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 观后感
孩子还是孩子吗?
我们都有过与父母对抗的年纪,心理学上称为青春期,可十二岁赞恩的叛逆却让人心疼。他没有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周期,说话老气、四处工作、照顾小孩、处理家事,甚至帮助妹妹面对突如其来的生理期,承受者小孩不应该承受的苦,却没有享受过一个小孩应有的宠爱,就连听到的最亲昵的话都是“滚吧,你这个混蛋孩子”!看着他拉着煤气罐望着远去校车的眼神,是羡慕、是无奈、是接受现实,他没有止步。他想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让自己的妹妹被卖,可是他挥动的小拳头也无以与父母反抗。
一部“边缘底层人视角”题材的电影不得不让处在绝望期的我审视自己其生活的是多么幸福,时不时地将“不努力不奋斗”用“及时行乐”的观念左右着自己的人生观,其实只是给自己的退缩找一个借口罢了。
经历后的感同身受?
当赞恩因为妹妹被卖而逃离原生家庭后,我被他顽强倔强的生活态度触动。当赞恩带着尤纳斯开始了流浪、为每一口饭苦苦挣扎、因为住所被收无处可去的时候,他从“孩子”变成了“父母”,迫于生存压力,他发现只能将尤纳斯卖掉,这就是残酷的现实。或许也是因为自己有这样“父母”的体会,所以他所能控诉的只能追根溯源到“为什么要生我”。
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做?
我现在也没有心情去点评这个电影反映了多少社会现状问题,在这样的问题下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沉思。“如果你是我,你已经自杀过一百次了。”这是赞恩母亲在法庭上对女律师喊的。我在想,如果我是他母亲我会怎么做,如果我是赞恩,我又会如何选择。
赞恩母亲,自己是一个没有身份的人,也知道养不起这么多孩子,却只能靠着再多生一个男孩工作赚钱、多生一个女孩卖掉赚钱。很多人说既然给不了孩子好的生活就不要生了,可是“好”对于他们来说太奢侈,他们面临的是“活”,马斯洛需求理论最底层的生存需求才是血淋淋的需求,而生孩子只是他们选择生存下去的一种方式,失败的父母指望着孩子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他们眼中,男孩是工具,可以分担生活负担,女孩是商品,可以卖了换钱。最终,他们亲手毁灭了那么多孩子的一生。
赞恩,在没有选择权的时候被动反抗也救不了自己的妹妹,在有了选择权的时候依然靠自己也救不了尤纳斯。有的时候人与生活贴的过于紧密,其实并没有完美的普遍适用的方法论。你必须了解“改变命运”是一个可能事件,但不是努力就一定可以达到的,而关键在于在付出努力的同时,你要明白究竟想要什么,究竟什么东西能让你真正感受到自己正在活着。他活的多么明白、多么清醒、多么善良,也多么痛苦。面对命运,他努力了,尝试了,于是他通过自己的方式为所有可能会有同样遭遇的孩子发声。也是他的努力,在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里,他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孩童的笑容,现实中的他也已经走进校园接受教育!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