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疫纪录片《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观后感(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最新抗疫纪录片《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观后感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几个月前。
那时,农历新年即将到来,这是一年中最欢乐的时光,每个人都期待着早日阖家团聚。
年轻护士即将回武汉老家过年,她打算今年和相恋多年的男友结婚。
离家多年的医生久居上海,如果不出意外,今年他也能回武汉待短暂的几天。
相濡以沫的老夫妻在家准备年货,今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他们的孙辈即将出世。
新冠疫情突然爆发,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约定好的难以团聚,无交集的陌生人却因此相逢。
每个人都可以是一束光
人们常常埋怨生活枯燥梦想遥远,有人为了生活而放弃追求,也有人选择用另一种方式实践自己的理想。
陈桂林是一位在上海工作的武汉人。她从小就想当一名医生,希望自己可以救死扶伤,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给病人带去生的希望。长大后她成为了一名护士,即使小时候的梦想并没有完全实现,她却仍然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
新冠疫情爆发后她挺身而出,瞒着家人来到武汉雷神山
医院工作。
陈桂林是个生性乐观的人。她会在来雷神山上班的途中,和同事调侃自己的生活,会在防护服上认真写下“武汉加油”,还不忘配上一个嘴角弯弯的笑脸。
她说,“太阳很大,能发光发热。月亮比太阳要小很多。不做太阳,但能做月亮吧。”
用爱传递勇气
7 床的爷爷一家三口都感染了新冠肺炎,他们被分在了三个不同的地方隔离治疗。与老伴仅一墙之隔的爷爷只能通过手机联系联系妻子,两位老人约定要一起努力活下去。
老伴在信中回顾了他们二人青梅竹马的故事,感谢老爷子这么多年对她的照顾。期盼他早日康复回家抱一抱刚刚出生的小孙女。
信的最后,奶奶动情地写道:
“你总是说想过平淡的生活,你总是要我留在你身边,说你想见我。那你就要有信心坚持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啊,早点醒过来!”
相逢何必曾相识
护士陈桂林,今年 29 岁,打算今年和男朋友买房、结婚,迎接人生的新阶段。
7 床老爷子,今年 72 岁,孙辈刚刚诞生,家人盼望他早点康复,回家抱一抱刚出生的小孙女。
本不相干的二人,因一封家信相逢。
在老爷子病情恶化后,陈桂林承担了用武汉话给老爷子念信的任务。
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吃力地俯身在老人的耳畔,一句一句地念给他听。念到一半还因为喘不过气,不得不暂停休息。
昏迷不醒的老爷子,在护士的家乡话和老伴爱语的双重刺激下,微微摆动着头部,像是对老伴的呼唤做着回应。
念完信后,精疲力竭的陈桂林却显得很高兴,“他应该是听到了!”
像陈桂林这样默默付出的护士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像是黑夜中的点点微光,汇聚起来,照亮他人,更温暖自己。
医护不是万能的,但他们总能带给我们安慰。
爱也不是万能的,但它能让我们充满勇气,替我们驱赶黑暗。
我们为难以团聚而感到遗憾,却在与陌生人的萍水相逢中收获温暖。
而这些在相逢中迸发的点点微光,正是我们捱过漫漫黑夜时所仰望的灿烂光芒。
抗疫纪录片《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观后感以前有段时间爱看灾难片、恐怖片,喜欢那种上帝视角,冷眼旁观主角在灾难即将到来而不自知的天真,充满快感地看着他们遭受
恐怖、变态经历折磨,偶尔也会被 sudden shock 吓到。
这类电影多半评分不高,阅过即忘,能留下印象的寥寥无几,更别提能引起什么深度思考,但我仍然乐此不疲。可以称之为快餐式观影/下饭电影(是的恶心恐怖的电影我在吃饭时也看得下),此类影片的代表:《墓地邂逅 1、2》、《车库惊魂》、《人皮客栈》、《林中小屋》、《遗传厄运》、《昆池岩》等等。
也许是恐怖片越来越无趣,也穿插着看起了历史、社会纪录片。
《人间世》追了两季,每一集都“度秒如年”,在这里可以看到最真实的中国医患关系、重病患者和急诊医生的日常。这个世界是你看到的那样,又似乎不是你看到的那样。看完两季,我的人生看似依旧平凡如一潭死水,但隐约能感受到,我的思考方式、我对医患关系的刻板印象、我对现实生活的挣扎与纠结,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女博士闫宏微患上三阴性乳腺癌晚期,乳腺癌中最凶险的一种。抗癌路上她坚持乐观,孩子是她拼命活下去的支撑,但故事并非总是 happy ending,从中国求医到美国再回到中国,她体内的癌细胞终究是没变“聪明”。2019 年 3 月 18 日,闫宏微离世。
