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全市统计工作会议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在全市统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坚定推进改革坚持依法治统
奋力谱写新时代统计事业新篇章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统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9年全市统计工作,明确2020年工作任务。下面,我代表市统计局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统计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围绕指示批示,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一是提高了站位。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就统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中央和省委又先后下发了一系列加强统计工作的文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去年先后X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学习中心组安排专题学习,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二是显现了成效。全市各县市区统计机构全面健全了“一局两中心”架构。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招聘了一批素质高、年纪轻的统计员,充实乡镇街道力量,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统计网络体系基本健全。
(二)紧扣参谋服务,监测分析精细精准。一是经济运行监测有准度。我们联合发改、经信、科技等部门建立了经济发展运行监测体系,做好了及时全面的动态跟踪、预测、预警服务。工业、农业、贸易、投资等专业统计,精准监测发展动态,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大量的统计信息。二是统计研究分析有深度。共完成统计分析及课题XX多篇,被党委政府及报刊媒体采用XX多篇次。三是民调和考核工作有亮度。全年围绕基层党建、公众安全感等社会关注的热点开展了XX多项民意调查,调查报告反响良好。客观公正做好了绩效考核、“省重点民生实事”、非公经济监测等多项考核数据评估认定工作。
(三)深化统计改革,数据质量提高提升。一是稳步实施了统计改革。进一步完善各专业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办法,建立健全了数据评估认定和反馈机制。进一步强化了GDP下算一级制度,完善了非公经济统计制度,扎实推进农业、园区、投资、能源等领域统计改革。绿色发展评价、文化产业统计和“三新”统计等工作逐步开展。二是切实强化了统计法治。市县两级党校将统计法律法规纳入主体班培训学习课程。开展了“数据造假、以数谋私”专项整治活动,全年共对XX家统计调查单位进行了“双随机”常规执法检查,市本级完成XX家,立案XX起,依法治统的氛围基本形成。三是着力提升了信息化建设水平。改造升级联网直报指挥中心和视频会议室,网络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为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经济普查数据处理提供了基础保障。统计数据中心建设项目纳入了“智慧株洲”建设。
(四)精心组织部署,经济普查有质有序。一是组织机构健全。市县均成立了强有力的普查领导机构和办公室,市、县、乡三级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签订了责任书,层层落实了足额的普查经费,全市选配XX多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构建了纵横交错的普查工作网络。二是业务培训全覆盖。通过多层次、多模式的业务培训,全市XX多名普查指导、普查员和XX多名“四上”企业统计员全部接受了严格的普查业务培训;
三是单位清查到位。我们采取分片包干指导、专项督查检查、随机质量抽查、专业负责审核等有效措施,严格按照“逐街、逐栋、逐层、逐户、逐时”的工作要求,开展了“地毯式”单位清查登记。单位清查结果显示,我市二三产业法人与第三次经济普查相比增长XX倍、企业法人增长XX倍、个体户增长XX%,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为正式普查登记奠定了基础。
(五)坚持部门联动,统计工作群策群力。各部门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联动综合治统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了统计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数据联审机制等,统计部门与财政、税务、市场、编制、民政等部门信息共享进一步深化;
与发改、经信、商粮、住建、文化等部门业务联动进一步紧密,财政、金经、银行、交通、住建等部门统计工作进一步强化,公安、人社、教育、卫计、科技等部门统计工作卓有成效,农委、畜牧、国土、林业、水利等部门进一步履行了统计职能等等,有力地支持配合了全市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正视统计调查体系诟病
