以只能默认苏联和朝鲜的共同安排。
第二,在朝鲜半岛局势逆转,中国决策层围绕是否出兵朝鲜展开激烈争论时,毛泽东私下曾经表示,就是打不赢也要去,否则苏联的大量援助就要落空。很显然,这也是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牵制中国难以坚决反对和阻止的重要原因。在与美国和西方国家“划清界限”后,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只能依靠苏联的支持,如果因为朝鲜战争的事情与斯大林把关系搞僵了,苏联原先承诺的经济和科技援助,势必要出现问题,这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无疑是关乎未来发展的大事情,所以做出妥协和让步也不难理解。
即便是未能阻止朝鲜战争的爆发,但中国也希望将战争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因而提出了朝鲜在前面打,中国在后方帮忙守的建议,以免在战局发生重大变化时,不至于搞得太被动。
让中国感到无奈的是,朝鲜战争爆发后,金日成已经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根本不愿考虑中国的建议,甚至通报战况都很勉强。此后,对中国再三提醒要警惕美军可能在后方登陆的告诫,也压根没当一回事。
直到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成功,抄了朝军的后路,朝鲜战局急转直下,朝鲜人民军几乎溃不成军的时候,金日成这才急忙向中国求援,迫使中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做出了出兵抗美援朝的艰难抉择,打了一场本可避免却又不能不打的战争。
回顾这段历史,可以肯定的说,中国当年完全有条件、也有可能阻止朝鲜战争的爆发,但没有实现这样的目的,也是事出有因,情有可原,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问题。
今天的朝鲜半岛,爆发新的战争的危险性依然存在,中国作为近邻,仍然面临能否制止战争和怎样去制止战争的问题,当年的那种历史考验,很难料定什么时候会再次出现。
所不同的是,今天的中国在朝鲜半岛早已不是“一边倒”,中国对发展朝鲜、韩国的关系同等重视,也反对任何一方生乱、生战。但这里依然存在一条“底线”,那就是谁越过“三八线”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谁就是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的破坏者,中国不仅对此坚决反对,而且也必将进行坚决干预,否则就很难阻止一场新的朝鲜战争的爆发。
诚然,中国虽然与朝鲜仍有相关条约关系,但决非是盟友关系,中国也决不会因此而束缚自己。无论是朝鲜还是韩国,谁做有利于和平的事情我们就支持,谁做不利于和平的事情我们就反对,谁要主动挑衅甚至冒险发动战争,那就意味着与中国为敌,中国也决不会坐视不管。
朝鲜半岛安全形势变化,不仅对中国有着直接的、重大的影响,而且中国也有责任维护半岛的和平稳定。正因如此,无论是谁如果还想在朝鲜半岛打一场新战争,那也要看看中国的立场和态度。以史为鉴,中国决不会再给任何人重新挑起战争的机会,也决不会让当年朝鲜战争的历史重演。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对新中国脱胎于旧中国所起的在巨大裂变后的强大稳固作用,它对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自强之路,它对萎靡已久颓败已久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强烈提振,都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所铭记所感念。
发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伟大抗美援朝战争几乎与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同龄,转眼间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风雨历程了。关于这场几乎决定着新生人民共和国未来前途与命运的伟大战争,说是论非的争议至今尤未停止。
尤其改开以来,众多针对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后中共历史的非议诋毁及肆意歪曲辱骂言论与著述,连篇累牍,大行其道,甚嚣尘上,其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几乎盖压乃至推翻了建国以来曾以党和国家名义早已做出的定论。直把我们的国家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把这个国家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及无数英烈,把这个国家奉行的社会制度以及它在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曾经做出过的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大历史性贡献,都辱骂诋毁歪曲得一无是处,面目全非。更有甚者,不少被开国领袖在世时就屡屡担忧过的在自己那代人去世以后有可能出现的种.种蜕变现象不仅出现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很严重的出现了。不少希望完全改变新中国社会制度本质的西化急先锋们,干脆直接或间接的声言当下的中国不如立马彻底抛弃现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取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直截了当地把中国纳入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治体系之中。