她的丈夫吴载斌今年疫情期间,在微博官宣和一位驰援武汉的护士相恋了。我不会去说“不相信爱情了”,毕竟妻
子患癌,其中治疗、照料的艰辛也许任何人都无法切身体会。他的微博底下充斥着“微微走了不到一年”、“微微瞎了眼遇上渣男”等骂声,我觉得 duck 不必;但也很难去祝福他,只能说人有各自的选择和决定,这种选择和决定无需被他人左右。
但今天我不讲《人间世 1、2》(明明已经讲了很多),而是想讲讲疫情期间它推出的《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
01 人间世
高中读柴静的《看见》,被其中描述非典的章节“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所震撼。2002 年广东出现非典,2003年非典扩散至全国,一时白色恐怖笼罩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天空中。
柴静在书里说了一句话,大意是,不希望日后孩子问起自己“妈妈,非典的时候你在干嘛”时哑口无言羞愧难当,因此选择做好记者的本分,走进非典病房,向社会大众客观呈现出非典疫情下,患者的真实状况。
2003 年非典时,我 7 岁,疫情未曾蔓延到我那十八线小城市的家乡,我对非典的印象,仅限于大人们在交谈买不到板蓝根;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我 24 岁,亲历疫情,切实感受到社会中弥漫着的恐慌和警惕。
口罩一罩难求,假期一延再延,家家户户闭门谢客,过年几乎不出门不聚餐,每天关注着新闻上冰冷的确诊、死亡、
治愈人数,看着全国各地医疗队“逆行”奔向红区武汉,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
1 月 23 日,武汉宣布封城。昔日繁华的江城一时像电影里的空城一样。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人间世”。
02 人世间
在这样的“人间世”,所幸有一群人站在手无缚鸡之力的患者身前,与名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死神抢人。
他们身穿白色战衣,头戴厚重的面罩,时而步履蹒跚,时而脚下生风。
隔离病房里,12 床,一位 81 岁的老人。
医生好不容易控制住他体内的新冠病毒,但老人本身患有的糖尿病,却让他的整条右腿开始迅速坏疽。
医院没有做手术的条件,讨论再三,医生们决定护送 12床到同济医院中法院区手术。
好在转运过程无惊无险。
疫情之下,医生做一场手术的难度远远大于平时。防护衣、护目镜、N95 口罩、外科口罩、面罩…… 手术前必需的重重防护措施,让医生置身于近乎缺氧的环境中。
3 个小时,8 名医生,截肢手术终于顺利完成。术中,主刀医生不得不在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停下来休息,到外面卸下重重防护,喘一口气,再接着一头扎进手术室。
结束手术后,医生全身都湿透了。
但并非所有的手术都能有好的结果。
上海第六批援鄂医疗队的缪医生,把急救比喻为开飞机。“突然两个发动机全熄火了,飞机的高度在不断下降,而你要在飞机坠毁之前迫降成功。”
突发情况考验的是医生的临场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往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作为与患者接触最为密切、相处时间最长的护士们,在这场疫情当中经历了太多难捱的生离死别。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有时也会感到深深的无力。
一位先生在病房里,心电图已经呈直线。护士为他整理遗物,却不经意瞥见他手机屏幕上,女儿发来的微信。
手机那一头的孩子不知道,她永远也收不到爸爸的回应了。
在这场灾难中,人们把医护人员称为救死扶伤的超人。但也别忘了,他们只是以医学知识为武器、以医疗技术为辅助,“有时能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外人眼中,他们是逆行的英雄;而在自己心里,也许对自己投身疫区有一点自豪,但更多时候认为这是“职责所在”。
03 世间人
这次疫情之中,我姑且简单地把人群划分为「红区内的人」与「红区外的人」。
「红区外的人」,自然是你我这些没有近距离接触新冠的普通个人;而「红区内的人」,除了我们熟知的医护人员以外,还有运送物资的军人、坚守岗位的公务员、忙碌奔波的志愿者、快递员、外卖员等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
这场战争的胜利必须归功于他们。
人类最基本的良善和同理心,在这次疫情中得到了最纯粹的展现。
上海援鄂的医疗队伍中,每位医生都会与武汉的当地的医生一起组成医疗队伍。在危险的操作面前,武汉的医生总是会挡在上海援鄂的医生前面。
扩皮(扩张皮下通道)时很容易有气溶胶产生,气溶胶里污染物、病毒很多。武汉医生说,“扩皮的我来做,你先头侧过去,扩皮之后你再来置管。”
