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紧扣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某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供大家参考。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紧扣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条主线,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定向引航;坚持司法行政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政法热点难点重点工作两个结合,在服务发展大局中更加担当作为;用好统筹协调全面依法治市、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行政复议应诉三大抓手,打出法治**建设的组合拳;彰显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四大职能,充分发挥法治引领规范和法律服务保障作用;强化政治生态、领导班子、基层组织、能力素质、作风形象五大建设,锻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担当奉献的司法行政铁军;奋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主要实施“七大工程”:
一、实施法治建设领航工程,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市
1.学深悟透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将其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内容、纳入各类法治业务培训重点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院)重点课程,落实一批法治惠民实事项目,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
2.压紧压实推进法治建设责任。细化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推进领导干部日常学法、自觉用法、带头守法、严格考法、年度述法“五法并举”,推动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市委巡察重要内容。完善法治建设重点工作指引、提醒和督办通报制度,建立“书面调度、函询督促、警示督导、挂牌督办”法治督察工作常态化机制,加强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强化督察结果应用。
3.强化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统筹职能。做实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推动力量到位、高效运转、有效履职。健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工作报告制度。制定**市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提高法治人才优质增量供给。
二、实施依法行政样板工程,加快建设现代法治政府
4.抓实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全覆盖,全面落实《**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将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100项指标落实到平时,加强创建工作指导、培训、交流和协调调度,严格落实责任,全力推动示范地区、示范项目创建取得新突破。
5.实施重点立法项目协同攻坚。会同起草部门与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及有关专门委员会建立重点立法协同攻坚机制,如期完成《**市促进科技创新若干规定》《**市地下管网管线管理条例》《**市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修正案)》立法计划,积极开展《**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市城镇停车场管理条例》等项目立法调研。
6.切实履行合法性审查职能。规范合法性审查程序,强化合法性审查刚性约束,提升合法性审查质效。开展合同审查培训,指导合同承办部门开展政府合同谈判、磋商、履约、纠纷调处等相关工作,提升合同审查能力水平。强化备案审查,加强对县(区)政府及市级部门规范性文件监督纠错。开展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为后续规范性文件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7.全面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继续抓好市县乡三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加快“两平台”建设部署应用,实现行政执法数据信息归集共享。出台《**市行政执法监督平台管理暂行办法》,规范行政执法监督平台的使用管理。组织开展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大练兵、大比武,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推动行政执法部门精准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柔性执法,继续实行“企业安静日”制度,组织行政执法案件评查,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业务主管部门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乡镇(街道)与县(区)相关部门行政执法协调协同机制,构建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跨部门跨区域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提升行政执法效能。
8.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以《行政复议法》修订为契机,立足“便民、快捷、智能、规范”的定位,抓好市本级和黎川、金溪、资溪、宜黄、**等县(区)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示范创建,实现从申请复议到决定送达全过程“一站式”服务。推进行政复议繁简分流,完善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常态化运用公开听证、专家论证等公开方式审理行政复议案件,推动行政复议决定书网上公开。开展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行政诉讼败诉率“一升一降”专项行动,确保一审败诉率在15%以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定期组织旁听庭审、案件研讨等活动,提高行政应诉能力。
三、实施法律服务提质工程,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满意度
9.打造“有法帮你”法律服务品牌。如期完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任务;增加热线接听席位和接听时间,实现接听率达90%以上;做好微信公众号推广,实现市县平台关注100万+目标。推动线上线下法务区建设,线下把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成一站式中心法务区,线上以公共法律服务掌上通平台为主体,构建集聚全市法律服务资源的网上法务区。
10.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健全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法人从注册到注销、非法人组织从登记到解散的“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供给机制。推进法律服务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供应链资金链服务链拓展。实施“法律服务+金融”精品工程,成立市金融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实施“法律服务+科创”亮点工程,成立市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实施“法律服务+产业链”融合工程,组建“产业链+法律服务”律企合作联盟,打造“法律服务+”助企护企服务矩阵。
11.提升法律援助质量。宣传贯彻《法律援助法》,做好做实“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活动,进一步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法律援助案件应援尽援,力争实现全市案件办理5000件。开展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推动律师在认罪认罚提供法律帮助中扮演“促进人”和“见证人”的双重角色。
12.推动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出台《**市规范法官检察官与律师正当接触交往行为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律师与法官、检察官正当接触交往机制以及不正当接触交往动态监测机制、线索移送机制、联合查处机制,建立健全法院、检察院离任人员从事律师职业审核和谈话提醒机制、法检离任人员违规在律所从业定期清理机制。做好市律师行业党委和市律师协会领导班子换届工作,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鼓励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人留抚执业,吸引**籍在外执业律师回抚执业,支持律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做名做优、做专做精,做好市直律师事务所下放**区管理工作,解决一县一所问题,实现律师增长10%以上,全市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律师数达到2人。推进律师职称等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组建律师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做好律师系列职称申报工作。加大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力度,开展清理整顿,提高队伍整体形象。举办全市公职律师业务培训班,继续支持公职人员参加全国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推进我市公职律师发展。