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之中,曾痛打了美国人的抗美援朝战争便首当其冲地被那些亲美傍美或者干脆就是美奴美贼的不少所谓民主斗士们棒杀得无功尽过。一些人因此污蔑人民领袖毛泽东是好战分子,一生只惯于并善于搞武力斗争。他们的根据何来?最早就是他们篡改了领袖年轻时曾经表述过的一段话,把其中“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中的“奋”字一概抹掉,留下后来他们用以证明人民领袖好斗的那些完全变味了的“斗”字性话语。
污蔑抗美援朝战争者中,有敌对分子,也有思想糊涂者。他们的理由也是不一而足的:有的说那是中国多管闲事,人家美国人打的是北朝鲜,没有直接来打中国,我们出兵朝鲜完全是多此一举;有的说新中国刚建立,百废待兴,自己的事儿千头万绪亟待解决,却丢下不管去管别人的事儿,纯属轻重不分;有的说,美国综合实力世界第一,你中国一穷二白,无论从哪一方面都不具备与之对抗的条件,虽然后来侥幸取胜,也完全属于自不量力行为;有的说,美国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世界最先进文明的代表,新中国实行亲近苏联的一边倒政策本身就是失误。不仅如此,还受苏联怂恿主动与美国对抗,失去了与美联合强大自身的历史机遇;有的说,由于出兵朝鲜,错失了解放台湾的机会,致使今天台湾仍孤悬海外,时刻都有独立的危险。
种.种说辞,花样百出,不一而足。咋一看,他们似乎说的确实不无道理,可仔细分析一下,这些认识让人在嗟叹愤慨之余,又难免为他们感到莫大的惋惜甚至可怜可悲。
不立高峰者,难以看到天地之辽阔;寄身井底者,怎能知宇宙之浩瀚。你的舞台有多大,你就能施展出多大多美的舞姿;你的智慧有多大,你才能参透出多少人世的奥秘。自古以来,以腐儒之见误国误民者大有人在,以非分之念诅咒正义行为者也不乏其人;而能坚守正义,智慧超越万人之上,准确把握现实与未来者却凤毛麟角。可悲的是,不少人明明自己是井底之蛙却了无所感,反觉自己目之所及的巴掌大蓝天就是宇宙世界;明明自己是浅薄阴鸷之人,却妄自尊大,倒行逆施,把只知吃喝拉撒的凡俗见解和拉历史倒车的丑行看作是能勘破人生奥秘的煌煌高论和主宰历史的光明之举。
出兵朝鲜,直接对决美国,作为新中国缔造者的毛泽东及当时的中共高层领导人考虑得比当时以至以后所有人都要多得多,都要详尽完备得多。出兵朝鲜,孰优孰劣,可行不可行,有必要没必要,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不知为此耗费了多少心思。毛泽东那样一个一心要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完全复兴的历史巨人,他的非凡智慧能力威望在他同时代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中无以伦比,即便放在全世界所有一流政治家中也罕有匹敌者。他历尽艰辛和他的战友们一手缔造的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要说国外之事无暇顾及,单是国内的诸多麻头事情就牵扯着他太多的身心。那时候,大西南尚未解放,已经解放了的广大地区政权建立未稳且匪患十分严重,全面的土地改革运动刚刚开始艰难实行,经济建设的宏伟蓝图正在规划并要艰难地付诸实施,与苏联建立的友好互助关系以及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各种援助还需要付出努力逐一去落实,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全方位封锁围堵,新政权建立之后的巩固工作尚需下大力气,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及觉悟的转变、适应、巩固与提高工作还需要进一步付诸心血。立国之初的各种问题千头万绪,无一不是亟待解决。出兵朝鲜与美国对阵,但凡当时有一点可以化解的可能,不要说才智过人的毛泽东会尽力为之,就是凡凡如我辈思虑浅陋之人,也会避开这块谁都知道的难啃骨头,先做好自己急需要做的事情,然后再去顾及域外的人和事。
领袖人物的不可替代作用以及每遇事后很快表现出的临机决断能力往往是常人难以预料更难以企及的。毛泽东的目光从来就不会停留于偏狭一域或短暂一时,他总是站在历史与时代的制高点上,纵览四方风云,透视过去未来,心中激荡着的既有对身边泛起着的琐屑细事的密切关注与快速处置,更有对五湖四海之中滚动着的风云波涛在宏观大局上的准确判断与精准把握。
据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在是否出兵朝鲜的日子里,毛泽东废寝忘食,日理万机。他每天除了长时间独自思考之外,就是频繁与党内高层及民主人士的频繁接触,既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又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还不时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最大限度地统一认识,最大可能地达成共识。一旦出兵朝鲜的决策一定,毛泽东这才如释重负,立刻收拢一个阶段以来高密度的劳累与疲倦,倒头便睡,酣然入梦。
