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市委书记在全市教育发展大会上讲话(2022年),供大家参考。
尊敬的老师们,企业家朋友们、同志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第XX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今天,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市教育发展大会,就是要更加突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建设教育强市,奋力推动新时代教育现代化走在前列。
岁月流金,华年溢彩。XX历来有崇文重教、尊师厚学的优良传统,是一片教育发达、人文荟萃的热土,是全国著名的教育之乡.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全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人民素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创新能力增强作出积极贡献。
—营造了一种文化。XX的家长重视教育,XX的孩子热爱学习,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梦想的种子从小就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教育已经成为滋润这座城市的春雨清泉,形成了浪漫的书香情怀和独特的人文魅力。
——构建了一套体系。教育现代化省级监测水平逐年攀升、位居前列,建成了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为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
——打造了一个品牌。“全国教育看XX、XX教育看XX、XX教育看XX”的品牌持续叫响,教育已成为XX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精彩缩影,成为老百姓引以为荣的闪亮名片,成为参与区城竞争的底气和实力。
—培育了一批人才。中高考成绩持续领跑全省、XX,高考高分段人数、本科以上达线率、名校录取人数等各项指标全面领先、持续攀升。恢复高考以来,先后有X名省高考状元花落XX,XX中学每年考录北大、清华的人数,有时相当于一个地级市的总和,形成了独特的“海中现象”。
—树起了一面旗帜。XX年前,我们创新“人才换木材”思路,搭起了XX、XX两地教育合作、民族团结的桥梁,形成享誉全国的“XX模式”,XX支教群体获评XX“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近年来,又先后与XX等地开展支教结对帮扶,“XX支教”的影响力持续放大,成为东西部教育合作的典范。
促进了一方发展。高质量的教育既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水平技能人才,也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在XX安居乐业,成为XX在项目招引、人才引进过程中脱颖而出的致胜法宝,形成了以教聚人、以人促产、以产兴城的良性互动。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饱含着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和汗水,也离不开以企业家为代表的社会各界对XX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和倾情关爱。下周五就是教师节,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全市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所有关心、支持、投身XX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回顾历史,XX之所以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正是得益于重视教育、文教昌明;
立足现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着眼长远,增强发展竞争力、打造区域比较优势,关键还是要靠教育。可以说,教育是经济发展强基工程,是民生幸福保障工程,是一座桥梁、一枚火种、一种文化、一方实力。站在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上,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教育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坚持优先发展、高质量发展,把教育现代化作为县域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和引领,大力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更好地担当起打造“枢纽XX、科创新城”的时代使命。市委、市政府对开好这次大会高度重视,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对我市相关教育政策再梳理、再拓展、再改革、再深化,形成了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X+X”系列政策意见【即X个主体文件和X个配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教育强市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指导性、引领性。市委、市政府相信,历史将和我们共同见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现代化建设的起步阶段,抓教育就是抓根本、谋教育就是谋未来;
历史将和我们共同见证,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公平是最显著的公平,建设教育强市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将在XX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将和我们共同见证,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支持前所未有,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心关注前所未有,XX教育迎来了高质量发展新的春天。
现在,根据市委常委会和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讨论精神,我讲八个方面的意见:
一、理清发展思路,准确理解“教育强市”的深刻内涵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宽的视野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一是为什么建教育强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XX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教育改革中的“九个坚持”,以及做好教育工作的“九个要求”,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省委提出在全省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建设教育强市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与党同心、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步,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努力方向,把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工作主线,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什么是教育强市。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的内涵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拓展深化。立足于新的时代方位和历史使命,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已由狭义的“就教育谈教育”向“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相互转化、协调发展”转变,包括“建教育强市”和“以教育强市”两个方面。“建教育强市”就是要进一步擦亮XX教育之乡品牌,建设高质量全民教育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化、均等化,提高办教育、管教育的水平;
