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浅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浅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摘要: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中国人民的先进分子,是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不仅应当具备一般人所应有的荣辱观,更要具有高于常人的荣辱观。文章对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构建大学生荣辱观提出了几点建议,同时更为新时期培养和构建大学生正确荣辱观进行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育对策
 
    所谓大学生荣辱观是指用光荣和耻辱的概念评价大学生的行为和履行社会义务而形成的道德观。但是目前,社会文化环境日趋复杂,大学生的荣辱观念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有针对性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进教材,引进课堂,引进学生头脑中,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更为新时期培养和构建大学生正确荣辱观进行探索。
 
    一、当前大学生荣辱观状况分析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使得部分大学生以无私奉献为荣、见利忘义为辱的人生观发生偏移。新时期的大学生应以共产主义道德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用无私奉献、集体主义、重义轻利等优良传统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但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社会利益成分多元化,使得不同地区、不同人员之间拉大了彼此间的收入差距,也使得社会上涌现了一些高收入的阶层。这对以无私奉献为荣、见利忘义为辱的优良情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落到实处,突出其教育的针对性,我在报纸中看到一篇对大学生社会荣辱观的问卷调查,从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性别的调查中显示,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学生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他们热爱祖国,有着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崇尚科学,遵纪守法。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24.4%的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损人利己行为,有高达40%的学生对“以诚实守信为荣”不以为然,有22.2%的学生崇尚高消费的消费理念。具体表现为:
 
    (一)利己主义倾向严重
 
    调查中发现,有76.10%的大学生能够以团结互助为荣,对待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等互助行为持认同态度,但也有接近20%的大学生对于食堂打饭加塞儿、随意践踏草坪、课堂接打手机等行为认为无所谓。可见,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自身利益与大众利益发生冲突时选择以自身利益为重,而且对这种选择没有羞耻感,认为理所当然。这种状况的存在恰恰与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取向上的自我化倾向是一致的。
 
    (二)诚信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对待拾金不昧等中华民族传统诚信观念有认同感,在回答拾到钱物后会怎样处理时,93%的大学生都选择了积极寻找失主或送交有关部门处理。但是,在回答答应别人的事是否总能办到时,只有28.41%的大学生作了肯定回答。另外,在回答毕业时签约后又有更好的单位同意聘你,你是否要与原单位毁约时,只有37.5%的同学非常坚定地回答不会毁约;

而回答在工作学习中是否有过舞弊或抄袭的行为这个问题时,接近30%的同学承认有着不同程度的抄袭行为。可见,当代大学生传统的诚信观念正在逐渐淡化。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在价值目标选择上的短期化、功利化影响的结果,以及与在价值评价标准中对真假、是非、美丑、善恶等问题含糊不清,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导致了诚信观念的淡薄有关。
 
    (三)艰苦奋斗作风弱化
 
    在进行“以艰苦奋斗为荣”的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崇尚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对待公共资源的使用问题以及食堂的剩饭剩菜问题上都能够本着节约、节俭的原则来对待。但是,当问到是否会因自己的吃穿住用不及他人而感到羞愧的问题时,有21.56%的学生表示经常或偶尔感觉到羞愧。另外,当问到消费理念怎样的问题时,接近30%的学生回答追求时尚、讲究档次和品牌。可见,艰苦奋斗作风正在逐渐弱化。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贫富差距的拉大,出现了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不良现象,加之学校教育中,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的弱化,大学生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赶潮消费、媚俗消费、“面子消费”等不健康的高消费现象,与艰苦奋斗作风背道而驰。
 
    二、构建大学生正确的荣辱观在思想政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荣辱观是提升大学生道德情操的必经之路
 
    “无羞耻之心,非人也”。很难想象,一个鲜廉寡耻的人会是一个有德之人。德之为德,礼之为礼,最终均要求诉诸心灵的拷问与自律。而荣辱观正是这一拷问与自律的道德底线,进而约束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知荣辱,才能明是非、辨美丑。一旦荣辱不分,就势必混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说“仁则荣,不仁则辱。”西方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指出:“日本人……他们认为,耻辱是德的根本,有耻敏感的人,就是遵守所有善行准则的人”,“知耻之人,有时可以译为有德之人”。虽然他举的是日本人的例子,但由此也可看出荣辱观的培养对于提升个体道德情操是重要的,也是必须的。
 
    (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荣辱观是融洽校园关系的重要举措
 
    孙子曾指出“上下同欲者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这种情况下也根本不可能发生马家爵之类的恶性校园案件。到了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许多优秀班集体之所以发展形势很好,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同学之间关系融洽,班里凝聚力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培养和构建大学生正确的荣辱观。因为只有知荣辱,才能明是非、辨美丑;

知道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

自觉地追求真善美,拒绝假丑恶;

坚持和发扬优良传统,抵制不良风气和行为。总之,如果每个成员都能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并将其转化为实践生活中的自觉行动,那么也就能够使得同学关系融洽,并最终转化为强大的校园凝聚力。
 
    三、培养大学生荣辱观的途径与对策
 
    (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荣辱观必须毫不动摇地强化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
 
    荣辱意识属于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部分,它根植于整个意识形态基础之上,离开意识形态,大学生耻辱意识就无异于“水中浮萍”和“无本之木”。为此,必须强化三点认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理论基石和行动指南,作为大学生,我们的荣辱观必须与此保持高度一致;

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真理,这也要求我们的荣辱观必须与它保持一致:从实践上看,马克思主义是带领新中国从无到有、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指南针”,这更要求我们的荣辱观必须与它保持一致。
 
    (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荣辱观必须深入不断地强化学生党员干部人格力量的垂范作用
 
    学生干部保持良好的人格魅力对于开展大学生的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干部身份特殊,对普通同学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尤其是青年学生,其荣辱观的形成往往是通过学生干部的言行来带动的。俗话所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指的就是这个道理。而学生干部的人格魅力不是天生的。需要科学的理论武装。理论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因此务必深刻理解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有了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才能更加全面和自觉。”
 
    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从这个角度上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特殊而重大的历史使命。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而且还要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感染、熏陶来实现。因此,教师良好的师德是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前提条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始终注意自身形象,特别是要做到言行一致,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为教育好学生,教师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学术道德修养,严谨治学,以德施教,以高尚的人格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三进”工作
 
    我们的学生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的表现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个别学生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违法乱纪。这些表现不仅妨碍大学生的成才,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因此,我们要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进教材,引进课堂,引进学生头脑之中,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搞好教学,不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搞形式,不拔苗助长,而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扎扎实实地长期进行下去。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在实践,贵在行动。只有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才能真正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到实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我们的学生在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时候经得起生活和社会的检验。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有用之才。
 
    综上所述,只有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和日常考核工作,才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把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落到实处,使“八荣八耻”成为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自觉践行。
 
    参考文献:
 
    1、鲁思•本尼迪克特.菊花与刀[M].九州出版社,2005.
    2、列宁.怎么办[M].人民出版社,1971.
    3、江泽民. 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河北建设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作者为工程师)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