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海洋文化论文3篇

海洋文化论文3篇

海洋文化论文3篇

海洋文化论文篇1

  论文导读: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讲好理论知识,还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主渠道,社会实践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关系着四化建设的成败和祖国的兴衰。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讲好理论知识,还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现状

  1.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使得爱国主义精神受到一定冲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文化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同时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部分大学生中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他们过多考虑个人利益,社会责任感淡化,以个人为中心,唯利是图;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淡化,历史虚无,民族虚无,为谋取个人利益不顾一切。这些都使得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和冲击。

  2.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弱化了爱国主义精神

  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便捷的载体和渠道,促进了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也使得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产生激烈碰撞,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的集体价值观和国家本位的价值观。某些西方国家试图把自身的价值观强加给我国,并通过各种文化交流渠道向我国传播落后的、腐朽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堕落的生活方式。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使其对本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认同度下降,爱国主义感情弱化,爱国主义意识淡化。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重要性

  1.新时期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达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凝聚力,需要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爱国主义精神既是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持,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2. 大学生发展成长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爱国主义觉悟,校正可能产生的思维偏差和不良行为,逐步成长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三、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让情感上升为信念,帮助他们树立献身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理想化为行动,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法。

  1.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确切地讲,是指以教学计划为保证、以公共必修课的形式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等有关课程的常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和针对性是非常明显的。它规定了教学的内容、时数,对学生进行考评的方法,使爱国主义教育正规化、制度化。教师对教材的内容,教育方法进行研究,结合国内国际的最新形势与政策,与时俱进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轻松而又愉快地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和洗礼。

  此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责任,也是其他课程教师的职责。每门课实际上都不同程度含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教师应下功夫去深入挖掘,而又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反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通过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增强学生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一些理工科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本专业的发展历史与成就、著名人物的爱国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还需要以专题讲座和看教学片作为辅助手段。具体而言,内容可以是有关法律方面的,例如,《国防教育法》、《反分裂国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有关地理方面的,例如《话说长江》、《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有关历史方面的,例如《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大国的崛起》;有关文化方面的,如《中国文化讲座》、《国宝档案》。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挖掘和利用到尽可能多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培养大学生们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认识。

  3.利用假期广泛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线。首先,要针对学生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坚持社会主义和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其次,针对部分学生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的不足,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乡情和民情,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第三,针对学生对工人、农民缺乏感情,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和劳动观念淡薄的现状,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工农群众,进行与工农相结合的教育。

  4.利用教育或生产见习、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机会,认真组织大学生在社会岗位上感受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好形势,通过以身作则或争先创优的现实参与活动,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特别是见习或实习单位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如机关单位的工作制度与纪律,工矿企业或街道社区的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在见习、实习的选点上要注意先进性、典型性,在管理上要严格而有序,同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要及时“消毒”和批判,帮助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5.进行一定的国防和军事训练,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不仅有利于强健体魄、磨炼意志,也有助于养成讲道德、守纪律的良好风尚,在思想、知识、技能和体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有力地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既能建设祖国、又能保卫祖国的一名真正的爱国者。在毕业生当中,还要做好一些大学毕业生参军工作,鼓励、支持和帮助大学生毕业参军,投身到祖国的国防建设大业中。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1994—09—06[2].

  [2]李贵峰.浅论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xx(1):155-159.

海洋文化论文篇2

  摘要: 本文阐述了校园文化的涵义,并对如何以校园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校园文化涵义爱国主义精神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阵地的高等学校,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深刻影响,其中爱国主义精神尤为重要。

  我国对于校园文化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校园文化已经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建设环节。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把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德育工作由虚变实的重要途径。先进的校园文化对促进教育改革,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校园文化的涵义