“以教育强市”就是要充分利用XX教育资源优势,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城市发展、人口集聚、人才引进、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建什么样的教育强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XX建设教育强市的总体定位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更加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六个一流”为目标【即一流的领导体制、一流的教育体系、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教育效应】,全力建成全国有声誉、全省居前列、系统有影响、群众有好评的教育强市,努力打造教育现代化县域样板,让XX真正成为县城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各方面优秀人才的聚集区、人人向往就学创业的理想地。
二、深化改革创新,充分激发“教育强市”的动力活力改革创新是建设教育强市的根本动力
要在坚持党管教育、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的前提下,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的改革探索、创新突破,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要深化教育领导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在决策层面,充分发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重要作用,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重大决策事项、重点改革内容,切实抓好学校布局规划、教育资源配置等事关长远的工作;
在管理层面,推动教育工委实体化运作,实现职能、机构、人员的具体化、实体化,逐步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在落实层面,建立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X个专门委员会,开展分门类和领域的研究、协调、督查、指导、服务等具体工作,推动关于教育的各项决策部署落细落实落到位。
二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尊重学校办学主体地位,尽可能把资源配置、经费使用、考评管理等权限放给学校,保证学校事情学校办。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对办学方向、标准、质量的规范引导,减少对学校的各类检查、评估、评价,为学校潜心治校办学创造良好环境。完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市管校聘”管理改革,推动教师由“单位人”向“系统人”转变,解决学科结构性缺员难题,健全教育人才引进培养、竞争考核机制,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疼痼疾,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够仰望星空、坚守理想,脚踏实地、提升能力。三要构建开放教育创新格局。坚持以开放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兴办教育,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积极搭建与上海、苏南等地教育合作平台,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引进国际教育资源,丰富完善教育服务体系,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受多样化、特色化的优质教育。【比如,随着我市台商产业园的打造、台资企业的集聚,台商子女就学需求以及对高端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凸显,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要提前进行思考和谋划。】要强调的是,对民办教育既要鼓励支持好,保障它们享有与公办学校平等的地位,对民办学校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在评比、表彰、奖励等方面同等对待,也要依法监督管理好,建立健全民办学校办学风险防控机制和退出机制,引导民办学校规范管理、办优办强。
【比如,从今年X月X日起,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已正式开始施行,该《条例》明确了民办学校举办的鼓励与限制规范,明确了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学校在财政、税收、用地、金融等方面的差别化扶持举措,明确了“优先扶持办学质量高、特色明显、社会效益显著的民办学校”的导向。】同时,要深化教育对口支援、扶贫协作,促进教育与人才、劳务、产业合作深度融合,形成XX教育资源外输与外地人力资源内引的双向流动。
三、坚持立德树人,深刻把握“教育强市”的根本任务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要对照“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育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的要求,不断培养更多立志报国、全面发展、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一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严格执行国家德育课程计划,加快德育课程的载体创新、方式创新与手段创新,让思政课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思”。
要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少年学生中入脑入心。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设置特色课程,广泛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二要实现全员育人与全程育人的有机统一。正确把握青少年年龄特征、认识规律和教育规律,积极构建全覆盖、多途径、常态化的德育工作体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开发更丰富的家庭教育资源,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要坚持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每位老师、每门课程、每种教材、每个教学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承担起德育任务,真正做到润物无声。
三要实现全面培养与综合评价的有机统一。树立新时代“科学教育观”,大力实施素质教育,重点在“体、美、劳”上补短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全面、长才干、能出彩。要落实好“每天一节体育课”和体育家庭作业制度,不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展演进校园,引导更多学生热爱艺术,形成艺术特长和爱好;
注重劳动和实践育人,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体会艰辛、锤炼品格、以劳育德.【比如,可以充分发挥墩头乐百年健康小镇的作用,将其打造为全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孩子的成长不仅要长知识,更要长见识,在做好校园教育的同时,也要鼓励孩子更多地走出去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促进孩子更健康、更全面成长。
四、强化队伍建设,持续夯实“教育强市”的工作基础教育要发展,师资是根本
