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讲话稿 > 2022年在纺织行业两会代表委员座谈视频会议上讲话

2022年在纺织行业两会代表委员座谈视频会议上讲话

来源:讲话稿 时间:2022-08-26 11:40:03 点击: 推荐访问: 两会 两会1000字心得体会 两会2020心得体会1500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在纺织行业两会代表委员座谈视频会议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2022年在纺织行业两会代表委员座谈视频会议上讲话

在2022年纺织行业两会代表委员座谈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确定方向笃行,创新稳中求进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很高兴在满目生机与满心期待中与大家云端相聚、交流观点,期待各位代表委员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千秋伟业、百年风华,过去的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总结。我们隆重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纺织行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为稳经济、保民生、促就业、防风险作出了突出贡献。

波澜壮阔,气象万千,2022年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崭新起点,我们即将迎来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在这个关键时点,行业如何以更高质量的发展,彰显历史担当与时代价值,需要我们从现实与趋势出发,寻找未来方向。

一、立足发展现状,问题导向,找到现实瓶颈

2021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纺织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取得了新成效,做出了新贡献。

稳定经济大盘,行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2021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速较×年回升×个百分点。纺织业和化纤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和×%,高于全国工业的平均水平,产业链超六成环节生产实现平稳增长。2021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
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
营业收入利润率为×%,达到×年以来最高水平。

推进共同富裕,行业是解决民生与美化生活的基础产业。根据最新国民经济统计公告数据显示,2021年,全社会口径化纤产量同比增长×%,纱增长×%,布增长×%。纺织产品为拉动内需增长、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做出积极贡献。行业是小微民营主体创新创业的重要空间。纺织行业中小微型企业占比达到×%,小微型企业占比达到×%。行业的平稳运行有效带动了全社会×多万的直接就业人口,成为稳就业的重要力量。产业的梯度转移有力推进了区域协调发展。2021年,中部省份纺织业投资、西部地区化纤业投资增长亮眼,如湖北、湖南纺织业投资增速达×%、×%,四川、贵州、青海、宁夏等地化纤业投资增速均超过×%以上。行业的集群化发展也有力推进了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服务新发展格局,行业是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2021年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为×亿元,同比增长×%;
全国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较×年提高×个百分点。从出口市场看,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创历史最高水平,总额达×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服装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为×年以来最好水平;
纺织品出口×亿美元。行业的平稳运行为外贸稳定和出口创汇做出重要贡献。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明显提升,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成效显著。

态势可喜,但未来仍有压力。受多重因素影响,当前产业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一些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产业生态稳定的问题。产业发展呈现明显分化态势。一方面,大中小企业分化加剧,中小微企业发展压力较大。调研显示,×个重点集群内×万户企业中有×万户为规模以下企业,2021年营业收入同比仅增长×%,利润总额同比减少×%,而同期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和×%。另一方面,产业链各环节的分化情况也愈加明显。中下游由于市场需求低迷、价格传导机制不畅等原因,盈利水平显著低于产业链上游。环保政策约束加大,也使得印染等产业链关键环节面临较大压力。行业需要着力平衡好产业链间、大中小企业间的关系,保障产业生态稳定。

市场需求不振的问题。需求不足是行业面临的现实压力。从国内看,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恢复。2021年我国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占到人均消费支出的×%,较×年下降×个百分点。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的增长水平明显低于疫情前水平。从供给端看,行业供给还不能充分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从国外看,受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影响,我国对发达经济体纺织品服装出口存在不确定。2021年我国向欧盟、日本出口纺织品服装金额同比分别减少×%、×%。随着越南等东南亚地区的产能恢复,出口订单向我国集中回流的趋势有所减弱。如何激发市场活力、稳定产业外贸是行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产业要素供给的问题。纤维原料的供给安全面临压力。纺织行业是石化产品的重要应用领域,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在棉花、羊毛、亚麻等一些天然纤维领域,我国也严重依赖进口。保障原料供给安全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而当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也成为行业平稳运行的重要挑战。融资渠道不畅、招工难用工贵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观。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突破要素供给的堵点。