毛泽东在新中国立国未稳之时何以要出兵朝鲜?几十年来有关出兵动因的种.种探析著述文章可谓汗牛充栋。笔者两年前曾写了一篇关于抗美援朝战争意义探析的文章,这里不揣浅薄,再次就出兵的原因谈一谈一管之见,以此表达对这场伟大战争的纪念之意。
一是出兵朝鲜是新中国与中国共产党义不容辞的国际义务。朝鲜与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近百年来,朝鲜民族和中华民族一样备受西方列强尤其是东方近邻日本军国主义的长期践踏蹂躏与疯狂掠夺。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朝鲜爱国志士曾活跃在我国东北的林海雪原里,与中国人民一道抗击日本军国主义。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就是其中出色的一员。二战结束后,信仰共产主义的金日成在朝鲜北部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和新中国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邻居、兄弟、战友加同志。朝鲜遭遇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联手侵略,其势难敌,作为同志加兄弟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出于相同的政治理想与社会制度,理当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与帮助。
以毛泽东绝对超一流的战略眼光与阔大胸襟气度,从来都不可能也不会只在自己的利益圈子里做小文章。在朝鲜势处危境向中国政府寻求援助之时,他几乎没有经过过多考虑就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毅然决然决定出兵朝鲜。这既是他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领袖所具有的国际主义精神的本能体现,也是他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新生的主要领导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二是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兵朝鲜不仅必要,更是必需的。唇亡齿寒的道理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朝鲜是我们亲密邻邦,朝鲜一旦兵败落于美帝之手,那新中国就会首腹直接对敌。败退台湾的蒋介石政权,全面依靠美国,时刻都在做着一旦国际局势有变伺机反攻大陆的迷梦。台湾处于新中国东南海岸线的腹部位置,而东北在中国地图上类似雄鸡的鸡首部位。一旦美国吞并朝鲜,新中国便会在两个要害地位与美国直接对峙,这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对我们都是极为不利的。毛泽东毅然决定出兵朝鲜,这样的事情也必在他的考虑范畴。
三是为了确保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战略地位举足轻重的东北必须要打造成绝对的平安和平之地,占新中国重工业大半壁河山的东北无论如何也不能置于美国人森严的壁垒之下,时刻遭受它的干扰与威胁。美国从抗战时期就一直扶植蒋介石政权,直到抗战结束,蒋介石撕毁国共和平协议全面发动内战开始,它的所谓政府及军队几乎全部是美式装备,美国人全力支持他打内战彻底消灭共产党。可惜的是,老蒋及其统治下的政府与军队皆是扶不起的阿斗,仅仅三年时间就被实力装备远逊于他的人民解放军打败。这结局不仅令美国人对蒋介石失望至极,也使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恨之入骨。一旦蒋介石政权困守在台湾孤岛上苟延残喘,美国第七舰队就横行在台湾海峡之间,给予蒋介石以最大的安慰与辅助,试图把台湾打造成它对抗新中国的桥头堡和不沉航母。因此,台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蒋残余政权的存在,时刻威胁着大陆上新生的人民政权。刚到台湾的蒋介石残余势力,在美国的怂恿支持下,利用它实力尚存的优势制空制海权,频繁骚然东南沿海人民的正常生活与建设。不断对沿海一带的城市工厂及大量民用设施实施轰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美国人悍然出兵朝鲜的真实目的,实在是项庄舞剑,路人皆知之事,它意在中国。毛泽东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因此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间,中国出兵的目的简单直白,那就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只要朝鲜人民政权屹立不倒,中国的东北就安然无恙;一旦朝鲜落入美帝及其代理人之手,中国的东北就甭想有安生日子。从永久的战略角度看,保住朝鲜就等于保住了中国东北,也就保住了新中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重工业,其战略意义与现实意义实在难以估量。
