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择校热”与教育吉尼系数

“择校热”与教育吉尼系数

来源:主题教育 时间:2022-10-31 13:30:07 点击: 推荐访问: 择校 教育 教育2021年个人工作总结

作者简介: 贾文红(1968- ),女,江苏淮阴人,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摘 要: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存在着客观差异,以及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追求等原因,致使义务教育阶段出现了择校现象,而且在近年来愈演愈烈。“择校热”是把教育资源商品化的一种体现,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和分布的不平衡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教育吉尼系数的居高不下。

关键词:中小学择校;教育吉尼系数;人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G4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7)11-0054-03

一、“择校热”与我国教育吉尼系数分析

(一)中小学择校的主要方式表现为:1.以分择校,是指按照考试分数选择学校,高分学生进入高质量学校就读。这一方式带有明显的精英教育色彩,易于导致“惟分是举”的应试倾向,加剧学生间的应试竞争,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我国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相抵触;2.以权择校,是指采用行政命令强制择校的方式。目前我国部分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凭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地区垄断,出卖优质教育机会,这种以权钱交易为特征的择校就变成了部分特权人士“寻租”的工具。以权择校的出现是教育法规和政策不健全的结果,是教育腐败的表现;3.以钱择校,是指根据市场经济“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择校的依据,支付货币越多享受的教育质量就越高。由于是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择校依据,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便处于不均等的竞争起点上,使本身作为弱势群体的低收入家庭学生希望借助教育改变命运,实现阶层转移的希望破灭。这就把教育系统之外的不公平引入教育领域内部,而基于经济不平等的教育不公平,极大地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育的公平分配与教育吉尼系数。研究各国的教育分布格局,可以发现,随着平均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教育吉尼系数会下降,一些专家对20个国家的教育成就进行了估算,发现在教育分布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韩国在教育覆盖面方面扩展最快,教育吉尼系数也降得最快。从1970年至1990年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吉尼系数来看,韩国的教育吉尼系数从0.51降到0.22;印度的教育吉尼系数从0.80降到0.69;而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秘鲁和委内瑞拉的教育吉尼系数都有缓慢的上升,显示这些国家的教育不平等呈增大趋势。我国近几年日益火爆的中小学“择校热”,是教育过度倾斜的扭曲性分配,这种公共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加剧了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平均,恶化了教育吉尼系数。我国自1970年以来,教育吉尼系数一直在0.42-0.60之间波动。

(三)“择校热”带来的弊端。主要表现在:1.择校违背了义务教育公平原则,阻碍了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择校引发的生源不正常流动,使招生计划无法落实;2.择校引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规范的办学行为。一些学校将一部分“优生”集中起来编入快班,配备好教师进行“因材施教”,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3.择校进一步拉大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源和经济收入的差距,加剧了基础薄弱学校的办学困境;4.择校增加了许多家庭的负担,引起了人们对社会公平体系的怀疑;5.择校造成对弱势群体人力资本投资的严重不足,影响构建和谐社会。

二、“择校热”现象的原因追问

要有效遏制中小学的“择校热”,使教育吉尼系数趋于好转,必须探究这种现象后面的原因:

(一)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与社会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变得日益强烈,对子女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不惜一切地为孩子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另外,在追求平等和效率的现代社会,教育在筛选社会分层及职业分工方面的作用增强,因此,在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家长都在千方百计地为孩子寻找一所更好的学校。

(二)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发展中国家平均教育投入占GDP的4.2%,而我国教育投入仅占GDP的2.66%;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教育经费是42美元,我国仅占12.96美元,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3。我国是用占世界1.18%的教育经费来培养占世界18.45%的学生。其中,基础教育是用占世界0.78%的经费来培养占世界19.8l%的学生,生均投入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5。尽管我国政府一再强调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但现实中我国公共教育经费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直到目前为止也没达到4%的目标。

(三)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在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办学条件、经费负担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首先,东部发达地区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之间差距明显;其次,城乡教育经费差距明显;第三,校际之间差距导致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愈演愈烈。学校之间的差距包括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包括同一地区学校之间的差异。前者是上述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的表现。同一区域学校之间的差异在城镇表现突出,即同一个县镇甚至同一个城区,办学条件差异巨大的薄弱学校、一般学校、重点和示范学校并存。学校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的直接原因是政府长期实行的非均衡发展政策。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重点学校制度到现在的示范学校建设,实际上都是政府的主动选择。重点学校制度在早期对提升我国的教育水平,特别是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教育发展有了相当基础的今天,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远远大于其积极作用。

(四)陈旧的人才观、教育观仍有较大的影响。现行的大多数中小学在很大程度上仍在施行“应试教育”,视高分学生为人才,片面追求升学率,升学率成了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依据。在这种人才观和教育观的影响下,必然导致“应试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择校正是这种观念的产物。