数字化转型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数字经济在消费端已经实现了高度应用,但在生产、运营等环节仍处在探索与起步阶段。不同企业间数字化呈现发展不平衡态势,甚至存在数字鸿沟逐渐扩大的情况。另一方面资源建设存在不充分的问题。虽然大量行业数据在生产过程中积累,但对生产效率提升作用显现不足。比如作为产业发展人工智能的基础,行业数据集非常缺乏。资源与平台建设空间巨大。

二、理清内外形势,顺应潮流,找到工作方向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的相互叠加,世界进入了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发展的前景依然混沌不明。

疫情仍是影响全球经济的重要变量。疫情的变异与反复、疫苗的短缺与不均,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脆弱性。不同国家在防控政策上的分歧与差距,也在形成新的不确定。例如在全球大部分国家仍在强化疫情防控,而英国已经宣布解除现行新冠限制措施。

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疫情期间的大规模财政刺激使得全球债务风险、信用风险等不断累积。全球已有近一半低收入国家陷入债务困境或面临高风险。面对通胀压力,主要经济体加息缩表的预期在加大。新兴市场的资本外流、货币贬值等风险不断加大。这种传导机制将对全球供应链稳定、市场信心造成冲击。

地缘政治对产业的影响更加深刻。大国博弈正成为影响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风险源。当前俄乌冲突不断升级,不论是美欧宣布对俄发起SWIFT制裁,还是俄战略威慑力量进入特殊战备状态,俄乌冲突正在通过能源、贸易、金融三大传导渠道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仍在加剧,美国通过涉疆法案阻止×制造进入美国市场,正在严重损害产业的正当利益。

全球各种风险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整个外部环境空前复杂。产业只有增强风险意识,把握好发展的窗口期、战略机遇期,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1.要把握文化自信树立的窗口期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走向繁荣的重要标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也是文化自信确立的过程。一方面表现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传承。比如汉服热、文博热、非遗热等,中华传统文化正以系统化方式汇聚起价值洪流。报告显示,2021年,B站国风爱好者人数超过×亿。另一方面表现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中国设计、中国产品、中国创新等当代实践,正在受到世界更多的关注与认可。以游戏为例,2021年第三季度,美国手游畅销榜Top×中,有×/×来自中国。2021年TikTok超越谷歌成为全球互联网访问量最大的平台。新经济、新平台的发展也在进一步展现中国文化的可亲可爱之处,中国的生活方式、文化创新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传播与推广。新渠道成为新品牌崛起的加速器。

历史地看,每一次国家实力的调整都会带来文化中心、时尚中心的变迁。当前文化自信正在加速转变为产品自信、品牌自信,构筑着中国时尚的影响力与话语权。新生代消费者也在拓宽中国时尚的价值区间。不论是投资逻辑下奢侈品的持续涨价,还是对NFT、元宇宙等参与热情的高涨,一些市场的热闹与躁动之下,隐藏的是消费观念、价值观念的深刻改变。文化的金融属性和投资属性在不断强化;
新一代的消费者更能够为体验经济、虚拟经济、创意经济买单。调研显示,×后在奢侈品消费人群中的数量已经占到半数。作为在国家崛起中成长的一代,新消费群体具备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赋能产品的价值空间正在打开。行业要把握文化自信确立的历史机遇,适应消费市场新的变化,做好对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释放其中蕴含的巨大价值。

2.要把握共同富裕成为核心逻辑的窗口期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人民生活的大幅改善正在形成产业发展的强大势能。由于历史、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差异等原因,我国城乡间、区域间发展和收入差距仍然明显。数据显示,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的×倍;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个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要缩小城乡差距,捅破城乡经济的“窗户纸”,实现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根本途径就是要推动城乡的产业衔接与转换。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域延伸。”在政策引导下,人才、资本、技术等优质要素资源开始从城市加速向农村汇聚。目前,中国纺联在全国试点的纺织产业集群有×个,企业总户数超过×万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万户;
就业人数超过×万人。县域和乡镇是纺织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将产业融入以县域经济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推进乡村市场的要素流通和产业结构完善作用显著。