四是美国人不仅把战火燃烧在朝鲜的土地上,还把战火挑衅性地燃烧在中国的土地上。志愿军进驻朝鲜之前,美军飞机就不时越过鸭绿江,对我丹东地区进行轰炸,炸死炸伤我边防地区军民多人,毁坏我民众房舍财产无数。既然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时就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那面对美国的公然挑衅行为,就不能置之不理。出兵朝鲜,也是新生人民共和国兑现立国誓言的最直接行动。的确,出兵朝鲜,不仅出乎许多国人的预料,也大大出乎国际社会的预料。其产生的地震波足可以令当时世界上最自以为是的政治家预言家们感到震惊与惭愧。谁都知道,当美国人大举进攻朝鲜之时,新中国总理周恩来和人民军队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曾连续不断发出声明,警告美国人美绝不能越过三八线,否则新中国决不能坐视不理。可美国人才不信也不理你的说法呢。在他们的意识里顽固地认为,给你新中国一百个胆你也不敢对抗美国。不仅如此,美国侵朝战争开始阶段,它不仅把新中国的一再警告当做耳旁风,还反过来借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之口警告中国说,美国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这话语明显带着十足的霸道和蔑视之气。因为美国国内也不止一次就中国是否出兵朝鲜问题做过反复推理论证,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新中国没有任何资格与能力更没有任何胆量出兵朝鲜,与它这个世界绝对老大直面抗衡。于是就在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狂妄叫嚣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时候,新中国就是出他们意料地出兵了。不仅出兵了,而且一旦出手,虽然装备条件极端落后,但很快就把美国操纵的所谓联合国军赶过了三八线。新中国的果敢作为与非凡气势,不仅让美国人很快回过神来对新中国刮目相看,更令全世界许多根本就看不起新中国的美国的西方盟友们对毛泽东及其领导下的新中国也投来异样惊叹的目光。这不由得使人想到十几年后的越 战,当美国军队即将越过北纬十七度线时,中国总理周恩来立刻发出声明,如果美国军机胆敢跨越北纬十七度这条红线,中国军队就会赴越参战。领教过新中国言行一致作风的美军再没了当年的傲慢与懈怠,在新中国发出声明之后迅速警告自己的飞行员绝对不可跨越中共规定的雷池半步。据说,他们还在自己的飞机上配置了一旦接近北纬十七度线的自动报警器。一个日本政治战略家曾在朝鲜战争结束后对一名中国战略学者说,你们的毛泽东伟人当年说中国人民从自站立起来了的时候,我们都认为那不过是一句自我安慰鼓劲的大话,而你们一旦出兵朝鲜并且把美国人赶过三八线,迫使它不得不坐下来进行停战谈判的时候,我们才感到你们是真的站立起来了。由此可见,抗美援朝所产生的政治影响不仅对刚刚获取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是无比巨大的,就是对新中国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都是无比巨大与深远的。
五是毛泽东以穿透历史与未来的战略眼光,敏锐洞察到美国人自新中国一建立就立下了不死的亡我之心,绞杀新中国必是它规划的长期战略。面对这样的局面,一味躲避退让甚至被动防御,只能使其更加肆无忌惮地加快绞杀步伐。对于长期以来与任何敌人进行较量,其斗争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程度的毛泽东来说,岂能听之任之坐以待毙?他深知,与其将自己陷于战略上的被动态势,不如挺起腰身直面迎击,以战斗的姿态与之较量,以换取战略上的主动和新生共和国的长治久安。后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了毛泽东决策的无比英明与伟大,入侵朝鲜仅仅是美国绞杀新中国的开始,时至今日,它的这一战略意图也没有丝毫改变。后来的历史证明,在朝鲜吃了败仗的美国并没有停止它围剿新中国的步伐。
上世纪七十年代,它又把战争触角转移到中国南部紧邻的印度支那诸国,尤其是疆域长线型濒临南海的越南。面对美国的侵略行为,毛泽东同样旗帜鲜明地向全世界表明了新中国坚决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强硬态度与坚定立场,义正词严地谴责美国人的侵略暴行,义无反顾地支持印度支那各国人民的反美战争。虽然中国在越 战期间没有公开派兵参战,但却公开发表声明称中国是越南人民反美斗争可靠的战略后方。中国连续派出大批具有长期作战经验的军事顾问和一定数量的军队秘密进入越南,实地指导并参与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那时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勒紧腰带,克服重重困难,不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斗争,并在中越边境开辟专门军事训练基地,为越南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作战人才,还源源不断向他们资助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及军需物资。