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对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发挥党的先进性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内和谐”也成为我党在建党理论上的一次重要创新。党内和谐是反映党内关系和党内整体运行状态的政治范畴,是党内关系融洽、思想统一、生活健康、党的建设和各方面工作运行有序的综合体现。实现党内和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党内生活的多个方面着手,其中,思想和谐是关键。只有党内在思想上的实现了和谐,党在建设中的其他环节及党内各种关系的和谐才有了思想基础和理论保障。
一、思想和谐是实现党内和谐的首要前提
(一)思想和谐是无产阶级政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所谓思想和谐。其实质就是指全党上下要在理想信念、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执政宗旨、执政理念等思想观念上以及对党自身建设的重大战略和方针政策的理解上达成高度共识。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有组织、有政纲、有一定政治目标的具有阶级自觉的政治队伍”。与一般的行政组织不同,政党首先是“主义”的结合,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毛泽东就曾提到,“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一个政党组成的逻辑起点,科学的指导思想是政党行动的指南和凝聚党心的旗帜,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是政党发展的条件和不竭动力。“全党政治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信仰上的坚定,是全党组织上、行动上的统一和具有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前提和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的和谐是无产阶级政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具有共同信仰和奋斗目标的先锋战士自愿结合的政治组织。党内的思想和谐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来武装全党党员,使得广大党员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以思想和谐促进党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思想和谐在实现党内和谐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建设党内和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思想和谐、组织和谐、作风和谐、行动和谐等多个方面着手。其中,思想和谐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灵魂和基础,对实现党内和谐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首先,思想和谐是组织和谐的基础和保证。列宁说过:“没有思想上的统一,组织统一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党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而民主集中制和纪律的执行,必须依靠党在理论上的正确,依靠全党同志在思想上的一致和坚强的党性原则。只有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实现思想上的和谐,才能使每一个党员正确地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巩固和发展党的团结和统一,最终实现党内在组织上的和谐。其次,思想和谐与否直接决定着作风是否和谐。党的作风是稳定的反映党的特征和品质的整体精神面貌,它既表现在党的思想作风和学风中,也表现在党的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中。作风和谐实质上是思想和谐的外在表现。党内作风中存在的一切不和谐现象,如思想上因循守旧、脱离实际。工作中不负责任、弄虚作假,生活中贪图享受、贪污腐化等,从根本上说,都是首先由理论水平不高、宗旨观念不牢等思想上的不和谐引起的。因此要实现党的作风和谐、树立党的良好形象首先就要实现思想和谐。再次,思想和谐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着行动和谐的实现程度。恩格斯说过:“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这就是说,人的一切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按照这一规律,党的行动,即作为执政党功能的发挥程度好坏,最终取决于党在思想上先进性的实现程度。
(三)历史实践证明思想不和谐是党内不和谐的总根源
纵观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事实证明:党内思想和谐对党的发展至关重要,思想和谐时,党就有战斗力,革命和建设就会顺利;思想和谐状况不好,革命和建设就会遭受挫折、陷入低谷。民主革命时期,党有过两次大的挫折,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党的思想路线出现了偏差。遵义会议后,党的思想路线重新回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尤其经过党内的整风运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在全党普及,从此,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国内情况和党内矛盾作出了错误的分析和估计,导致党在指导思想及一系列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出现了连续的偏差,给党的建设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也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受到严重阻碍。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从根本上纠正了过去的“左”倾错误,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恢复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发展才开创出了崭新的局面。不仅我党的发展历史如此,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执政的共产党纷纷下台甚至走向瓦解,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还在于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抛弃了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造成党内思想的极端不和谐,使党完全丧失了精神支柱和理论基础。历史的实践证明,思想不和谐是党内各种问题与矛盾的总根源,克服和消除这些问题与矛盾,实现党内和谐,要首先从解决思想上的不和谐着手。
二、新时期党内思想和谐面临的困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党的思想和谐面临着巨大的冲击。江泽民同志就曾指出:“面对国际国内新情况新问题,要真正把一些道理向干部群众讲清楚,不那么容易;干部群众接受的信息也很庞杂,思想十分活跃,要真正把他们的思想统一起来。也不那么容易。”概括来看,这种不和谐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理想信念的动摇。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有人悲观地认为共产主义“虚无缥缈”,是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产生了怀疑。二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否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社会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不可避免的对国内、党内产生着影响.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党内有人错误地主张中国要像西方社会那样实行多党轮流执政,否定了党的执政地位。三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缺乏。受到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个人利益、实现个人价值思想的影响。有的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为了追求个人名利,甚至不惜违法乱纪,对全党及全社会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既损害了党的形象,又影响了党内团结。四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忽视。一些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忽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学习,造
成了思想滑坡。或者因循守旧、思想僵化,或者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甚至在党内和社会上散布违反马克思主义错误观点,主张指导思想的多元化,造成党内在思想上的混乱。
出现上述思想不和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国际形势改变对我党所产生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以及由此造成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转入“低潮”对党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一些党员干部的政治信仰发生了动摇。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极力兜售他们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对党内思想的统一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是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党内造成的影响。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既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各种矛盾和问题。这些社会矛盾必然的对每一个身处社会中的党员产生了影响,最终导致党内在思想上的不和谐。
党内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告诉我们,必须把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作为一项迫切的任务提到全党面前。“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就不可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拒绝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的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党性,就没有资格存在于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行列。”
三、加强党内思想和谐的基本思路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
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党的思想和谐的根本和前提。科学的理论是党的行动指南,是凝聚党心、赢得民心的旗帜。党内和谐首先是建立在全党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一致基础上的思想和谐,要实现这一和谐状态就要求首先在党内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全党。马克思曾经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因此,让广大党员正确全面掌握党的科学理论,自觉成为促进党内思想和谐的重要力量,这是新时期加强党内和谐建设的重要途径。当前,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不断增强党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团结党员为实现共同的理想目标而奋斗。当然,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应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因此,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关键是要大家学会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论思辨能力,而不是教条式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的武器、行动的指南,以此来观察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抓住本质,把握大势,认清方向,才能不断校正认识上的偏差。逐步达到思想上的和谐统一。
(二)不断推进思想理论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理论创新是各方面刨新的先导。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思想理论创新是党永葆生机的根本条件。思想和谐的前提是党的思想理论必须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能够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够指导全党带领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尤其在当今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更要求我们的党能够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创新,及时地从理论上对新问题做出回答。目前,党员干部出现的一些认识上的盲点、薄弱点,出现的一些思想偏差。很大程度上与思想理论创新不足有关,正是因为党员无法用传统的理论解释一些复杂的现实问题。由此产生了疑惑,导致思想行动不和谐。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理论,具有与时俱进品质的理论,它深深扎根于现实,源于实践且发展于实践。这种本质特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能够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具有不竭的强大生命力。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者要依据时代的要求以开放的态度,创造性地把中国的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以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
(三)正确开展党内思想斗争
党内矛盾和斗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正确地认识和开展党内思想斗争是解决党内矛盾、实现党内思想和谐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党内思想斗争必须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等为思想指导,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统一全党的思想,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其次,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协调党内关系,主要看党员个人和组织是否有背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原则性错误,不要使党内批评庸俗化,造成无原则的纠纷,扰乱党内关系,在开展思想斗争时,要注意方法。再次,应该在党内营造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使人走出“误区”的法宝,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怕事态扩大,该批评的不批评,放弃帮助同志进步的责任。对促进党内思想和谐造成障碍。因此,要建设和谐的党内思想关系,就必须积极营造出一种积极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气氛,积极发现纠正党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增强党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最终促进党内的思想和谐。
责任编辑 李华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