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荔枝龙眼生产国,但近年霜疫霉病、蒂蛀虫等病虫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荔枝龙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传统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大量化学农药长期不合理使用导致的“3R”问题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因此,在荔枝龙眼的病虫害防治中应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的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升果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动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荔枝;龙眼;病虫害;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 S667.1;S66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169-01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荔枝龙眼生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球之首,如2008年我国荔枝、龙眼的种植面积分别占世界的75%和57.5%[1]。荔枝龙眼是亚热带多年生水果,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多、数量大、危害时间长,霜疫霉病、炭疽病、蒂蛀虫和荔枝蝽等病虫危害逐年加重,近年已成为荔枝龙眼优质高产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2]。长期以来,以化学防治为主的传统病虫防治策略,在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和挽回经济损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大量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也导致了农药残留、环境污染、杀伤天敌、害虫抗药性等问题,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畜健康。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的技术措施,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3]。病虫害绿色防控是发展安全、高效、绿色现代生态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不断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关注。因此,在荔枝龙眼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该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绿色防控技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逐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加强生态调控,持续、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减少使用化学农药,提升果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保护生态环境。
1 生态调控技术
作物、病虫害、天敌及其周围环境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农田生态系统,通过优化作物布局、调整种植制度和加强栽培管理等措施,建立有利于天敌和作物生长、不利病虫害发生的良好果园生态环境,从而提高对病虫害的持续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4]。
1.1 肥水管理
按照“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优化配方施肥,平衡养分供应,重点施好花前肥、壮果肥和采果肥,促进果树生长,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完善果园的灌溉和排水设施,果实发育期要特别注意水分的供应平衡,并及时排除积水。
1.2 修剪清园
采果后,结合秋冬季修剪做好清园工作,剪除弱枝和病虫枝,改善树冠的通透性,清除地面落叶和病虫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同时,全园果树喷洒石硫合剂或地面撒生石灰,消灭或减少越冬病虫源。
1.3 果园间种
果园间种是一项传统的种植管理制度,根据新建果园幼龄果树行距较大、空地多的特点,在果园内间种花生或大豆等豆科作物,能改善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可提高树苗成活率和促进果树生长。作物收获后秸秆粉碎还田又可肥田和改良土壤。
1.4 果园生草
果园生草是在果树行间或全园种植或保留苜蓿、白花草、藿香蓟等牧草和良性杂草,拔除恶性杂草,不但能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促进果树生长发育,而且可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和提高生物多样性指数,有利于果树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果园生草增加了植被多样化,为天敌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场所,有利于发挥赤眼蜂、草蛉、瓢虫、蜘蛛等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
2 生物防治技术
2.1 释放平腹小蜂
平腹小蜂是荔枝蝽卵寄生蜂,田间自然种群增长慢、寄生率低,因此在荔枝蝽产卵期人工释放能够有效控制荔枝蝽的繁殖和种群增长。3月初至4月初,在荔枝花蕾期和开花期各释放一批平腹小蜂,15年以上树龄每株释放500头,10年以下树龄每株释放300头,蜂卡最好挂在树冠下层距地面1 m、粗1 cm的枝条上。在释放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期间应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如发生其他病应选用低毒、低残留并且对平腹小蜂杀伤力小的敌百虫、机油乳剂等药剂进行挑治[5]。
2.2 施用生物制剂
生物农药选择性强,具有安全、高效、无污染的特点,对人畜和生态环境安全,不产生抗药性,在生产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白僵菌Bbt1菌株是定向筛选出对荔枝蝽具有高毒力的优良菌株,具有使用安全、不杀伤天敌、持续有效、不污染环境等优点,还可兼治木虱、蒂蛀虫等害虫[6]。应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Bt)、木霉菌和印楝素等微生物和植物源制剂防治荔枝蝽、荔枝尖细蛾、炭疽病和荔枝蒂蛀虫等病虫害。
(下转第171页)
(上接第169页)
3 物理防治技术
3.1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对光源和振动波段的敏感性,在果园内每1~2 hm2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或电子灭蛾灯诱杀金龟子、吸果夜蛾等鞘翅目和鳞翅目成虫。
3.2 辐射处理
荔枝蒂蛀虫主要发生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耐低温能力比较差,对于采后冷藏的荔枝果实,应用γ-射线辐射与冷藏相结合,在(1.39±0.39) ℃下辐照处理8 d可以完全杀死果实中的荔枝蒂蛀虫幼虫[7-9]。
3.3 性诱剂诱杀
昆虫性诱杀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新型防治技术,通过干扰雌雄交配,减少受精产卵,达到控制靶标害虫的目的。可利用性诱剂诱杀荔枝蒂蛀虫、茶材小蠹和天牛等害虫,专用性诱捕器挂于树冠内靠顶部位置,挂30~45个/hm2,10~15 d更换1次性诱剂。
3.4 果实套袋
在果实膨大期蔬果结束后进行套袋可以有效阻止荔枝蒂蛀虫在果实上产卵和幼虫蛀入果实危害,减少炭疽病、霜疫霉病等病原菌的侵染,可以减少施药次数和农药残留,同时能够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
4 科学用药技术
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治荔枝、龙眼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尤其在病虫害暴发流行时,必须进行科学用药防治,并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做好荔枝龙眼病虫害监测调查和预测预报,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动态,针对果园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抓住最佳防治时机,对症用药,一方多治,减少药剂防治次数。花蕾和幼果期主要以荔枝蝽、霜疫霉病、瘿螨为主要防治对象,果实膨大期主要防治蒂蛀虫,果实成熟期主要防治霜疫霉病和炭疽病,秋梢期主要防治食叶性的卷叶蛾类、尺蛾类等害虫。二是科学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或机油乳剂等矿物源农药,减少对非靶标生物的危害,降低农药残留和保护生态环境。三是推广选用先进高效的施药器械,改进施药方法,提高精准施药技术水平,在药剂防治中做到精喷量、少污染和高功效。四是交替轮换用药延缓病虫抗药性,严格遵守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提高安全用药水平。
5 参考文献
[1] 余华荣,周灿芳,万忠,等.2009年广东荔枝龙眼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4):288-291.
[2] 邱宝利,李绍建,曾鑫年,等.广东省部分龙眼产区主要害虫调查及其防控策略[J].环境昆虫学报,2011,33(3):409-413.
[3] 杨普云,王强,李萍,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环境和社会效益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植保导刊,2014,34(3):73-76.
[4] 陈亚萍,张小利.农作物害虫生态调控的思路及方法[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1):47-49.
[5] 张宝鑫,黄萍,李敦松.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技术[J].中国热带农业,2007(1):50.
[6] 徐耀昌.白僵菌Bbt1菌株与化学农药防治荔枝蝽效果比较[J].华东昆虫学报,2005,14(2):169-172.
[7] 尹炯,江军,赵冬香,等.荔枝蒂蛀虫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南方果树,2009,38(5):74-77.
[8] 胡美英,姚振威,侯任昭,等.γ-射线对荔枝蒂蛀虫幼虫检疫处理的研究[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1998,11(2):56-61.
[9] 梁广勤,梁帆,吴佳教,等.荔枝蒂蛀虫低温杀虫处理试验[J].植物检疫,2004,3(3):143.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