要把加强教育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打造一支业务精、知识广、能力强、作风好的高素质教育队伍,努力以队伍建设的高质量推动教育发展的高质量。一要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校长的优秀程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一个好校长,可以带出一批好教师,成就一所好学校。要牢牢抓住校长这个关键少数,秉持“教育家办学、专家治校”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选拔任用制、任期管理制、后备梯队培育制,给校长放权、为学校赋能,不断激发校长队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要围绕把学校办得更好,积极思考谋划,加快提升自身能力,以先进的办学理念、踏实的事业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师生尊重和社会认可。【近期,市委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作用的意见》,在教育领域,将采取教育督导员、聘任教育工委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等方式,更好发挥退出领导岗位的校长作用。】
二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内培”和“外引”双管齐下,一方面,要深化拓展“海陵名师工程“青蓝工程”,以名师工作室、乡村教师培育站为载体,用好乡村教师定向委培政策,鼓励名师结对指导优秀年轻教师,着力培育更多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持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能力和水平,创造更多平台、更多机会,让广大教师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农村,将书本知识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到经济发展主战场、科技创新最前沿、乡村振兴第一线,全面了解掌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断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课堂教育更生动、更形象、更接地气。另一方面,要深入实施“海陵英才”计划,建立多元化人才引进机制,开辟优秀教育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综合使用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来XX从教,更大范围地向全国招聘名师、补强师资。
三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学生能记住的老师,一定是师德师风过硬的好老师。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广大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三尺讲台、发扬红烛精神,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要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持续开展“园丁奖”“奉献奖”评选等活动,不断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要推行师德承诺践诺制度,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和廉政档案库,完善考核评价和结果运用机制,引导广大教师涵养师德、严谨治学、心存大爱。
五、突出整体提升,努力实现“教育强市”的跨越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离不开现代化教育体系
要坚持“大教育”理念,强化系统思维,把握教育规律,更有针对性地扬优势、补短板、提质量,让教育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一要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第一站,随着国家“三孩”政策放开,供需矛盾将持续加剧。要按照政府主导、公益普惠的原则,在数量上“扩容”、质量上“提标”、管理上“精细”,形成公办为主、非营利民办为辅,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优质普惠规范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好事关民生大计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要加强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多渠道创办普惠优质的保教机构、社区儿童游乐中心,有序推进社区托育与民办托育服务协调发展。【比如,可以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向养老、托育等领域延伸,与社区联合举办托育服务,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的模式。】
二要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资源供给。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为抓手,聚焦“城区挤、乡村弱”的现象,合理规划城乡中小学布局和办学规模,巩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成果,不断提高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水平。要持续实施城区中小学扩容工程,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区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健全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升义务教育内涵建设水平,建设一批五育特色学校,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实现XX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区镇全覆盖,促进城乡、区域、校际优质均衡发展。
三要进一步提升普通高中教育品质。提高优质高中资源覆盖率,全面加强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强化办学特色,努力建设一批XX争一流、省内有影响的优质学校。【XX中学要加快建成全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
XX中学要积极创建省级高品质示范高中;
实验中学、立发中学要努力建成XX市级高品质示范高中;
XX中学要抢抓改革机遇,实施差异发展,提升教学质量,打造更优品牌。】要积极顺应新高考要求,有序推进高中课堂教学与育人方式改革,不断提高“双一流”大学录取率,持续擦亮XX教育“金字招牌”。XX高考“出去一火车、回来一卡车”的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通过“学子归巢”等活动,XX籍返乡人才逐步增多,但离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仍有差距。要切实加强高中学生市情教育,增强乡音意识,引导他们学业有成后报效桑梓、建设家乡。
四要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XX要打造产业强市,迫切需要大批高水平技能人才、高素质产业工人。职业教育要坚定面向企业、服务行业、促进产业的办学定位,对接我市十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建立稳定生源基地,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比赛,努力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比如,可以设立职教人才
培养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职业技能大赛中的获奖学生及其指导老师,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工匠精神和高超技艺的技能人才.】要围绕乡村振兴、新兴产业发展和“一老一小”等领域,因地制宜开设现代农业、直播经济、家政服务、幼儿托管等特色专业,推动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高等教育要加强统筹规划,进一步开拓眼界,在瞄准省内高校资源的同时,将更多目光投向省外高校,努力招引更多优质高校来XX创办人才培训基地,设立高水平创新载体,为XX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支撑。要鼓励支持XX理工学院、黑龙江工商学院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发挥高校人才集聚和科研优势,新办产业学院、联合学院,建设一流专业、打造一流课程,吸引更多学生留在本地就业,更好服务地方发展。【比如,由XX理工学院与苏中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苏中智慧建筑产业学院,通过开设订单式的专业学科,积极培养建筑产业现代化所需人才。】