(一)工作力量偏弱。一是人员编制难以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统计调查对象日益增加,特别是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以后,统计工作任务不断增加。然而,县级统计机构人员编制却变化不大,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县级统计部门的编制人数都是XX人左右,除去局领导、办公室、财务等后勤人员外,有的地方真正从事统计工作的专业人员甚至不足XX人,导致大部分专业人员身兼数职,有的甚至对接上级统计局、调查队3-5个科室的业务工作。受人员编制的限制,统计工作力量明显不足,统计能力与统计工作要求严重不匹配。二是综合素质难以提高。统计部门在政府工作部门中属于弱势部门,在人员招考、招聘时不是热门,有的岗位甚至难以招到合适人选,导致大部分县级统计机构现有人员都存在年龄偏大,有的甚至是乡镇领导为了进城而作为非领导职务安排进来的,这些人中大多数是初次接触统计工作,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真正成为专业人员,综合素质高、年富力强拥有高级、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二)统计地位偏低。一是统计部门影响不够。统计部门虽然是政府工作部门,但与其他政府工作部门相比不管钱、不管人、不管项目,也不直接为市场主体服务,属于非权势部门,社会各界对统计认识不足,有的人甚至不知道政府工作部门还有个统计局。因此,对统计工作不知晓、不理解、不支持,认为统计工作与自己毫无关系,对各种统计调查、普查抽查配合度差。二是统计数据质疑不少。由于统计工作业务性强,很多统计制度、指标解释与社会公众的感性认识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时而受到质疑,“被平均”、“被增长”的议论仍然不少。同时,一些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源头数据准确性不强,导致统计数据质量不高,有些不理解的人认为是统计部门在造假,对统计的负面评论时而有之。
(三)经费保障偏紧。一是公用经费严重缺乏。统计部门属于出名的“清水衙门”,工作经费完全靠财政安排,目前大部分县级统计部门的公用经费虽然都纳入了年初财政预算,但是由于预算少,仅能维持正常的运转,一些政策允许的干部职工福利保障难,又不能挤占项目经费和专项经费,影响干部职工的干事激情。二是专项经费保障堪忧。统计部门每年都要开展普查、调查、抽查,虽然国务院制定的相关条例明文规定地方各级政府要做到经费保障,但是有些地方由于财力较弱,安排给普查、调查、抽查的专项经费较少,有的甚至连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补贴都无法保证,严重影响普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执法难度偏大。一是执法力量弱。大多数县级统计机构都没有专职的统计执法队伍,绝大部分都是由相关专业人员兼职,统计执法工作只有每个月在完成统计报表后抽出几天时间兼顾一下统计执法。有些地方受编制行政限制,符合统计执法条件和检查资格的人数相当有限,导致执法人员的素质不强,业务不熟,影响统计执法工作正常开展。二是法制意识差。社会各界对统计法的认识不足,认为统计法是“软法”,多报、少报、拒报统计数据不会造成直接损失,法律制裁不重,导致守法意识不强。加之统计执法中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大多数只是警告,稍微重点的也只是小数目的罚款,导致统计违法行为时有出现。
三、精心安排、狠抓落实,扎实做好今年各项统计工作
(一)着力理顺统计体制。要切实强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借鉴国家统计局垂直管理调查队系统的办法,探索性建立县级统计机构由市级统计机构垂直管理体制,实行人、财、物由上级统计部门全部管理,进一步确保县级统计机构独立开展统计调查。要强化乡镇统计机构的管理,效仿公安等部门机构设置方式,试行乡镇统计派出制,进一步增强乡镇统计力量,确保源头数据真实可靠。
(二)着力强化依法统计。要强化统计执法认识,牢固树立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促进依法统计为目的,坚定信心,敢于执法,善于执法,严肃处理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为,确保统计数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要强化统计执法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一批执法生力军,经常性开展系统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统计业务和统计执法相结合的复合型统计人才,实现统计业务工作与统计执法工作的有效结合,做到执法检查与平时工作两不误、两手硬,形成执法检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着力加强队伍建设。要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对统计工作和统计部门的重视,在编制性质和数量方面给予适当倾斜,确保统计力量与统计任务不失衡。要围绕新时代统计工作的需要,有重点、有针对地引进、培养一批精通统计、精通经济、精通科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使他们成为基层统计工作的中流砥柱,着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能力较强的统计队伍。要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化,积极引导统计工作者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道德素养,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统计队伍。
(四)着力拓展服务领域。要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不断提高统计分析研究能力和水平,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紧扣领导决策的重点、经济发展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做好调研分析和预警监测,进一步增强统计分析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统计辅助决策的参考价值,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以及服务对象提供更优质的统计服务。要进一步丰富统计服务产品,在做精做优传统统计产品的同时,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开放更多的现代统计服务产品,将统计服务延伸到基层、到厂矿、到村组,通过高质量的统计服务彰显统计作为,让更多的人认知统计、了解统计、支持统计、参与统计,不断提高统计地位。
同志们,时代呼唤担当,梦想孕育希望。让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同心同德、真抓实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XX贡献统计力量!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