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讲话稿 > 在全市中医药发展大会上讲话(2022年)

在全市中医药发展大会上讲话(2022年)

来源:讲话稿 时间:2022-05-16 09:45:01 点击: 推荐访问: 中医药 中医药会议讲话 中医药健康管理培训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全市中医药发展大会上讲话(2022年),供大家参考。

在全市中医药发展大会上讲话(2022年)

同志们: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今年X月X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X视察调研,第一站就到了医圣祠和艾草企业,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关怀。总书记在X视察调研时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为中医药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今天召开全市中医药发展大会,主要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X视察调研时对中医药工作所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中医药大会、全省卫生健康大会和中医发展大会精神,安排部署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升站位,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际成效践行“两个维护”,开创我市中医药强市建设新局面。刚才,大会对一批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X中医药事业发展付出辛勤努力、作出重要贡献的全市中医药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刚才,X位同志从不同角度作了交流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X中医药事业的热爱,对当前大好局面的欣喜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讲得都很好,很有代表性,大家要互相学习借鉴,再创佳绩。一会儿,X还要发表讲话,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

一、坚定信心决心,切实增强中医药传承发展的使命感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打响X文化品牌,坚持“医、保、教、产、研、文、贸”七位一体,全面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城市,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中医药整体工作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提质扩容,发展强劲,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推动健康X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中医药产业初具规模。中药材种植全面铺开。全市中药材种植品种X个,种植面积X万亩,建成X个中药材规范化的种植基地、X个“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既保证了中医药产业发展原料供应,又发展了地方特色经济,助力了群众脱贫致富。中药企业发展壮大。拥有了以宛西制药、福森药业为代表的规模以上中药企业X家,获得GMP认证(优良生产规范认证)的中药企业达到X家,其中福森药业在香港上市,新三板挂牌中医药企业X家,全市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达到X亿元。艾草产业迅猛发展。“世界艾乡”品牌初步打响,X成为全国最大的艾产业种植、生产和销售基地,艾产品涵盖保健和衣、食、住、行等方面近X个品种,全国市场占有率达X%以上,年销售额达X多亿元。医养融合开局良好。实施X健康城重大专项,推进X健康养生园、X健康产业园建设,建成X个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规划X个中医药特色小镇,其中X个已建成运营,建成一个医养融合基地,社会中医养生保健机构遍布城乡。

二是中医药事业基础扎实。X年,我市在全国率先组建中医药发展局,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的“市中医药发展工作委员会”,出台了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为统筹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市县乡村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市现有中医医院X家,中医诊所(门诊部)X家,中医机构床位X张;
建成X个乡镇卫生院中医堂、X个综合医院的“X苑”、X个中医院治未病中心;
拥有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X名,国家级优秀中医药人才X名,中医执业(助理)医师X人;
X个县(市)区已有X个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三是中医药文化影响深远。X是医圣X故里和中医药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万世医宗”名扬天下,医圣精神光耀古今,医圣X已成为X鲜明的人文符号,声名远播国内外,尤其是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地影响巨大,每年有上万名国内外各界人士来此拜谒医圣、寻根问祖、游览祈福。我市成功举办了X届X医药文化节和X届X论坛,张伯礼、石学敏、唐祖宣等数十位中医界泰斗、国医大师、两院院士在此讲学论道、研学经方。我市中医药标志性工程医圣祠文化园建设启动实施,将打造一个集文物保护、收藏展览、文化交流、中医诊疗、研学体验、观光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初步确定为“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医圣馆(X馆)”,对进一步弘扬X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四是中医药“战疫”成绩辉煌。疫情伊始,我市快速建立中西医协同防治机制,在全省地级市中最早成立中医防治领导小组,最早公布中医药诊疗方案,最早提出艾预防措施,最大规模发放中药预防制剂,市政府投入X余万元,生产X万箱预防制剂,发放X多万重点人群,中医中药X%参与新冠肺炎防治,最大限度减少了重症率、降低了死亡率,中医药抗疫取得明显成效,受到了国务院督导组和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充分肯定。国医大师唐祖宣加入世界战“疫”,担任同仁堂境外新冠肺炎防治中医专家组组长,累计向X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中医预防方案。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X中医药的发展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应该说,我们还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与医圣故里的地位极不相称。

