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委工作要点(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市委2021年工作要点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起步之年,也是我市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市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银川市委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开拓创新,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紧扣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使命,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守好“三条生命线”,认真落实“一高三化”要求,构建“XXXX”生态经济体系,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争做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排头兵,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全市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以上;
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以上;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以上;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以上、X%以上;
粮食产量保持总体稳定;
全面完成区市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
一、提高政治站位,突出抓好三大任务
1.深入推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落地。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统筹谋划、一体推进,纳入党员干部学习考核重要内容,精心抓好宣传宣讲,分层次、分批次、全覆盖对党员干部进行轮训,切实推动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走深走实、入脑入心。紧扣全会对“十四五”及2035年绘制的宏伟蓝图目标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X项重点任务,对标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高标准、高要求,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工作落实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XX落实落地。着眼“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的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定位,争做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排头兵,在河段堤防安全、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防治、经济转型发展、黄河文化传承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纪念活动,深情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展望党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愿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切实增强广大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多种路径,创新方式、创新载体、创新内容,广泛宣传、全面展现XX在党的有力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经济产业跨越发展、社会民生优化改善、人民福祉日益增进的辉煌历程,传承发扬新时代创新苦干、激情跨越的XX精神,为发展聚力、为实干聚能。
3.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把握国内国际疫情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深刻变化,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完善动员迅速、应对及时的突发应急体系,落实好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措施。加强对居民常态化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防范能力。加强冷链食品、人员、物流管理,构建供应充足、保障有力的物资储备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解决常态化防疫状态下的生产受限、流通受阻、循环受堵问题,不断解放和提高生产力。
4.做强做大三大产业。
循环经济产业。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坚持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推动循环经济由资源要素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由单一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条、由粗放式发展向绿色高效发展转变,建设循环经济核心区。发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优势,推动循环经济延链补链强链,促进各产业领域实现“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闭环流动,加快实现产业链全程清洁化生产,促进生产要素可逆循环、多向转化、多级利用。提档升级再生资源产业,瞄准有色金属回收利用、废旧物质分拣拆解交易、再生资源精深加工、新型储能电池等领域集中发力,加快推进XXX万吨再生铅、XX资源XX万吨废钢资源化利用、XX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华劲锂电池综合利用等项目,实施一批技改项目,提高企业环保准入门槛,推动再生资源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深化与正威集团等龙头企业合作,建设综合回收与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基地项目,延长铜基材料产业链,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供应链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培育线上线下融合的再生资源回收试点,探索“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模式,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
绿色食品加工业。聚焦“打造高端奶之乡”目标要求,围绕XX集团(XX)西北奶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百亿集群项目,以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为抓手,建立健全集群化现代养殖体系和高端乳制品集约化运营及标准化生产加工体系,加快建设XX乳业XXXX吨高端液态奶项目、奶牛服务中心以及包装、物流、饲料加工、粪污综合利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配套项目,提升产业链绿色化、智慧化水平。完善肉食品屠宰加工产业体系,建设肉食品深加工全产业链项目。加强区域养殖加工产品品牌建设,推动加工生产本土化、产业覆盖区域化、品牌销售国际化。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和“中国好粮油”品牌培育行动,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开展粮食产业集群集聚行动,延长产业链,推动粮食高质化生产,提高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质增效长枣加工业,加强XX长枣精深加工等技术研究和应用,积极引进长枣商品化产品加工企业,提升长枣产业附加值。
现代纺织产业。有效化解羊绒产业风险,推动产业整合重组,继续围绕设计、生产、销售“三个一流”,采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精准对接引入纺织产业优势地区关联项目和战略合作伙伴,推进羊绒纺织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型,重夺“羊绒产业名城”品牌优势。构建多元化布局、多链条并行的现代纺织产业格局,加快发展亚麻、氨纶、芳纶、锦纶等纺织类别,形成“智能+”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加强同依文集团等高端、知名服装企业深度合作,培育打造全国知名的现代纺织业品牌,建设现代纺织产业聚集区。
5.做优做精五个特色产业板块。
科学规划发展新型材料产业。深度融入“宁东-XX-太阳山”一体化发展,依托宁东基地化工基础原料优势和马家滩要素优势,规划建设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高质量东部产业转移承接区,精心谋划和引进高附加值专属化学品、高分子材料、纤维材料、绿色建材等配套项目,研究和引入新型储能材料、新型半导体、特种合金、碳纤维、石墨烯、超导材料等新品种、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推动材料产业节能化、智能化、环保化。