从区域发展看,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都在发展纺织行业。纺织行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关联,具有很强的就业带动效应和产业延展性,行业的发展对于弥合区域差距意义重大。数据显示,我国×%的纺、织、染、绣、印和民族服饰等非遗项目资源集中在西部少数民族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非遗产业对于带动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具有广阔空间、特殊价值。以民生产业服务民生改善,以产业特色带动特色区域,行业要融入共同富裕的历史大势,服务共同富裕的共同愿景。

3.要把握全球产业格局重新调整的窗口期

尽管疫情下面临复苏压力与发展波折,但整体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依然是产业发展的空间所在、潜力所在。联合国数据显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在世界城镇化进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到×年,全球超过×%的城镇化增长都将来自亚洲和非洲。这将为行业带来巨大的消费潜力和投资需求。近年来,区域、双边贸易协定的签订在进一步激活新兴国家的市场空间。如RCEP协定的生效就将大幅降低亚太区域内的贸易投资壁垒,各国对中国纺织品的自由化承诺超过了×%;
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也将有效推动中非纺织服装产业的全方位合作,助力双方的互利共赢。作为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我们要充分利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调整的历史机遇,高质量建设更加紧密、高效、互利共赢的产业合作体系,加快畅通国内国际循环。同时,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跨境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万亿元,增长了×%。面对全球产业链的深刻调整,我们需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以更加多元化的思路,开拓新市场、拓展新渠道。

4.要把握数字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窗口期

数字经济是畅通经济循环、激活发展动能、增强经济韧性的强劲引擎。数据显示,×%的县(市)明确提出将数字经济作为未来转型的主要方向。纺织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城镇,占到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以上,聚集了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将集群发展融入区域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化解转型动力与能力不足的问题,具有更高效率。

要关注东数西算的政策机遇。集群发展、产业转移在与传统要素和市场需求变化相匹配的同时,也在与数据要素的汇聚、数据集群的发展相耦合。东数西算工程通过算力枢纽、数据中心集群的建设,能够有力带动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投资与发展。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西部未来发展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的基础更加夯实。这赋予了西部更好承接中小企业转移的能力和更高起点建设产业集群的可能。

要关注互联互通的价值潜力。数字经济具有网络效应。参与主体越多,产生价值越大。纺织行业业态丰富、产业链长,企业间数字化差异巨大,数据兼容与集成是大问题,这极大阻碍了行业数字转型的质量与效率。推进数据的标准化与集约化,发展中立可信的平台经济,将有助于充分发挥海量数据与丰富场景的优势,实现更安全的发展。

要关注前瞻应用的发展趋势。IDC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大数据储量是×年的×倍。从基础设施到产业规则,从商业模式到价值形态,数字创新呈现高速迭代的态势。适度前瞻性布局将有助于行业捕获未来空间。比如零散数据在集成后能清晰展现成本、供需等行业敏感信息,工业互联网安全方面需要提前布局。比如虚拟偶像、NFT、元宇宙等数字创意已成为资产形态,有机构预测这将带给时尚行业×亿美元以上的收入。行业发展也应予以关注。

5.要把握绿色发展模式快速形成的窗口期

绿色发展作为全球共识,开始深刻影响产业的成本结构、竞争优势与价值逻辑。×月×日,欧盟委员会提出《企业可持续尽责指令》,纺织品、服装产品的制造与批发贸易是重要领域。跨国公司也在通过供应链管理传导着绿色主张。从国内看,绿色发展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不断深化、细化。比如,浙江省将碳排放强度纳入了“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指标体系;
江苏省设立了首批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
山东省将绿色发展情况作为获取财政资金的先决条件等。规则的完善是多方博弈的过程。目前仍处在规则的形成期,行业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反馈。