(五)教育主管部门对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执行不力也助长了择校现象。我国目前的“就近入学制度”在实施时没有按照国家意图很好地执行下去,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这股“择校热”。择校费的收取形成了所谓的“择校经济”,减轻了教育财政压力,教育主管部门也借机从择校费中抽取部分“贡金”留做他用,就和学校之间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学校尽力择校以求双方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种不规范行为成为择校现象出现的温床。

三、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中小学“择校热”

解决择校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创造出足够多的高质量教育机会供给,从根本上解决高质量教育的供求矛盾。在当前条件下,应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中小学“择校热”,把需要与可能、公平与效率结合起来。

(一)积极改善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完善教育财政政策公平性。义务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在发展教育中优先保证义务教育经费的充足和到位。首先,要提高义务教育经费在三级教育结构中所占教育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尤其是加大对一些薄弱学校的改造和扶持;其次,要大力提倡和鼓励社会和民间力量办学,减轻国家财政压力;再次,积极试行“名校转制”。“名校转制”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改革思路,政府原则上不再对其投资,由学校依托名优教育资源进行自主经营,自办自养,因而名校转制可以减轻政府办学和管理的压力。

(二)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我国教育资源紧缺、配置不均衡是引发择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这种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是由于政府划分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造成的。因此,国家必须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支持,教育经费不采用地方划拨的形式,而可以根据学校注册入学的学生人数而定,对各学校平等投资,以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学生流动的可能性,使学生不受家庭背景、居住地等客观原因的限制,接受同等优质的教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不平等现象。

(三)改变旧的人才观,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实施了多年,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人们对于成才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仍局限在“考上大学,取得一份体面的工作”,这是我国素质教育实施不利的表现,同时也为素质教育的实行和推广带来了障碍,这种旧人才观是择校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应加大力度,宣传《义务教育法》和学生就近入学的相关政策,大力推广素质教育,转变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适应的人才观和就业观,从根本上减少择校现象。

(四)依法治理教育领域内的不规范操作行为。择校的出现虽然在我国目前有不可避免的必然原因,但教育领域内的不规范操作行为却是助长择校流行的直接原因。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使教育供给主体和教育主管部门处于实际上的教育垄断地位,受教育者和学校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家长和社会对教育行政和管理人员的监管不力,形成教育“寻租”和不规范操作的土壤。因此,依法治教、综合运用法治手段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学生的教育利益,维护教育运行的正常秩序,为实现教育公平创造条件。

(五)调整人事政策,“名校”“弱校”教师轮岗。由于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巨大教育差距的存在,就出现了农村学生进城、城里学生挤重点的择校现象,一边的大批校舍和师资闲置,一边则是人满为患,无法开展正常的教育活动。国家可运用提高农村教师工资标准,各校间平等分配职称指标、评聘分离的办法,引导重点学校的优秀师资向师资水平薄弱的学校流动,让全体教师在城区内名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城区和学校之间进行教师、校长的轮换。以此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力量,让薄弱学校的教师在“名校”中汲取营养,逐渐实现中小学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六)构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吉尼系数评价监控系统。吉尼系数比诸如“极差率”、“差异系数”等测度方法,更直观地表达教育均衡发展的偏离状态,且具有教育资源分配公平性的警示作用。选择衡量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和办学效率的关键指标,构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评价体系,然后通过计算,构造出衡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状态的“吉尼系数指标族”。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定期组织测算、分析和评价,跟踪监控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和办学效率,及时提供预警信息,推动各地改进工作。

(七)制定有效帮助弱势群体接受教育的经费保障制度。平等获得教育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基本人权之一,如果大量穷人的孩子不能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或者这种教育投入经常不足,会引发社会经济问题,最终仍然要政府承担代价。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Thuckdiddes就有名言:对于我们来说,财富不仅仅是物质,更是获得成就的机会。穷人的最大财富就是他们的人力资本,对穷人的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增加他们的资产,是减少贫富差距、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不仅如此,公平的机会分配也有利于对现在资产进行重新分配,因为投资于人力资源可以创造资产,提高社会福利,保障穷人更平等地接受教育是发展中国家的一项双赢政策。

面对愈演愈烈的择校现象,政府部门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均衡的基础教育,优化普通学校教育资源,逐步实现各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的平衡发展,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重视对教育吉尼系数的监测,发挥教育吉尼系数的预警机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择校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教育吉尼系数高居不下的状况。□

参考文献:

[1] 范先佐.筹资兴教——教育投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国家教育督导团.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状况[R].2006,2.

[3] 吴宏超,叶忠.校际落差与义务教育公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石家庄),2003.

[4] 张淑锵.就近入学与择校现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5] 商江.如何看待择校问题[J].基础教育参考,2005,3.

[6]托马斯等著.增长的质量[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7]郑友训.论择校热与薄弱学校的改造[J].山东教育科研,2002,10.

[8]叶平、张传萍,基础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吉尼系数的再考查[J].教育研究.2007,2.

[9]陶红,杨东平.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公平性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7,3.

责任编辑:张功杭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