武汉的医生给上海援鄂的医生发了这样一条微信。
我看见他眼里有泪,有对武汉医生保护上海医生的感动,也有对共同战胜这场疫情的坚决。
红区里,除了医疗人员之外,还有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的身影。
还有志愿者的身影。
援鄂医疗队结束任务启程回上海时,一位志愿者穿上皮卡丘的人偶,举着一块写着“谢谢”的纸牌,成为送行队伍里亮丽的风景线。
摘下头套的他,面对镜头有些许不习惯,腼腆地笑着,说起做志愿者的经历。
而直到采访结束,他也没有透露自己的名字。现场的小伙伴看他的朋友圈才知道,他们是武汉的一个志愿者团队。除了皮卡丘,他们还扮成海绵宝宝和哆啦 A 梦,以自己独特的形式为医疗队表达感谢。
但《人间世》并非只挑温情的情节来讲,而是真实地展现了不同医护人员在疫情中的所思所想。
病房里的一位老太太哭着说自己“不想活了”,并把自己的氧气导管拿掉了。护士很生气,感觉她“在这种时候添乱”。
也许有人会说这位护士态度不好、不该说这样的话伤人,但站在她的角度思考,一边是情绪不好的老太太等待安抚,一边是濒死的危急患者需要救护,此时让她去冷静下来安抚老太太的情绪,真的很难。
没有一个医护人员不希望患者康复,也没有一个医护人员能在患者放弃希望时无动于衷。
在这场疫情中,我们常在新闻上听到一些 90 后这样的声音:“2003 年非典的时候,我还是个孩子,你们站在我身前;现在我长大了,换我来保护你们。” 17 年前那批懵懂的孩子,已经成为有模有样的“大人”,在疫情最为严重的关头挺身出。时光交错,17 年前的大人和 17 年后的“大人”
身影重叠;时代在变,但不变的是总有一群人逆风前行,为身后的人拨开云雾。
想起一句很俗但是真相的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那些负重前行的人,褪去救死扶伤的身份,也不过是你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啊。
作为这场疫情之下无数平凡个体的我们,通过这场肆虐全球的灾难,至少应该铭记两点。一是生命不易,且行且珍惜,人生路漫漫,珍惜身边人;二是,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应该尽量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抗疫纪录片《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观后感今天观看了《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纪录片。纪录片展现了武汉雷神山医院、金银潭医院和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病房中的生死搏斗现场。
关于治疗方案的激烈讨论与抉择,对肺炎患者的悉心照料,无不体现着医者仁心。在三级防护的状态下,医护人员每天至少工作四个小时。缺氧,闷热,汗水湿透多层防护服的状况时有发生,然而他们还会在因自己身体不适而浪费一套防护服时,泣不成声。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和挑战下,他们依然苦中作乐,坚持到底,为彼此加油打气。我看到他们在转运病人返程时欣喜于路边的樱花,我想说,其实他们和这樱花一样美丽。人们总是称赞医护工作者是英雄,但对他们而言,他们只是恪守职业精神的平凡人。我不知道他们
是谁,但我知道他们为了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共战疫情。
在这场疫情之下,正是千千万万的医务工作者和每一个忠诚而善良的普通人,以他们的血液里的良知和勇气保护了我们的家园,保护了中国人。我分明看见他们眼中炙热的泪水,以真心换真心,生命便发生了奇迹。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星夜不眠,在这个和平年代,他们完成了一个属于全中国的英雄梦,他们用最美的身影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他们用坚守的背影演绎着泱泱大国的生生不息,他们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防护的堡垒。正因他们心中始终有一句话:有小家才有大家,扶危度,厄医者担当。所以他们选择了逆行,选择了与病毒较量,选择了为生命站岗,而他们逆行的背影就是庚子年最美的风景。这是疫情中最富勇气的奔跑,不是朝着家的方向,不是走向安全的后方,而是去往最危险的战场。
影片短短一小时,展现的只是一小群人的抗疫工作,却折射出了无数个默默奉献的医护工作者。身为一名临床医学生,一位新时代的青年人,我愿意做他们那样的人,当国家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义无反顾冲在前面,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用行动书写人生的韶华篇章。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