作为与消费者紧密联系的产业,纺织服装行业直接向社会传递着价值理念,是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的先导产业。行业企业在社会责任管理、清洁生产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引领等方面走在时代前列。近期摩根士丹利就将波司登的ESG评级从“BB”级上调至“BBB”。整体看,行业企业在绿色转型上依然面临挑战。特别是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识与能力普遍不强,在政策解读和金融工具使用上存在短板。而一些环评与能评指标、技改投资门槛设置太高,使得纺织企业不能真正参与其中。化解这些问题需要多方努力。

创新要素与市场资源正向绿色经济加速集聚,但绿色技术架构与消费市场仍不成熟。同一场景多种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并存,绿色技术与产品普遍存在研发周期长、投入成本高、应用成本高、产品稳定性差等问题。消费者的绿色意识正在觉醒,但从意愿到行为仍有距离。而绿色产品概念丛生,标准不清晰,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消费意愿。绿色转型存在一定的创新风险和市场风险。要实现绿色供给与需求的良性循环,一方面需要帮助企业提升绿色产品供给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消费者教育和市场培养。击穿阈值需要持续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6.要把握创新驱动发展的窗口期

R&D经费超过GDP比重×%的×多个国家,以全球×%的人口创造了×%的GDP总量。创新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和价值源泉。

价值源自跨界融合。产业创新不再是一座孤岛。科技与设计创新集成,工具与平台升级迭代,多元化、异质性的创新要素融合重构,成为产业实现指数型增长的驱动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凝聚了基础科学、生物技术、纳米技术、装备技术等多领域的智慧与创意;
产品设计、染织设计与人工智能的融通并行,推动着纺织产品功能提升和内涵丰富。融合创新需要打破界限、集成资源。比如美国的未来产业研究所就是通过平台推动创新生态系统的“界变”。行业应加快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构建纵向加深、横向拓宽的创新体系。

价值源自市场需求。重大创新往往源于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的认知与解决。消费需求的发掘正成为产业发现创新信号、凝练创新问题的重要途径。应用场景的延展与细分正在催生新的品类、新的产品。比如在冬奥会的场景下,催生出了零碳排放火炬、特种“保密网”、短道速滑“战袍”等一系列“冰雪黑科技”产品。当前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万物可织的时代。从医疗卫生到安全防护,从国防建设到道路设施,行业市场边界不断拓展。行业要从解决社会痛点和美好生活需要出发,以场景驱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类、新模式的涌现。

价值源自基础能力。“从×到×”的突破可以牵动全产业链的创新。目前,行业在基础材料、基础理论、基础软件、基础装备上依然存在短板。比如己二腈、生物基PET等纺丝原料助剂,对位芳纶等高性能纤维的高端产品及其生产装备高度依赖进口;
在实现产品设计、视觉传达等领域的工业软件与基础平台依然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基础能力的突破需要创新要素全方位、长期性的投入。而一些高精尖领域市场专业化程度高、市场窄,国外产品已经占据了垄断地位。国内企业在追赶阶段单纯靠市场拉动很难形成有效循环,基础创新需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

7.要把握人口结构性变化的窗口期

人口的变化决定着劳动供给和市场需求,影响着创新能力和发展空间。2021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仅为׉,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五年下降,×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国际深度老龄化社会划分标准。少子化、老龄化趋势加速,人口数量红利正在褪去。近×年,纺织服装等×个行业的工资薪酬增速快于净利润增速。行业需加强技术改造和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就业、消费、利润的良性循环。

