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安委会工作要点【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安全生产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要求,牢固树立法律意识、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推进落实安全生产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及企业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坚决防范和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持续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1、压实专项领导小组职责。进一步健全完善14个安全生产专项领导小组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工作职责清单,建立工作台账。14个安全生产专项领导小组各成员按照职责要求做好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和安全监管;
各专项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分析研究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进安全生产工作落实。
2、压实部门监管职责。加强新兴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研究,进一步厘清各成员单位职责,明晰责任清单,做到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
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考核制度,细化现场考核标准,体现行业领域特点和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重点,精准推动各成员单位“三管三必须”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充分发挥县安委办督查和协调职能,通过明察暗访、提醒函等方式,推动各成员单位依法做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3、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建立安全生产全员责任制,健全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第一责任人责任;
持续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按照“四类风险”(重大、较大、一般和低风险)编制风险管控清单,实施动态分级管控;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推动重点行业领域接入视频监控系统。
4、加强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对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依法依规组织调查处理,及时查明原因,准确定性,分清责任,依法严肃追究事故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按照事故类别将事故调查结果和结案批复抄送安委会相关成员单位。
5、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强化县安委会对各乡镇、各部门安全生产落实情况的监督,强化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各项任务的落实。3月底前,结合行业领域工作实际,完成县安委会安全生产和消防考核工作。4月底前,根据省市安委办对我县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情况,建立整改问题清单,加快各项问题整改落实。
二、持续强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6、持续推进工贸行业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明确县应急局与县科商经局、县经济开发区安全管理关系,做到职责明确,任务清晰,推动工贸企业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开展工贸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继续开展有限空间专项治理。抓好工贸行业项目建设“三同时”工作,抓好工贸行业领域执法检查,推进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7、持续加强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持续推动警力向农村倾斜,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为重点,全面做好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紧盯重点路段,推进低等级公路、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路段的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紧盯重要时段,常态化开展“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等交通运输违法行为查处和遏制道路交通运输安全事故专项行动。
8、持续加强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压实燃气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燃气使用安全基础,紧盯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会商研判,抓好整改落实。深入开展燃气安全宣传和警示教育,普及燃气安全知识,推进燃气体报警及切断装置使用安装到位。
9、持续加强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和青少年防溺水工作。推动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着力解决校园安全管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快学校安全防范能力建设。加强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学校食堂和食品、实验室(危化品)、校车交通、学校建筑及设施设备等安全管理。组织开展防溺水专项行动,严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加强家校联动和宣传引导,营造家庭、学校、社会全面深度参与的防溺水工作格局。
10、持续加强旅游行业安全风险防控。加强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以及景区、景点内的索道缆车、游乐设施设备、漂流游船、玻璃栈道等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设备设施的安全监管,督促景区景点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杜绝“带病”运营现象发生。
11、持续加强消防安全风险防控。实施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实行“一城一策、一区一策”消防车通道治理。强化冬春等重点时段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聚集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石油化工、劳动密集型企业、仓储基地、养老院、文博单位等高风险场所,经营性自建房、群租房、“九小场所”、沿街门店、“三合一”、老旧小区等低设防场所,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新兴业态,重点整治违章搭建使用彩钢板、重点整治违章搭建使用彩钢板、易燃可燃材料装饰装修、违规电气焊作业、电源火源管理不到位、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等突出安全隐患。将老旧场所消防风险治理列入实事工程、民生工程,落实差异化风险管控措施。健全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新材料新设备新业态火灾风险预估预判机制,优化落实本质安全措施。加强基层“一镇一委一站”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加强乡村火灾隐患整治,强化对乡镇工业园、特色小镇等乡村新兴产业消防安全管理,推进乡镇农村公共消防基础建设。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消防安全重大问题问责、火灾事故调查评估制度等。全面推行单位风险隐患自知自查自改和公示承诺、风险申报制度。
12、持续加强建设领域安全风险防控。常态化推进城乡自建房屋安全专项整治,聚焦3层及以上、人员密集、违规改扩建等经营性自建房,严格落实安全隐患管控措施,完善整治台账,加快推进分类整治;
积极构建自建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探索房屋定期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质量保险等创新制度。推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电子证照,强化公路、铁路、水运、电力、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开展公路危旧桥梁改造,严格落实建设单位安全生产首要责任和施工单位主体责任,强化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监管,严厉打击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既有房屋和市政公用设施安全管理,依法查处违法改建扩建等行为。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内部有关建设施工活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建设行为。
13、持续加强矿山安全风险防控。深入推进淘汰退出、整合重组、改造升级“三个一批”工作。规范矿山资源开发管理,查处重大越界勘查、无证勘查开采、越界采矿等违法行为。压紧压实非煤地下矿山和尾矿库政府领导安全生产包保责任。扎实开展非煤矿山“强监管严执法年”专项行动,重点抓好企业安全管理、地下矿山水害防治、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等工作,加大对“五职矿长”、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知识和能力的考核力度。
14、持续加强其他行业的安全监管。继续做好消防、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电力、液氨制冷、涉爆粉尘等其他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和单位都要根据本地本行业领域规律特点,找准、盯紧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强化制度、技术和管理措施,并根据不同时段和季节特点,部署开展针对性、集中式治理和安全检查,确保各行业领域安全。
三、持续推进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提升监管执法水平
15、提升执法力量。根据国家、省、市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意见精神,将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与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有关应急抢险和灾害救助、防震减灾方面行政执法职能进行整合,组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并结合县域经济发展规模、产业分布、企业数量、自然灾害和安全风险等级等特点,统筹配置执法资源和执法力量,配备相应的县应急综合执法队执法人员。
16、提升执法能力。突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专业性要求,建立执法人员入职培训、定期轮训和考核制度。以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统一着装和执法装备配备为契机,加快推进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强化精准执法,全面提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
17、加大执法力度。深入学习贯彻《安全生产法》,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查处一批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特别是对情节恶劣、屡禁不止的严格落实“四个一律”“五个一批”措施;
对重大隐患拒不改正的要依法实施按日连续处罚;
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街接工作,对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切实保持高压态势。
四、持续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全面筑牢基层基础
18、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各乡镇、各部门要持续宣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组织观看《生命重于泰山》等安全生产宣传片;
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法》学习宣贯,增强安全生产法规意识;
开展“安全生产月”、“法治宣传周”、警示教育、宣传“五进”、企业诚信创建等活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落实落细安全生产各项举措。
19、组织开展常态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一是开展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监管能力;
二是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等三种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能力;
三是指导企业开展好全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
20、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指导非煤矿山、民爆、道路交通、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检验预案可操作性。多方面开展县级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演练。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和通信系统,推进信息化体系建设,借助应急指挥平台和互联网技术,综合提升突发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21、强化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坚持政策引导、企业自主、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创新安全监管手段,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安全治理。以安全生产服务需求为导向,推动为企业、政府提供安全专业技术、管理、宣传教育及综合服务的第三方专业化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社会化服务,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调互动的社会化服务机制。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