13.拓展公证服务触角。积极推行赋强公证业务,支持公证机构对金融机构的各类债权文书公证,指导基层调委会对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调解协议予以公证,为快速化解纠纷、高效实现债权提供坚实法律保障。在市重点行政执法领域开展“公证+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引入公证力量破解执法难题。
14.规范司法鉴定监管。落实《**省司法鉴定行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重点打造1-2家规模化、综合性、区域性的“双高”鉴定机构,鼓励各县(区)司法局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展司法鉴定宣传、咨询和引导等服务。组织开展司法鉴定业务培训、案卷质量评查评比活动,健全司法鉴定行业诚信等级评价机制,规范司法鉴定机构委托受理、鉴定材料移送、鉴定意见书出具、鉴定卷宗归档等制度,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
15.加强仲裁工作。完成**仲裁委换届工作,规范仲裁员准入和退出管理,做好**仲裁委仲裁员聘任等工作;推动**仲裁委阵地前移、服务下沉,在各县(区)设立分支机构。适应国际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需要,完善仲裁规则制度,提升仲裁公信力。
四、实施法治宣传增效工程,深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16.唱响“奉法抚民·扬德润州”普法品牌。在市本级新建法治文化体验馆、法治文化公园,推动县区升级改造一批法治公园、普法一条街、法治文化长廊,打造一批法德讲堂、普法驿站等学法阵地,创作一批公益广告、短视频等优质普法产品。在市电视台开设《****》栏目,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拓展“刘***工作室”品牌效应,加强“未成年人法治保护”品牌建设,从关爱、帮教、预防三个层面入手,加强未成年人法治宣传和司法保护。
17.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紧抓“关键少数”,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举办新提任领导干部法律法规知识考试,举行市政府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向宪法宣誓活动,发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头雁示范作用。紧盯重点领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开展“以案释法”,提升行政执法人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能力水平。紧跟法治实践,常态化开展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进一步提升国家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水平。紧扣法治乡村,通过“两委”班子成员学法轮训等举措,把法治建设、法律服务送到基层最前沿。
18.组织“八五”普法中期督导检查。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推动普法工作目标精准化、举措项目化、考核体系化,总结“八五”普法以来的做法、成效和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通报表扬一批“八五”普法中期工作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
五、实施安全稳定保障工程,聚力推动平安**建设
19.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效。推动**、**加快建设智慧社区矫正中心,力争上半年实现县(区)智慧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全覆盖。以项目化形式开展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教育帮扶探索实践,探索开展社区矫正心理评估工作,帮助社矫对象更好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健全完善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审批制度,对社区矫正对象因生产经营需要申请外出的,按照宽严相济原则,优化审批手续,在闭环管理的同时有效管控防范风险。
20.严格落实安置帮教措施。做实全省监所刑满释放人员和省外刑释重点人员的无缝对接,确保对接率达到100%。坚持管理前置、帮教前移,进一步健全完善对涉黑恶、暴恐类罪犯等重点刑满释放人员释放衔接提前对接机制,确保重点人员安全可控。发挥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一体化基地作用,做好“两无三假”刑释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帮扶工作。切实做好刑满释放人员信息核查衔接工作,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动态管理,提高安置帮教工作实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21.全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调处专项行动,实行每月定期摸排、重大节庆维稳安保时期集中摸排、纠纷多发领域矛盾突出行业重点摸排工作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勤摸排、早预警、快响应,筑牢化解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推动每个县(区)至少建设1-2家个人调解工作室。全面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性”“一站式”调解中心建设,形成一站式接受、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纷模式。
六、实施基层基础强化工程,法治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22.深入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2023年是新时代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提升年,在上年30%的司法所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合力攻坚,再推动50%的司法所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争取市委、市政府重视关心,着力解决司法所建制规格低、办公条件差、工作人员少、专业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
23.深入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积极争取全国法治乡村建设暨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现场交流会在**召开。继续开展骨干“法律明白人”示范培训,年内完成轮训3500人。探索完善“以案定补”等激励机制,激发“法律明白人”的荣誉感和积极性。进一步贯彻执行《**市“法律明白人”工作室乡镇(街道)“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站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工作站建设管理指引(试行)》,广泛搭建“法律明白人”参与法治实践平台,引导“法律明白人”广泛参与法治宣传、矛盾调解、法律服务、社会治理,更好地发挥“身边人影响身边人、身边人带动身边人”的示范引领作用。
24.深入推进法治赋能乡村振兴。推进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提升和动态管理。加强乡村智慧法律服务、特殊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公证便民服务、调解服务,促进乡村企业“法治体检”常态化,培育乡村法治人才和法治文化,满足乡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法律服务需求,让法治与乡村振兴同行,打造一批法治乡村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
七、实施铸魂塑形提能工程,锻造过硬司法行政铁军
25.坚持政治铸魂。把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政治轮训的首要任务,开展全员政治轮训,提升司法行政干部的政治素养。以创建“有法帮你”党建品牌为抓手,全面加强机关党建和行业党建,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严格执行省委政法委《政法干警政治素质项目化考核评价办法(试行)》,重点考核政法干警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运用考评成果,持续提高司法行政干部的政治水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住管好意识形态阵地。
26.坚持训战提能。突出应知应会,办好“司法行政大讲堂”,开展全员业务培训、“充电蓄能”。启动中青年干部能力提升计划,通过演讲、辩论、征文、研讨等多种形式,提升中青年干部办公技能和专业素养,把中青年干部锻造成为司法行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
27.坚持正风塑形。永葆自我革命精神,落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一岗双责”。巩固拓展“八扬八治”深化作风建设专项活动成果,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切实把监督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积极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完善量化考核奖惩机制和干部平时考核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