适应人口流动状态的变化。一是产业间流动。受就业观念和收入分配影响,劳动力正加速从制造业流失。人社部统计2021年四季度“最缺工”的职业中,×%属于生产制造类。行业吸引力不足、高端人才缺口加大将制约行业未来发展。二是区域间流动。我国人力资源持续向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聚集。而支撑产业集群集中的城镇和承接产业转移的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流失问题严峻。河南和安徽等劳动力大省近年也陷入“用工荒”、“招工难”的困境。人口流动也催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据统计,×年全国有×万留守儿童,其中父母均在外地的占×%。我们要推动产业的高质量、集群化发展,实现人口流动与产业发展的协同。

适应人力资本结构的变化。我国人力资本不断丰富。预计我国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将首次突破千万。《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2021》显示,中国人才竞争力排名上升至世界第×位。2021年,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人才红利逐步显现。而制造业技能型人才缺口却呈扩大趋势。×-×年,我国理学本科毕业生占比从×%降到×%,而英、美分别增至×%和×%。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预期与选择。高校中制造业相关的专业很多成为冷门、“天坑”。有调查显示,2021年只有×%的理学毕业生与×%的工学毕业生倾向技术岗位。这种趋势正在影响未来行业人才的接续,我们需要为此做出努力。

三、确定工作重点,面向未来,找到发展抓手

新形势下,保持行业平稳增长,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纺织行业将以此为指引,系统推进科技、时尚、绿色的高质量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1.找到立足点,完善生态与能力,保障产业稳健发展

要完善产业生态。形成“草灌乔”产业矩阵,营造大中小融通、上下游协同的产业生态,为稳定市场主体,保障民生就业发挥积极作用。优化行业公共服务,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活力和经营效益。推动产业集约化发展,支持行业园区建设,推进相关企业向园区集聚,加快培育“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引导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向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集聚。深化产融合作,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要夯实制造基础。要进一步加强与中央及地方政府部门的沟通,在宏观产业政策层面和地方经济发展层面,巩固制造环节的核心地位。不断强化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做精、做专、做实、做强制造。提升产业制造基础能力,强化纺织全产业链精细化加工能力,提升纺织、非织造、复合等成型技术。加大对关键领域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适当放宽印染等技改投资门槛。引导帮助行业企业深耕细分市场。完善全产业链制造体系,推动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安全化转型升级。

要注重风险防范。围绕产业链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锻长板。要把原料等初级产品保障作为行业战略性问题来对待,增强国内保障能力,优化全球资源配置和布局。发展煤制化纤原料技术、生物基化学纤维技术,保障纺织原料供应安全。树立底线思维,把安全发展贯穿产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强产业安全风险预警与研判,提升防控能力。密切关注国际地缘政治变化,持续关注国际贸易和政策风险,防止国际资本异常流动对产业稳定造成冲击。要把“×问题”放在产业安全大局中考虑,扩大×棉花及其制品国内消费。

2.找到平衡点,把握节奏与力度,实现产业创新引领

发挥科技创新的引擎作用,平衡好基础创新与应用创新。在推动以应用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聚焦战略支撑、自主可控,探索形成以基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新道路。强化基础研究和“从×到×”的创新,重点围绕高性能纤维等纤维新材料及装备、高端产业用纺织品等先进纺织制成品与装备、纺织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等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完善科技创新生态,强化产学研用创新合作,推动行业创新平台建设和发展。探索行业学会协会推荐和参与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路径。引导技术转移与流通,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能力,加强行业核心技术与关键环节的专利布局。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基础通用和产业共性技术标准的制修订。

坚持双碳目标的战略导向,平衡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系统工程、复杂工程,不是齐步走,不能一刀切。比起产业间的简单比较,更科学的是与产业内的国际先进对标;
比起单一指标的直接衡量,更科学的是综合发展阶段与产业实际的系统评估。要按照科学规律、市场规律稳步推进产业链各环节的绿色发展。对于印染等关键领域,应加大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
对于重点高性能纤维项目,应适度给予能耗指标和绿电配给的倾斜。完善绿色标准与认证体系。推动节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绿色共性关键技术和相关设施装备攻关与应用。强化公共服务和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对政府决策、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减碳领域的服务能力。引导企业参与碳交易及分配,用好绿色金融工具。