延链补链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实施产业提档升级、创新能力驱动、清洁能源开发、智能电网建设、推广应用示范、能源消费变革“六大工程”,推广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一体化应用。加快发展其他清洁能源,规划建设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中心、清洁能源冷热联供中心。推进城乡配电网改造升级,推广智能电网技术应用,提升电网可观、可测、可控能力。支持清洁能源产业一体化配套,加快推进XX四期农光互补、分布式复合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
加快发展高质高效种养业。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压减粗放型高耗水作物种植,推广综合节水技术示范应用,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X.XX左右。加强优质水稻和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的示范引领,推广“水稻+”等稻渔共生高效生态循环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深入推进种子工程,促进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高标准建设XX养殖基地,加快建设农垦贺兰山牧业第二奶场、绿进牧业奶牛养殖场等重点项目,全面提升设施装备水平,积极推广养殖环节物联网应用模式和智慧大数据平台等畜牧养殖应用系统。修订XX长枣生产技术规程,优化XX长枣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体系,建设高标准长枣示范基地,与“好想你”“碧桂园”等企业合作,全面提高XX长枣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水平,打造集生产、科技、休闲、观赏、体验、教育于一体的长枣田园综合体。巩固优化粮饲兼用型玉米、甘草、优质苜蓿、特色果品、特色瓜菜种植等农业特色产业园,打造“五优”蔬菜基地,发展外向型农产品销售体系,同步提升种植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与周边省区合作,发展区域协同型优质饲草基地,新建规模化饲草配送中心,健全饲草料社会化供应服务体系,力争年配送饲草达到XX万吨。坚持防沙之害、用沙之利,建立沙产业研究院,鼓励沙区种植沙生经济作物,发展林下经济,扩大沙生药材种植,开展沙区育种,着力发展沙漠田园综合体。
多元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业。深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史前文明、自然生态等资源优势,深化灵州“双千年”文化底蕴和内涵,巩固提升灵州古城游览区,精心打造滨河休闲农业观光带,加快青马车寨旅游综合体、南城门楼等项目建设,推动宁夏XX恐龙地质公园向4A级景区迈进,提升黄河金岸文化旅游节、乡村旅游节、西湖水上之夜等活动影响力,增强“唐韵古城·奇秀XX”品牌影响力。开发“夜游XX”品牌路线,打造古风与现代融合的多元旅游业态。加快滨河大道、下白路等生态旅游廊道建设,构建春赏花、夏亲水、秋采摘、冬玩雪全域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景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加快3A级以上景区无线网络、智能导游、信息服务等功能全覆盖。创新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放大文旅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的功能,推动“吃、住、行、游、娱、购、育、养”八要素合理聚集,完善食宿设施,提升游客服务中心智慧化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养的乡村特色民宿,规划整合特色主题旅游线路和让利优惠线路,吸引更多游客“进入式”消费。
繁荣活跃商贸物流业。以强化互联互通为主线,以提高运营效率为目标,建立现代化商贸物流体系。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策略,兴旺实体、助力网商,依托临港产业园、陆港物流园,着力培育规模化、集群化物流业发展平台,加强物流优化、货源组织、货物集散,发展“智慧物流”等新业态,搭建数字化物流平台,由单一的物流服务向综合供应链服务、区块链技术延伸,建设西部现代物流产业集散区。发挥消费基础作用,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引导繁荣夜间经济、周末经济,谋划建设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引进一批星级酒店、快捷酒店,适应消费主体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增强投资增长后劲,实施十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
6.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大力推进数字赋能惠市,加快政府信息化、工业自动化、城市智慧化、生活智能化进程。推进产业数字化,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管理服务深度融合,支持引导重点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进数字产业化,实施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培育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微经济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强数字化治理,推进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升全民数字技能。
三、坚定深化改革,打造开放发展高地
7.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点上发力见效,推动改革系统集成,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审批服务智慧化应用,促进更多审批事项“一网通办”“一码通办”“一证通办”。深入推进行政体制、社会治理和服务、综合执法、生态文明、民生领域、媒体融合、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任务,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一批制度型成果、经验型成效。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和事业单位改革,不断优化职能配置,完善运行机制,提升治理效能,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简约精干的组织架构,更好服务群众。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运行机制从行政管理向市场化经营转变。强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重点要素市场化配置,开展水权、排污权、山林权、土地权和碳排放权“五权”改革。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园区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亩均产值”绩效考核机制,通过对亩均效益的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资源要素向高效领域集中,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和增收动力转变。加强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用好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强化政府债务管理,落实举债偿债责任。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强化普惠金融服务,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依法规范发展,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
8.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坚持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建自治区科技创新示范市,研究制定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优化科技项目管理政策措施,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力促R&D投入强度逐步达到银川市平均值。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优化科研力量配置,支持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招才引智显效发力,建设奶牛服务中心、昊王米业产学研协同中心,深化校地、校企科研合作,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共同推进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开展“智汇XX、才俊兴业”行动,激发人才作用,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行“周末工程师”“假日专家”“候鸟式专家”等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增进与高精尖缺人才合作关系;