一是中医药竞争能力不强。中医药产业集聚水平低,科研能力弱,创新动能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比如,X宛西制药和福森药业虽是省内知名中药企业,但还没有进入全国中药企业X强,在规模、产值和影响力上与北京同仁堂、云南白药等中医药龙头企业差距还比较大。我市艾草种植面积全国第一,但艾加工企业普遍“散、乱、杂、弱”,在标准制定、地理标识、批号数量、市场知名度等方面,与毗邻的湖北蕲春县有一定差距。龙头医院带动能力不强,全市X家三级中医院综合排名均未跨入全省前列。

二是中医药服务体系不够完善。X中医医疗机构多、队伍大,但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供给不足。全市县级中医院仍有X家未完成迁建或改扩建,中医院软硬件设施普遍落后,西医院的中医科建设滞后、力量薄弱,乡镇、社区、村级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三是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匮乏。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级、省级名中医少,中华中医药学会X名常务理事、省中医药三大学会专业委员会中,我市均为空白。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梯队后继乏人,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中青年专家跟师学习的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一些老中医学术思想和老药工传统技艺面临失传。

四是中医药发展合力不够。相关部门职责不清,存在职能交叉、职责重叠和空白等问题。比如,在中药材种植、加工、认证、监管等环节,存在都管或都不管的情况。全市中医药工作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对《中医药法》和国家、省、市出台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执行不到位,有的县级中医药管理机构体制不顺、职能分散、人员不足,部分县存在分管副职只管中医,不管中药,实际工作脱节现象,无法形成工作合力。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警醒和思考,采取有力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党中央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X—X年)》《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X—X年)》等一系列重磅文件。总书记到X视察调研以来,国家、省对X中医药发展工作支持力度空前加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省政府副省长戴柏华、省政协副主席高体健等领导分别到X调研中医药发展工作,并提出明确的支持意见和要求。可以说,X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黄金机遇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决心,发挥比较优势,以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使命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机遇,以饱满的“精气神”,义不容辞地扛大旗、走前列,推动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二、突出工作重点,乘势开启中医药强市建设新征程

推动新时期中医药发展,必须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全市中医药资源优势,高举X文化旗帜,以培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X品牌为目标,坚持中西医并重工作方针,坚持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载体,重点在做强产业、发展事业、叫响品牌、建强队伍下功夫、求突破,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努力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医疗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

(一)以做大做强为要,打造千亿中医药产业

将中医药产业发展同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把中医药打造成产业链条完善、带动能力明显的支柱产业。争取到X年,全市中医药产值由X亿元增加到X亿元,到X年,全市中医药产值突破X亿元大关。重点推动实施“三大计划”:

一是实施宛药振兴计划。药材好,药才能好。中药材质量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中医药产业的振兴发展。我们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实施宛药振兴计划,全力打造“八大宛药”品牌,促进我市中药产业“种好药、产好药、造好药”。力争到X年,全市优质高效中药材种植面积达X万亩,建成X个高标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X个“定制药园”,中药材种植年产值达X亿元以上;
力争进入全国中药制药企业X强至少X家(X宛西制药、福森药业),年产值达X亿元中药企业X家(海王东森、汇博医疗),全市中药产业年产值达X亿元。强化龙头带动。以X宛西制药、福森药业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利用好“X现代中医药投资基金”,培育壮大一批本地新兴中药企业,开展新型制剂、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等产品研发,带动中医药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中药产业优化升级,催生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抓好标准化生产。要着力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培训,一定要推动中药材种植规模化、设施现代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有效解决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不规范、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加强市场监管。相关部门一定要严格依法加强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上市产品的市场抽检,严惩染色增重、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现象,不能让中医毁于中药。

二是实施艾产业倍增计划。按照总书记对发展艾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把艾草作为X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利用X-X年时间,使艾产业总产值由X亿元提升到X亿元,打造名符其实的“世界艾乡”。规范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地方、行业、企业标准体系,建设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加工、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应用为一体的艾产业链,培育X-X个超亿元龙头艾草企业,促进艾产业高标准、规范化发展。提升科技含量。完善产学研创新体系,鼓励创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加强艾制品深度研发和质量检验检测能力,提升艾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支持建设卧龙综合保税区艾草出口加工仓储产业园,吸纳精深加工企业集聚,实现产业链向高质攀升。加强宣传推广。加强医疗机构标准化灸疗中心建设,推进艾产品和灸疗服务进宾馆、进景区、进商超。办好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创办国际性灸法论坛,打造集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为一体的行业盛会。