强化数字经济的系统支撑,平衡好区域布局与产业布局。强化顶层规划与全面统筹,以产业集群数字化建设为重点,促进产业数字转型与区域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利用东数西算等政策机遇,进一步优化产业生产力布局。推动设立国家数字化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中心,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完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行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生态聚合型平台,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扩大数字化覆盖面和渗透率。强化工业大数据开发与应用,推动产业全流程、全场景、全触点、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产品化与服务化。深耕产业场景,强化AI、VR等技术的创新应用,推进平台化设计、精益管理、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发展服务型制造,打造柔性供应链。

3.找到结合点,衔接国际与国内,延展产业发展空间

进一步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顺应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优化产品供给体系,加强流行趋势研究、新材料技术、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从源头打造中国时尚的原创性优势,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以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用纺织品为重点,拓宽纺织产品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交通工具、航空航天和军民融合等领域的市场空间。进一步加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标准化建设。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工业设计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本土品牌软实力和时尚话语权建设。聚焦“大师、大牌、大事”,推动中国国际时装周等平台的发展,强化各细分领域设计师、时尚大师、大工匠的培养塑造。加快发展自主品牌,探索新的方法论推动传统品牌焕新与再造,助力新品牌衍生与崛起。推进行业企业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新模式新业态规范发展。探索打造“中国纺织服装品牌消费节”,发挥行业专业化展会平台的现有资源优势,更好打通B端与C端。加强投资预期引导和消费者教育。

进一步打造国际竞合新优势。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重构。在深化传统市场开发的同时,开拓新兴市场,打造更加多元、更加高效的贸易市场格局和产能合作体系。充分用好RCEP协定、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等协议带来的发展机遇,引导行业企业有效开展与东盟、非洲等成员国企业的投资与商贸合作。围绕专业性与影响力,加强行业国际展会模式创新和内容创新。支持规范化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鼓励企业发展海外仓、海外分市场,把握区域消费市场扩容升级新机遇,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主动扩大关键原料、重点装备、核心技术、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端制造领域,满足国内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需要。鼓励企业通过并购、控股、战略投资等多种方式进行全球化布局。增强海外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强化行业组织、企业间的国际合作,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4.找到落脚点,统一人权与发展,服务共同富裕大局。

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作为民生产业,行业要在推动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持续改善民生、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推进社会和谐。

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升供给能力,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和消费升级需求,使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要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充分发挥纺织服装产业链长、层次多的特征,保障行业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将产业的生态多元性转化为对就业更大容纳力。改变行业认知,提升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推动人才资源与产业升级间形成正反馈。积极推进产业升级,丰富工作内容,使行业工作更适合年轻人的就业偏好。完善劳动力供需双方信息发布和对接服务,推进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要进一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保障劳动权益,改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待遇。行业×多万从业人员中,女性超过×%。促进企业的性别平等,加大对女性员工权益的保护,意义重大。要着力化解女性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和托育难题,为女性创造更包容的从业环境。开展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推动行业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破解企业用工难题。

要将产业发展融入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推动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区域联动、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以现代化、数字化、低碳化的产业集群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全面乡村振兴。加快培育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充分发掘中西部地区、边疆地区的特色与优势,推动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提升平衡性与协调性,发挥东部沿海产业的引领优势与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加强产业协作在对口支援中的作用,将产业合作重大项目作为牵引,带动产业链配套环节有序转移,以产业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山海远阔,志以奋争赋流年;
人间值得,织就锦绣表初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

让我们中外求索,立足中国与全球,致广大、尽精微;

让我们内外兼修,聚焦科技与时尚,笃根本、求实效;

让我们德业竞进,布局绿色与数字,应当下、向未来;

勤而不辍,进则有为。让我们在一起,向前进,以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