引导推动更多青年热爱钻研技能、追求提高技能,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培养更多XX工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释放创新创造活力。
9.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对标“城市国际化”要求,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主动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坚持对内与对外开放相结合,主动承担首府向西开放重任,立足产业、区位优势,在银川市参与中国—中东欧国家“XX+X”合作机制的实践中发挥作用,引入开展国际业务、具备跨境贸易能力的企业在灵落地聚集。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通道,阔步迈入“高铁时代”,以空港、高铁为支点,用好综合保税区、临港产业园等开放平台,发展口岸经济,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国家黄河流域现代化交通网络。全方位创新跨境电子商务合作模式,努力完善配套设施,引导跨境电子商务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发展。加强对外宣传推介,依托蒙牛高端液态奶加工厂、国家羊绒集散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优势,探索开发行业领域会展,力促一批国家、区市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在XX举办,提升对外知名度。
10.升级招商引资理念和模式。深化与黄河“几”字弯城市带交流合作,紧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抢抓“一带一路”建设、中阿博览会、全球智慧城市峰会等重要契机,大力开展“数据招商”“生态招商”,求精求特、招大引强。以构建公平、法治、服务型营商环境为重点,提升制度保障企业公平竞争的基础能力,推动营商核心竞争力从“政策洼地”向“制度高地”转变。把握“双循环”中所处定位,提高东部产业梯次转移承载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XXX亿元。
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内涵品质
11.坚持规划先行。突出规划龙头纲领作用,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将XX农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推动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保质保量完成全市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严格落实生态环保准入清单,实行空间区域差异化发展。
12.完善城市功能设施。坚持立足实际、科学合理、适度超前、以人为本,提升“丝路古驿、唐韵古城、长枣之乡、羊绒之都”城市特色,推进城市风格美化、适度亮化、环境绿化。坚持传承历史、面向未来、科学发展,走可持续城市发展道路,实施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加强城市容积率管理,通过完善长租房政策,解决新市民等群体住房问题。结合盘活储备城市土地资源、提升人居环境,实施XX农场和国道XXX农场段沿线环境大整治工程,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改造提升城乡结合部。推动城市发展内涵式转变,实施城市绿化提升工程,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探索建设“韧性城市”,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因地制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确保2021年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增加至22.4%,着力构建城市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加快推进城市双修、雨污分流工程。探索推广可再生能源城建应用模式,将绿色循环低碳的生态基因植入城市血脉。
13.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完善以服务群众为中心的城市建管体制,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入推进以克论净、深度保洁,深入开展城乡垃圾分类,提升城市管理数字化、城市环卫工作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银川市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XX分中心建设,完善网格化城市治理模式,放大城市管理平台功能,优化智慧城市管理运营平台,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推进城乡道路交通联通工程,健全完善城乡公交体系,推进出租客运等市场运营规范化、高效化,不断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14.持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继续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文明创建系列活动,推行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持续深化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开展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评选宣传活动,树立鲜明时代价值取向,彰显社会道德高度。完善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五、坚持精准施策,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5.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推动脱贫攻坚政策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完善防止返贫的预警监测机制、防范机制、帮扶机制,常态化监测易返贫致贫人口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平稳过渡。加强规划编制和政策衔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加大乡村产业培育支持力度,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16.推进农业高质高效。抢抓自治区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机遇,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村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持续提升现代农业“五大基地”,推进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大品牌培育、市场推广、地理标志保护,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让“灵字号”品牌走向区外、驰名全国。以数字技术赋能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发挥XX特色农产品销售中心作用,持续开展特色农产品大宣传、大推介,力争特色优势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XX%以上。
17.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立足乡镇产业基础、文化底蕴、自然风光、资源优势,推动产镇融合、产旅融合,打造临河特色民俗文旅小镇、梧桐树精品农业观光小镇、崇兴现代集贸小镇、郝家桥现代农业田园小镇、白土岗草畜产业小镇、马家滩新型工业小镇,继续实施新华桥特色小城镇等项目。组织实施乡镇、村庄规划编制,有条件的村实现“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应编尽编。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有序推进村庄规划建设,严格规范做好村庄撤并及合村并居工作。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研究制定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度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资源,规划建设中心村庄,实施崇兴镇中北村、临河镇上桥村、郝家桥镇胡家堡村等美丽村庄项目,建设集中连片美丽宜居示范乡村,打造一条特色鲜明、风貌优质的美丽乡村“旅游带”。高标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全面改善乡村环境面貌。
18.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健全党领导下的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五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完善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发挥群众参与治理的主体作用,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完善乡村治理责任制,实施“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司法行政工作室建设,实现全市农村建设试点全覆盖。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决守好生态安全屏障