三是实施“中医药+”计划。全面落实《X市康养产业发展规划》,以人的全生命周期中医药健康服务为核心,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养生”产业。普及推广推拿、按摩、艾灸、拔罐、刮痧、药膳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将中医“治未病”服务融入基层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内容,培育一批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知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发展“中医药+康复”产业。发挥中医药强大的特色康复功能,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在二级以上中医院设置康复中心,在其他医疗机构推广中医康复方案和康复技术。发展“中医药+养老”产业。抢抓“银发经济”发展机遇,在紫山、麒麟湖、鸭河区域规划建设疗养、护理、旅游、养老为一体的中医药特色健康养老机构,发展以中医调养为主的社区、互助、旅居等养老服务新模式,打响X健康养生特色品牌。

(二)以人民健康为本,打造全国中医医疗高地

中医药来自于人民,又以“简便验廉”的特点广泛造福于人民。我们要立足服务人民健康,打造全国中医医疗高地,全力

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

一是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要坚持强弱项、补短板,不断完善提升市县乡村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X医专附属中医院和XX医院创建成“三甲”中医院,所有县级中医院全部达到“二甲”中医院标准。加快市中医院新院区建设,打造基础设施一流、X学术特色突出、“医教研养”一体融合发展、全省地级市领先的一流中医院。由市县中医院牵头,打造高质量、紧密型的中医医疗联合体、中医医疗共同体和中医专科联盟,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落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建成X个中医药服务示范村卫生所(室),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内涵质量和规范化水平。

二是积极推进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一个地区专科水平和医疗水准的象征。我市申报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工作已经启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指定中国中医科学院和X市中医院联合,共同申报建设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要尽快做好领导小组成立、支持政策制定、框架协议签订等前期工作,加强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合作对接,推动望京医院技术、管理和品牌“三个平移”,实现我市中医院的整体实力提升。积极向国家、省有关部门汇报对接,确保列为国家第三批试点,将我市打造为中医医疗水平一流、辐射豫鄂陕毗邻周边区域的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

三是加快中西医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全市各级卫生健康、中医药发展部门要统筹考虑中医、西医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规划布局,建立中西医协同诊疗机制,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将中西医结合工作成效作为今后医院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中医医院要以扩规模、创品牌、提效益为目标,全力推进国家级、省级、市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树名医、立名科、创名院,以名医带名科,以名科创名院,不求齐头并进,但求一枝独秀。西医院要加强“X苑”等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建设,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联合科研,“宜中则中、宜西则西”,使中西医各施所长,造福百姓。

(三)以传承精华为魂,打响X文化品牌

X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符号和旗帜,塑造独具特色的X文化品牌,是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历史重任,也是提升X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战略选择,我们一定要传承好、研究好、弘扬好,把X文化品牌作为X的一张靓丽城市名片推向全球、走向世界,做到无愧前人、不负来者。

一是建强X文化载体。医圣祠是中医祖庭,是X文化的“根魂神韵”所在。我们要以对医圣尊崇、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压实工作责任,加强调度督导,加快工程进度,确保X年完成项目一期建设,高标准编制二期建设规划,学习先进,吸收精华,汇集多方智慧,把医圣祠文化园打造成为X文化地标、全国中医药文化精品工程。今年要承办好X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主题宣传活动,务实办好第X届X医药文化节和第X届X论坛,办成有规模、有影响、高规格的X文化交流大会、中医药新产品博览大会,以此推动X文化远播海内外。

二是拓展X文化内涵。深入挖掘X文化的内涵,立足中医药文化“仁、和、精、诚”的核心价值,寻找医圣X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勇于创新的崇高思想和救死扶伤的优良医德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点、同频点、共鸣点。要综合运用好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手段,达到“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与国家、省高端文化传媒资源合作,学习借鉴《唐宫夜宴》《祈》的成功经验,打造一系列制作精良、震撼人心的文艺作品和影视剧,向世界讲好医圣X和中医药的故事,以X文化的深化拓展和广泛弘扬,助推医圣X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元素和符号。

三是传承X学术精髓。深入开展X医学文献和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推进中医药古籍文献数字化,创新发展X方、药、针、灸理论体系和应用,提升X“X宛医流派”学术理论和临床应用水平。实施“杏林寻宝”行动,开展民间中医特色疗法收集、整理、评价及推广工作,挖掘整理传统中药炮制、制剂技术工艺,形成统一规范并传承推广。鼓励具有突出价值的民间传统中医药文化表现形式、中医药特色疗法、技术工艺申请中医药传统知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以人才创新为基,打造专业化中医药队伍