  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大背景,它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在特定的环境区域产生的,因此,校园文化可以定义为:在校园这一范围内,由全体校园人在教育教学和组织管理过程中,为追求和实现共同的目标而逐步创造和形成的观念、态度、文化形式及物质形态的总和,是所有校园人共同遵守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及共同思想作风的总和。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部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反映着学校的校园风貌、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等。狭义的校园文化则单指学校的精神文化,主要指学校校园人的文化价值取向、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等。校园文化一般还包含以下几个层面:一是物质文化层,指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诸如校园环境设计、建筑物的布局与风格、学设施配备等这些外在的物质载体多被人为地赋予一定的文化涵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二是观念文化层,指校园人的价值观、道德评判标准、学习态度、行为准则、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等,这些都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三是制度文化层,是其部分观念层文化的具体化和规范化。四是方式文化层,主要指学校中传播特定精神文化的某些物质载体。如精心布置的教育教学场所、有纪念意义的碑刻人物雕塑及校史陈列室等是校园文化的主要体现者。

  笔者论述的主要是狭义的校园文化,专指学校的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主要通过校园人的文化价值取向、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等方面体现。所以说,文化承载精神,精神体现文化。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环境”,是校园的“氛围”,是校园的“生态”,是校园中弥漫着的文化精神,甚至是学校的灵魂。华中科技大学涂又光先生提出了“泡菜坛理论”,即校园是泡菜坛,文化就是泡菜水,学生就是泡菜;有什么样的泡菜水,就将泡制出什么样的泡菜。这也正验证了我国古谚中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2.以校园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建设校园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且强调要把这一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中。这一体系有四个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的精神文化,主要指学校校园人的文化价值取向、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等。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高校就应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点。

  2.1重视高校国防教育课程

  高校国防教育,指的是在高校开展以大学生为主体教育对象进行的为了国家安全与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忧患意识教育,是社会国防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向大学生传授国防思想、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的教育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教育,就要把它纳入学校总体教学大纲,并通过设置相应的课程来实施。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主要是由军事理论课、军事技能训练两项必修科目及军事理论专题研究、定向运动等选修科目组成。国防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强化国家利益至上意识,培养公民为国家安全与发展而献身的民族精神和气节。其中,爱国主义精神是国防教育的最本质的核心。教师应通过对大学生讲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光荣历史,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大学生对祖国的深厚的情感,培养他们为国家、民族利益和安全而勇于献身的道德情操,在校园营造为国防尽义务而感到光荣的良好风气,促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团结奋斗。现在的大学生都有极强的个性,自我意识强,缺乏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军训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军训期间有严格的训练、规律的作息生活、标准的内务管理以及各种评比竞赛,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观念的形成。

  2.2增加爱国主义主题的文化知识宣讲

  目前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质量,大量地开展了人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讲座,给广大的学子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的平台。但是,素质教育讲座中却很少涉及爱国主义主题。因此,高校应该增加这方面的讲座,通过这类讲座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作用。高校可以邀请航天英雄、军事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增加学生的国防知识和爱国热情,例如南京航天航空大学邀请航天英雄杨利伟到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也可以围绕学子们共同关注的国内社会热点和国际热点问题举办讲座,让他们及时了解和关注国际国内局势的新变化和新情况,掌握世界的变化信息及国内的热点发展趋势,例如拉萨3.14事件、台海两岸关系等;还可以通过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让学生们感受到国旗的神圣,以及身为中华民族传人的伟大自豪感,激发学子们为祖国的强盛而奋发图强。同时,从2009年开始大学生成为征兵的首要对象,当兵成为体现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实践途径。如何让大学生更加积极地响应国家的号召,这既需要高校经常组织爱国主义文化知识宣讲,又需要高校开展对大学生服兵役的宣传工作。

  2.3加强校园网络宣传

  合理利用校园网络来弘扬主旋律,加强爱国主义的宣传。网络的迅速性、交互性、虚拟性和多元性确实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网络文化一方面提高了文化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深化了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大学生通过网络能开阔视野,感受到自己无法亲身经历的情理。从理论创新到生活点滴,从新闻宣传到民间舆论,从轰动事件到先进人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提高鉴别是非的能力,提升爱国主义热情。通过网络信息,学生还能增长人文知识,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高校要重视互联网、校园网,尤其是国防教育网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效应,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世界的变化和中国传统军事文化。

  3.结语

  大学是文化的圣地,是精神的传播源头。以浓厚的校园文化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在新世纪国际国内新形势变化下的新要求,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又一途径,同时,还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以浓厚的校园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把学生的爱国热情充分激发起来,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陶磊.聂自俊.浅议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J]科技信息,20xx,(5).