19.加强黄河XX段生态治理。认真落实“四禁、四减、四保”要求,抓好森林、草原、湿地、流域、农田、城市、沙漠“七大生态体系”治理建设。突出黄河长治久安,立足隐患防范、安全稳固、源头控制,谋划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入黄口水环境提升工程、黄河XX段标准化堤路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强薄弱堤岸和重点河段治理,抓好黄河河滩地生态绿化工作,打造黄河生态廊道,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实施最严格的黄河岸线保护制度,建立“四乱”常态化治理机制,重典治乱、依法治乱,消除黄河安全隐患。改善黄河水沙关系,加强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河滩地生态、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加大水土流失和流域治理,打造黄河东岸生态保护屏障,不断提升河湖水生态环境。
20.推动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严格控制资源利用上线,落实水资源、能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着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大力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涵水型生态林业、保水型生态牧业,深挖工业节水潜力。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广泛开展“节水、节电、节能、节财、节地”等行动,完善清洁煤仓储配送链条,创建节约机关、绿色工厂,以生活方式的绿色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变革。坚持政策引领、行政引路、市场倒逼,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持续推进电力、化工、有色金属、建筑等行业工艺改造,着眼全产业链整体效益配置资源能源,推进资源集成高效利用。
21.精准开展污染防治。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三污齐治”,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以信息化手段加强污染防治监管,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全地域全时段全过程推进煤尘、烟尘、扬尘、车尘“四尘同治”,巩固“散乱污”企业治理成效,全面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推行工地绿色施工、渣土运输车辆智能化管理,实现秸秆、枝条资源化利用全覆盖。统筹推进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农业退水、城乡污水“五水共治”,落实河湖长制及“河湖长+检察长+警长”工作机制,建设南干沟水环境综合治理、排水总干沟水系统疏浚及配套建设等项目,实施银川都市圈东线供水XX支线、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互联网+城乡供水”等工程,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统筹推进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危险废物、有机废物、工业固废、电子废弃物“六废联治”,健全土壤监测网络体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和分类回收,加强工业污染源头和重金属管控,加大固废资源化利用力度,保持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XXX%。
七、加强民生保障,创新社会治理
22.实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加强生态移民后续帮扶,继续落实劳务移民配套政策,稳妥解决户籍、社保、教育、医疗等转接问题,多渠道促进移民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持续做好移民群众社会融入工作,确保移民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23.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梳理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情况,摸清底数、查清短板,增补措施、补齐短板。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深入推进“双创”行动,鼓励扶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大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千方百计支持新业态发展,着力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聚焦打造千亿级产业强市的人才需要,实施产业工人培育和技能提升行动,建立配套机制,防范产业技术人才流失,增强产业发展中坚力量。组建“稳就业防风险”工作专班,加强企业经营及失业动态监测,建立有关失业动态监测工作的长效激励机制,完善保障措施,确保有效防范产业风险导致的失业率上升风险。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兜底功能,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不断织密社会保障体系网,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电子政务实施,形成劳动监察全过程监控闭环,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4.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抢抓银川市“首府带县乡”机遇,争创全区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实现城乡间、校际间办学条件均衡、办学水平相当。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等工作,实施职业教育中心产教融合创新发展项目。制定民办教育相关扶持政策,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建立与村庄布局相匹配的中小学设置,推进办学基础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均衡配置,实施XX和XX校舍改造、XX多功能厅建设等项目。全面整合教学资源,加强教育区域合作,提升集团化办学水平,全面消除城区“大班额”。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中小学师生减负专项整治,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名校名师和骨干教师培养考核激励机制,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劳动锻炼和社会实践,推动体育美育、创新素养、劳动实践教育齐头并进,深化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工作,打造“青少年足球”品牌。
25.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传染病防控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体制机制,实施乡镇中心卫生院传染病防控提升项目,建强疾控中心实验室,提高农村、社区等基层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全面推进健康XX建设,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科学布局医疗卫生资源,完成市人民医院迁建、中医院改扩建项目,加强特色专科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开展全民健身行动。
26.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进一步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城市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完善城乡低保、医疗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立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制度,维护和保障好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快养老服务改革,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推动养老服务全覆盖,打响“颐养XX”品牌。健全城市住房保障体系,探索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转为公共产权住房制度,让更多困难群众实现“安居梦”。积极发挥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抓好星级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切实维护好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27.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绘制一幅文化蓝图,以传承黄河文化为主线,编制文化产业布局规划,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造提升村居文化服务中心,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政策,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打造一张文化名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筹划以“灵州会盟”为主题的经典文化演出,完善文化产品创作性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探索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新业态,做好文化融合重组、挖掘转化、放大增值文章,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加大对水洞沟、红山堡遗址、明长城、西夏古瓷、二道沟岩画等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修复力度,做好非遗申报工作。