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永恒主题,X是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我们要把创新鲜明的写到旗帜上,以人才创新推动发展,打造专业化的中医药从业队伍,种好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田,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是创新高校教育。以恢复重建X国医大学为契机,深化全市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突出办学特色,创新办学模式,培养X学术精英,探索中医药特色教育“X模式”。X国医大学复建办、市教育局、中医药发展局等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加紧向上对接,加快审批进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大学新校区。要瞄准“双一流”大学目标,下大力气引进院士专家、学科领军人物等一流人才,壮大师资力量。加强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汇报对接,争取依托X国医大学组建“中国中医科学院X分院”。

二是建强科研队伍。加大中医药科研投入,加快推进国家、省级中医药重点实验室、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科创平台建设。积极承担国家、省高水平科研项目,加强X原创理论创新及中医药的现代应用研究,加快X方药和针灸技术在重大疾病、疑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临床应用。鼓励和支持中医药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推进中医药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建强全市中医药科研队伍。

三是培育人才梯队。到X年,我市力争培养国家级名中医X人,省级名中医X人,经方高级人才X人,中医药骨干人才X人。实施中医药青苗人才计划。探索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基础诊疗能力训练,提升中医医师临床学术水平,培养一批中医药青苗人才。着力办好“X书院”。创新办院模式,培养一批扎根X大地的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经方骨干人才,夯实中坚力量。实施X育才工程。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梯队和后备团队建设,选拔造就一批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全国名中医、省名中医等。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完善师带徒制度,规范师承教育的资质、形式、考核等要件,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

三、创优发展环境,全面激发中医药新时代发展活力

当前,X中医药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我们要从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社会氛围三个方面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优良环境,激发中医药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为X中医药强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坚持优先发展,摆上突出位置。深入实施中医药优先发展战略,把中医药作为大民生、大产业、大事业来抓,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篇布局,制定发展规划时优先考虑、推进项目建设时优先安排、配置公共资源时优先保障。要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绘出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划出硬杠杠,确保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顶层设计不偏、底层逻辑不乱、底线思维不穿。要把中医药优先发展战略贯彻到医保、医疗、医药改革政策的各个方面。比如,健全符合中医诊疗特点的医保管理和支付方式,完善鼓励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的医保政策,适当提高中医药服务的报销比例,降低起付标准,使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的“简便验廉”,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二要完善体制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全面落实《中医药法》关于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的规定,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上下左右联动、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推进新格局。各县(市)区要抓紧成立中医药发展工作委员会,明确专人,统筹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避免工作脱节和推诿扯皮;
做实中医药管理机构,强化力量配备,理顺工作体制,完善协调机制,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聚焦工作重点,制定任务清单,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合力。要完善督导落实机制,全面落实落细“X”工作制度,建立完善明确具体、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完善督导、考评、激励和问责机制,调动一切力量,激发各方潜能,强化落实问效。对这次大会确定的重要工作,要跟踪问效、定期考核,适时引入第三方评价,确保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三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坚持规范发展。加大《中医药法》及相关政策宣传、培训力度,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推进中医药发展。坚持扶持与规范并重,既打开大门,又守牢底线,既遵循中医药自身规律谋发展,又最大限度地激发活力。依法严厉打击以敛财为目的虚假宣传、打着中医旗号谋财骗财等损害中医形象的违法行为。二是创优发展环境。研究出台我市中医药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优惠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实行联审联批、限时审批、容缺办理,压缩审批事项,提升审批效率,打造办事不求人的高效政务服务环境。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当好摻鹋频晷《,躬身入局、大员上前,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全力支持好中医药企业在医圣故里发展壮大、开花结果。三是普及中医药文化。在入市口和城区设置X文化标志,建设一批中医药主题公园、中医药示范街、中医药文化角,营造医圣故里浓厚X文化氛围。综合运用传统和新媒体资源,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加大对X名医、名院、名科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事关X发展大局、事关人民健康福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全市上下乘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调研X的东风,按照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大的工作力度、更实的方法措施,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拼搏进取,大力弘扬X文化,重振杏林芳华,不断开创X中医药传承创新、振兴发展新局面,确保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厚爱和殷切期盼!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