  [2]杨叔子.校园文化与时代精神[J].中国高教研究,20xx,(3).

  [3]施一满.素质教育视角下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研究.中南大学,20xx.10.

  [4]吴温暖.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厦门大学出版社,20xx.6.

海洋文化论文篇3

  【摘要】本文以全球化为背景,探讨什么是爱国主义及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特点,并从四个方面对郎平现象给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所带来的启示进行阐述。

  论文关键词:郎平现象,全球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一、全球化及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

  (一)对全球化及其本质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全球化”成为国际上一个时髦术语,关于这个术语,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加以诠释。笔者认为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超越国界,扩大联系的历史进程和历史趋势。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继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全球化作为一种现象自其产生以来一直由西方主导、推动,全球化也似乎等同于“西方化”、“美国化”,西方自然被认为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二)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人类社会从孤立的时代走入多中心时代,又从彼此分割的多中心时代逐步走向全球化社会时代,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化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机遇,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很大的挑战。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资金和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新机遇,如大规模的引进技术,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大量引进资金,弥补本国建设资金的不足;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制度;利用国际社会的高级人才,加速实现本国的现代化等等。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各种负面影响,如经济产生波动的可能性增加,一些幼稚的、事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受到冲击,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被削弱,民族责任意识淡化,社会主义信念的坚决性受到挑战等等。

  二、爱国主义的概念及其价值

  什么是爱国主义呢?关于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各有看法。在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研究者以列宁关于爱国主义的定义为基础探讨,研究爱国主义的内涵。中国地质大学朱桂莲博士从三个层面对爱国主义的内涵进行诠释,“一是在社会实践活动领域内使用的爱国主义,即通常所说的爱国, 这是一种爱国情感和基于爱国情感而产生的爱国行为所构成的系统;二是作为思想观念的爱国主义, 这是一种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范畴,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服务的理论体系;三是作为价值取向的爱国主义精神,它是包含在爱国主义中的共同的特性,即凝结为人的价值理性、道德情操、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 包含信念、理想、人格的道德等内容。”【1】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是因为社会的进步不断地为爱国主义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在古代,爱国往往与至高无上的君权联系在一起,臣民把对祖国应尽的爱国义务转移到封建帝王身上,将忠君作为履行爱国义务的前提条件和途径,其爱国主义一般都有强烈的“忠君意识”和浓厚的“正统思想”。在近代,国家面临着危害,爱国就是救国救民,人们以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逐渐摒弃忠君思想,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反抗帝国主义的殖民思想和侵略行为。在现代,毛泽东把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思想统一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邓小平把爱国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丰富和发展了前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江泽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完整的体系,科学的内涵,鲜明的时代性和丰厚的历史底蕴。现代的爱国主义揭示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性,强调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具体内容、表现形式及时代特征都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换和时代主题的转换而变化。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祖国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2】爱国主义赋予了中华民族强烈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爱国主义赋予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爱国主义赋予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创造力。

  三、爱国主义教育及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新特点

  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精神仍然是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政治素质和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仅仅有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还远远不够,还要把这种情感转化为为了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努力的行动。要想把这种自发的爱国情感转化为系统的爱国理论和实际的爱国、救国、强国的行动,使爱国情感达到由信念到行动的飞跃,就必须要有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爱国主义教育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校人才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使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然要求。

  全球化时代,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具有与以往不同的鲜明特点。一是开放性。全球化时代,各国联系紧密,要求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对祖国和本民族的忠诚和热爱的同时,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开放的精神品格,培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合作意识,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尊重与宽容态度,以及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合作。二是理性化。在全球化的冲击下,部分大学生的爱国理念与爱国情感淡化,缺乏理性的思考,要求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着力于培养大学生的理性精神,辩证地看待问题,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克服民族自大主义、虚无主义,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与对现实的深刻而理性的思考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强大祖国。三是创新性。全球化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和扩展,传统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方针面临诸多不适应,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与途径,切实增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适应时代的发展。