五要进一步办好特殊教育和社会教育。特殊教育是体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标志。要加快推进市特殊教育学校异地重建,建立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和社区教育康复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更好满足残疾孩子的就学需求。今天的社会是学习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得到继续教育。要围绕社会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切实抓好进城农民工、退伍军人、下岗工人、待业青年等对象的就业培训,这方面,XX中专要针对推动社会化的再教育、再培训,加强思考研究,形成科学完整的培训体系;
要依托职业农民培训指导站,切实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要依托老年大学的建设,以老干部大学为骨干、各区镇社区教育中心为网络,打破学员身份限制,更好满足老年人教育需求。
六、注重以教兴城,充分发挥“教育强市”的推动作用打造“五个XX”、建设“五个强市”,关键在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让教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拳,引领经济发展、人才集聚、功能完善、能级提升
一要以教育促产业。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构建县域现代化经济体系,首先要构建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需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要支持教育产业发展研究院做大做强,成立“教育强市”发展基金,在教育科研、资源研发、师资培训、产业带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积极推动教育和产业的深度融合,聚焦电子信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十大产业集群,拓展航空航天、核工业、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更好发挥产教融合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促进作用,努力将教育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要延长教育上下游链条,提高教育服务能力,吸引更多的人口、人才、资金、资源向XX集聚。
二要以教育兴文化。教育是文化的传承,文化是教育的本性,教育与文化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充分发挥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以教育大发展推动文化大繁荣,以教育强市的建设推进文化强市的建设。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校园文化载体,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培育体现历史内涵、展现时代风格、彰显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切实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要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充分发挥XX红色资源的育人作用,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培养优秀人格,锻造时代新人。要把创新文化引入教育实践,充分利用我市创新型企业集聚的优势,开展科学教育、科普教育,让创新精神、创新理念入脑入心,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教师作为教育方针的执行者、优秀文化的传播者,要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努力在教育强市和文化强市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要以教育直文明。文明的养成依赖教育,文明的传播需要教育。我市正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教育正是创建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要把教育强市建设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结合,推动全社会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要发挥教育在传播文明中的教化牵引作用,借助覆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全面教育体系,让城市每一个人在享受文明建设成果的同时,又能自觉成为文明的传播者,为XX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注入持久的生命力。【比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过程中,在教育系统开展的“小手拉大手,文明再出发”主题共建活动,就是希望通过教育一名学生,达到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
七、彰显教育为民,着力破解“教育强市”的矛盾问题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当前,我市教育发展过程中,既面临着成长中的烦恼、甜蜜的负担;
也有历史遗留问题的累积、艰难的转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破解教育强市建设中的矛盾问题。
一要精准聚焦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方面,要超前谋划布局教育资源,根据城市发展、城镇化建设及人口变化趋势,统筹全市学校建设,确保到XXXX年全面消除“超规模、大班额”,到XXXX年基本实现标准班额办学。另一方面,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建立健全集团化办学职权清单,突出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灵活互补,在教育理念、学校文化、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等方面统一管理,通过以强带弱、以老带新、以城带乡,帮助薄弱学校、新建学校迅速提升办学质量,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质量提升,形成既有“高峰”
又有“高原”的名校集群。【比如,开发区实验小学XXXX年加入城南实小教育集团后,通过同步城南实小“幸福教育”的品牌和文化建设,让原学校的签体办学品质、课程资源、社会认可度迅速提升,对周边居民子女入学的吸引力显著增强。比如,可以稳妥推进区镇学校教育教学联合体建设,以XX小学集团和XX小学集团为样本,有效统筹师资、教研、后勤管理,提高小规模学校办学效益,探索跨区镇的集团化办学.】
二要精准聚焦教育资源二次配置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校外培训机构泛溢,优秀的教师流失到校外机构,优秀的教育资源以金钱来衡量,家长不堪重负,孩子怨声载道。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它关乎着孩子的未来、家庭的未来以及国家的未来,绝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X月XX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针对中小学生负担重尤其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作出重要部署;