28.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支持人大、政协及“一府一委两院”依法履职、开展工作。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作用,坚持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同党外人士进行政治协商、重要意见建议“直通车”等制度,不断拓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渠道。坚持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完善村、居自治体系,创新自治方式,强化自治功能,确保各界群众有序参与民主进程。加强党管武装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持续做好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29.全面加强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提升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水平,切实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建立健全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社会机制。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加强宗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守好维护政治安全生命线。纵深推进“五进”宗教场所活动,巩固“三化”治理成果,探索完善长效机制,防范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
30.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聚焦政治安全,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机制,严格落实《自治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若干意见》,坚持“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五治并举,全面抓好乡村、社区、宗教、校园、企业、社团六个领域基层治理,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深入推进“雪亮工程”“灵盾工程”,深化“互联网+基层社会治理”,开展智慧社区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智慧化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三级综治中心矛盾化解的前沿阵地作用,打造“塞上枫桥”警务品牌,纵深推进“三无乡镇(街道)、三无村(居)”创建,织牢织密人民调解“四张网”,实行诉源、警源、访源“三源共治”,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构建和谐XX。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强化重点行业领域治理,巩固专项斗争成果,确保城乡安宁、群众安乐。扎实开展全域“食品药品安全市”创建工作,加强市场主体经营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提升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加强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和消防救援工作水平。树牢安全生产红线意识,确保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取得实效。
八、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31.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密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经济发展等中心工作,在提升“五个基本”上持续用力,在强弱项补短板上重点发力,修订完善党组织评星定级考核办法,激发各级党组织抓发展、抓落实的创新活力。紧扣“一抓两整”“六项行动”,高标准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切实加强村(社区)干部教育管理,全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落实“三亮三定三积分”机制,努力打造双强双富双美的乡村振兴“XX样板”。按照“四优四提”要求,理顺社区“两委”成员和专职网格员权责,建强小区党支部,落实“街居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努力形成以“邻里驿家”为示范点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XX模式”。扎实推进“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模范机关创建工作,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深入实施“五强五促”行动,强化产业园区、集贸市场等区域化党建工作,着力提升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质量。开发“智慧党建”平台,建立党员“红色档案”,从严教育管理党员。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隆重表彰和宣传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
32.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健全意识形态领域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协调联动、督查考核、追责问责等工作机制,不断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抓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加强线上线下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持续净化网络环境,守好宣传阵地、校园阵地、文化阵地、宗教阵地、网络阵地,推动阵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深化媒体融合体制机制改革,以“媒体+”为突破,打造“媒体+政务”“媒体+党建”等项目,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大众化。
33.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围绕事业发展配强配优领导班子,统筹做好县乡两级换届工作。深入实施干部政治和专业能力提升工程,持续加强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机制,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机制,持续实施年轻干部培养“淬火工程”,推进干部挂职锻炼“薪火计划”、轮岗交流“双十计划”,建立完善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储备培养一批优秀年轻领导干部。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持续推进“枣香安心”行动,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形成激励与约束并重,严管和厚爱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34.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政治监督,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常态化疫情防控、“六稳”“六保”和区市党委全会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提升监督时效性、针对性。从严从实加强换届风气监督,严格执纪、严肃问责,确保换届纪律不折不扣执行,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完善巡视巡察整改、督查落实情况报告制度,建立整改督查督办责任制,确保整改精准到位、不留死角。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大违纪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强化落实党内谈话、述职述廉、民主集中制等制度,着力解决“一把手”和同级监督的难题。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到诬告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形成激浊扬清、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深化基层减负,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