  四、郎平现象给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启示

  (一)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必须坚决摒弃狭隘的非理性的爱国主义

  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一种所谓的“爱国”理念灌输,一心以为留守本土就是爱国,漂洋过海、远离国土就是最不爱国的表现。祖国的一切荣辱与共,如同一根绳索无形地勒在我们的肩头上,让我们有一种炽热的麻痛感。而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感又让我们苦涩而又艰难地活着。狭隘的爱国主义源于对所处地域和血缘关系的本能留恋,而缺少客观的理性的分析。它直接用于论证对完美无缺的抽象国家的盲目的爱,并煽动人们的盲目排外情绪,用非理性和朴素情感的力量来压制理性的人们对传统文化和现行体制中不合理的落后因素的批判和改造。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要使人们懂得,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40~141页)爱国主义需要有博采众长的理性态度,中国的发展进步,必须吸收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任何形式的排外意识和行为都会损害当代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宗法主义、种族主义非但不能爱国,反而是中国发展的障碍。

  (二)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关系

  21世纪的竞争,最宝贵的是什么——人才。人才争夺已经成为欧美大国的战略国策。

  全球化时代,我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与发展的压力,而公民个人的国际交往也越来越多,更需要每一个公民深化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更深层次的责任意识,正确认识并处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全球化时代,文化和体育事业的联合已成大趋势。从足球领域而言,世界顶级俱乐部都是从全球范围内挑选运动员和教练,皇马、曼联、国米、切尔西雄霸足坛,莫不如此。诸强的实力甚至超过任何一支国家队,巩固了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地位。国际体育交流很多,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运动队主教练都是聘用制,男篮,曲棍球、击剑、花样游泳等都聘过外籍教练,并获益良多。而中国运动员国外任教是一种荣耀,这说明中国的体育得到了国际认可。郎平和中国女排,在新时期30年的历史上打下了特殊的时代印记。郎平退役后,一度到美国俱乐部任教。90年代初中期,中国女排处于低潮,郎平放弃国外高薪毅然回国执掌国家队,1995年到1998年的4年时间里,郎平将中国女排从低谷重新带上了世界排球强队的行列。出国任美国女排主教练,寻求个人发展机遇,同时直接间接帮助和激励了中国体育,不管是出国还是回国,郎平始终是爱国的,她很好地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

  (三)爱国主义教育要培养“国际人”的观念。

  全球化时代,人类的共同利益增多,要求人们以人类的共同利益作为价值取向来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寻求人类的继续生存和发展。五四时期,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说“爱人的运动比爱国的运动更重要”,自由主义旗手胡适说:“国家之上是人类”,都强调了爱国主义要与爱人主义结合起来。在现代,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是统一的,培养“国际人”观念是对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国际人”观念主要包括人类一体意识,人类生存意识,国际和平意识和共同发展意识。

  (四)爱国主义教育在教育内容、方式、途径上要有所创新。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也赋予爱国主义以新的内容,如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以国家利益为首的价值取向,博采众长的理性态度等。全球化时代,文化冲突,观念碰撞,思想互渗,价值并行,已成为当今思想文化领域内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这就要求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要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和创新。用全新的观念和思维去思考如何更好的开启更为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教育方式上,要弘扬与培育相结合,重在培育、灌输与引导相结合,重在引导、借鉴与创新相结合,重在创新等。而在教育途径上,要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好的融入时代发展的节奏之中,切实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注 释】

  【1】朱桂莲,关于全球视阈中爱国主义教育本质的思考,湖北社会科学,20xx年第3期

  【2】郑志发,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xx年第2期

  【主要参考文献】

  【1】侯旭平,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简论,求索, 20xx年 第6期

  【2】张威,经济全球化与弘扬爱国主义关系探讨,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xx年 第1期

  【3】杨秀香,民族精神与全球化,湖南社会科学 , 20xx年第1期

  【4】 吴萍.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西藏发展论坛 , 20xx年第3期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