XX作为全国教育“双减”X个试点城市之一,X月XX日正式发布了“双减”实施意见,出台了推进教育“双减”工作的“X+X”方案及相关文件。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首个学期,要认真做好宣传解读,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家长、教师等释疑解惑,共同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实。要坚持源头把控,对照只减不增、严格管控的要求,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推动文体类校外培训机构健康有序发展。要积极推行课后延时服务,根据学生年龄段特点设计服务课程,充分利用“XX少年宫”、图书馆等校外教育阵地以及村(社区)的优质公共文化资源,不断增强课后延时服务的吸引力,切实解决家长“四点半”接送难题。【比如,近日,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对全省推进课后服务的时间、范围、课程、师资及保障措施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课后服务范围扩大到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服务对象扩大到每个有需要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等等。比如,我们在做好义务教育阶段课后延时服务的同时,可以将课后延时服务向幼儿园阶段进行延伸,前期在基层调研过程中,很多家长也普遍反映有这方面的需求。】
三要精准聚焦特殊群体受教育的问题。要关注外来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坚持有教无类、一视同仁,提高教育服务能力,切实解决来海人才、驻海单位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依法保障外来随迁子女入学权益。【比如,开发区、高新区企业多,外来人口多,要围绕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问题,认真总结前期经验做法,形成制度化政策并及时加以宣传,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知晓率、参与度。】要关注困难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开展困难儿童关爱行动,深化教育帮扶,精准落实资助政策,让每位孩子同在蓝天下、同唱一首歌,确保相对贫困学子享有同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比如,可以将困难家庭资助作为为民办实事重要内容,建立领导干部常态化挂钩联系机制.】
此外,教育事业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我们秉着事不避难、实事求是的态度,切实加以解决。【比如,教师职称的问题,一方面,人社、编办等部门要加强研究,加大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校际统筹的方式,综合加以调解,让编制使用更加灵活。比如,教师流动的问题,要建立合理流动和交流制度,由组织部门通过制度化选拔的方式规范递选,让教育系统的优秀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比如,乡村教师、外来教师宿舍的问题,乡村教师方面,要加快推进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
城区教师方面,可通过人才公寓、学生宿舍改造等方式加以解决,让年轻优秀教师特别是客籍教师安心从教.比如,学校工勤等服务类人员不足的问题,以城南小学为例,集团本部有学生近XXXX人,审核工勤服务人员编制X人,为XXXX年核定,目前实际配备XX人,需要配备超XX人,既增加了学校的财务负担,也是审计巡察的违规事项之一。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不回避,不推诿,以务实举措加以解决。】
八、加强组织保障,全面汇聚“教育强市”的强大合力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市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凝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的强大合力
市委、市政府将以最好的资源、最强的改革、最大的关爱支持教育,让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师感受到“教育强市”的新气象,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教育及有关部门要始终把人民群众诉求作为风向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整治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严控“进校园”活动,严把校园安全关口,坚决打击各种违背教育规律、干扰教育秩序、破坏教育生态的行为,共同营造优良教育环境;
宣传部门要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建设教育强市的重要意义,宣传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宣传广大教师爱岗敬业、辛勤耕耘的先进事迹,让教育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家庭,让群众更加关心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
各区镇街道要把建设教育强市当作份内事,真心实意支持教育发展,尤其是教育投入、教育用地、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方面,要按照要求落实到位;
广大企业家一方面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踊跃投资兴学,热心捐资助学,参与教育事业发展;
【比如,可以将行业龙头企业职业体验基地建设情况与星级企业家评比相结合,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家通过设立奖教奖学基金等形式,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另一方面,要鼓励支持员工再教育,对取得相关学历、专业职称证书的员工,给予学习费用的适当补助,推动员工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职业技能以及文化素养;
目前,我市既有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又有跨国公司,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广大企业家要针对企业发展实际需要,在招引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兴办企业培训管理学院,传承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更好地培养企业自己的人才,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走在行业前列;
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既是教育事业的受益者,也是教育事业的参与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当好孩子“第一任老师”,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大家要多关心支持教育,多理解配合教师,为教师从业和学生学习营造更加良好的氛围。【比如,积极鼓励慈善总会、老促会、老科协、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结合自身职能,发挥组织优势,在关爱困难家庭教育、开展老区教育扶贫、推动科普教育宣传、培养学生人道主义精神等方面发挥作用,更好地关注、参与和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老师们、企业家朋友们、同志们,XX教育的过往,镌刻着一代代人辛勤耕耘的印记;
XX教育的未来,也将留下我们这一代人接续奋斗的一笔。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带着使命、带着情怀、带着责任,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水平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为打造“枢纽XX、科创新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