可以说,没有中国人民坚定无私的大力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战争是难以获取最后胜利的。当然,作为国际共运领袖和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毛泽东对印度支那国家人民的支持,不仅是出于他一贯坚持的国际道义和责任义务,内中更包含着他为新中国构筑长期稳固的和平建设环境的长远战略考量。不可一世的美国人,自立国以来发动或直接参与的诸多战争中,只有在与中国的两次直接与间接较量中陷入难以自拔之地,甚至干脆说就是以失败而告终。惨痛的教训促使它自越 战以后彻底改变了武力围堵新中国瓦解新中国的战略图谋,继而改为后来长期采用的和平演变策略。此战略在前苏联取得全面胜利,在改开后的中国似乎也大见成效。如今经美国扶植后渗透在中国国家内部的无数内奸内贼有谁能甄别得清辨别得明呢?如此局面对我们这个在毛泽东时代就已经具有回击此类演变招数经验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很可悲可痛也很可怕的事情。说起对美国这个帝国主义国家本质的真正认识与完美斗争策略,至今为止的世界上实在难以找出第二个可与毛泽东相提并论者。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已经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永驻史册,不管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还会多少围绕着它伟大意义发出的鸦鸣蝉噪,也不管它在民族之舟奔入东海的险峻高峰间还会有多少围绕它伟大意义动辄以猿猴啼哭般的哀鸣聒耳,它对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它对新中国脱胎于旧中国所起的在巨大裂变后的强大稳固作用,它对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自强之路,它对萎靡已久颓败已久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强烈提振,都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所铭记所感念。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万岁!
伟大的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万岁!
捧起《革命英雄故事》这本书,我感受到了革命英雄的伟大。书中有宁死不屈的李大钊,还有集体主义精神的楷模邱少云,刑场赋诗的夏明翰,舍身堵枪口的黄继光……一个个英雄的高大形象,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介绍李大钊和邱少云的英雄故事。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又是新文化运动的猛将之一,他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影响巨大,让敌人让敌人又恨又怕,他们逮捕了李大钊。敌人先来硬的,使用酷刑,将竹签钉进他的指甲缝里,把指甲扯下来,如此的残酷的手段李大钊竟然毫不畏惧;敌人见酷刑不行,又来软的,用高官厚禄的引诱他,李大钊还是没有屈服,最后敌人竟然把他带到绞刑台上,把他杀害了。我想他的革命信念真坚定,为了革命的胜利,不被利益所诱惑,宁可牺牲自己,这种革命精神让我感动不已。
“就义从容甚,大义凛不辱,人民柴市节,浩气贯长虹。”陈毅元帅的诗句正是他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写照。
集体主义精神的楷模邱少云更是让我佩服。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一次,他和官兵潜伏在离敌人很近的高地上,敌人投下的火焰弹在邱少云的身边燃起,火烧到了他的衣服上,邱少云身边就是一个水沟,可是他一动不动。我的手指曾经被开水烫过,火辣辣的疼,又是水冲,又是抹药膏,还觉得无法忍受,他难道不怕疼?不是他不怕疼,是因为他知道,他一动就会被敌人发现,大家也会牺牲,还会影响整个作战计划。他就像一块石头一样一动不动,这需要怎样的毅力啊!我仿佛看到了火光中的邱少云,他满头大汗,无比痛苦,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宁可牺牲自己,也要遵守战场的纪律。他的形象在我的眼前高大起来,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里。
妈妈告诉我,新中国的诞生,就是无数英勇的革命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现在的美好生活,也是我们一代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捧着这《革命英雄故事》,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像无数英雄那样,做一名英勇的战士,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