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品味十年
十年,一个时代;十年,一个节点。
十年沐风栉雨,十年筚路蓝缕。当岁月的车轮行进到了2010年,广东教育又走完一个十年的进程,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印记——
2001年,率先对农村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困难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免收书本费和杂费(简称“两免”)制度,教育改革民生为重;2004年9月,中山大学等10所高校广州大学城校区正式启用,广州大学城惊艳登场;2006年9月,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在校本专科生突破100万人,高等教育壮美跨越;2007年秋季学期起,实施全省农村免费义务教育;2008年1月,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2009年9月,全省高中阶段招生达到151.8万人……
这些成就记载着万千命运的转折,更印证着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教育的专注与深情。
2010,站在又一个时代的起点,面对往日的荣光与成就,日渐成熟的南粤教育在冷静中反思,在总结中实践,在改革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行。敢为天下先的广东人民深知,教育是实现广东从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的最根本动力,是实现广东经济转型最强大的智力支撑,是构建和谐广东最坚强的一块基石。
回眸历史,以总结经验与教训;梳理往事,以探索事物发展的本原。伟大的事业从来没有终点,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奏响了新一轮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号角,又一个十年正朝我们走来。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让我们一起解放思想、激荡胆魄、鼓足勇气、开动智慧。
第一章 义务教育:绘就一幅均衡的画卷
基础教育,教育之基础。
义务教育,国家之义务。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追求的必然目标,也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必须过程,更是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当人类文明的脚步迈入新千年的门槛之时,广东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为教育工作五大工程之一,在差距中找均衡,在改革中求均衡,在发展中促均衡,十年风雨兼程,十年心血倾注,绘就了一幅均衡发展的五彩图画。
决策与部署:浓墨重彩有擘划
1986-1996年,广东省基础教育总投入达723.2亿元,先后在全省实施了“一无两有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和“教师安居工程”等建设工程,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到1996年,全省122个县(市、区)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由于基础差,时间紧,任务重,全省很多地方的“普九”是冲刺上去的,因而当时广东省虽然已经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但勿需讳言,是低水平、不全面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发展仍然有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管理体制和投入保障机制未能适应发展需要,教育收费不规范问题突出,办学条件普遍较差,素质教育推进艰难,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教育差别大……面对困难,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与部署,大手笔、大气魄、大视野擘划目标。
——2001年,省政府出台《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意见》,提出到2005年力争完成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任务,决定建立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免收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制度,县财政设立教师工资专户,实行教师工资县长负责制。
——2002年,省政府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建立并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全省范围内撤消乡镇教办。
——2004年, 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年)》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发展目标,明确要求“逐步推进免费义务教育”。
——2005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决定》,决定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全省农村免费义务教育。
——2006年,省政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并决定在2007年,全面改造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C、D级危房,从2008年起,建立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2007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试行办法》,进一步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待遇“两相当”和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等任务列入党政一把手和分管教育领导的考核指标,强化分级管理的责任。
——200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到2012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中小学生率先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体育工作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农村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和状况明显改善,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率明显下降。
——2009年,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力度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和生活设施,开展“三室一场五有”建设。
亮点与突破:五彩斑斓最宜人
我省义务教育底子薄,摊子大,难题多。但南粤教育人积极想点子,大胆找路子,有追求,敢担当,在改革中谋突破,在发展中求创新,坚持立足实际,彰显岭南特色,打造广东亮点,为我省的教育画卷描摹出了许多宜人景色……
——义务教育政府办
改革完善“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2002年以来,我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改革。设立中小学教师工资专户,实行教师工资县长负责制,基本杜绝了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实现了“一撤消(撤消乡镇教办)”、“二上移”(校长和教师的人事管理权上移)。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6年6月12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从我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了省和县(市、区)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的分担责任,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经费由省政府统筹落实,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
——推进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2005年1月16日和3月1日,时任省委书记张德江两次就我省推进免费义务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研究制定实施方案。2005年1月23日,黄华华省长在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开展全免费义务教育试点”。2005年秋,全省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实行免除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试点,133万农村少年儿童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省财政为此安排免费义务教育补助资金4.4亿元。2006年秋,义务教育免学杂费范围扩大到全省农村。2007年秋,在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杂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免收课本费。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收全省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课本费。2008年春季学期,全省城乡共有1292万学生享受免收学杂费、课本费政策。
免费义务教育后,各级财政安排的免费补助资金是学校公用经费的最主要来源。我省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到2009年秋季学期达到小学每生每学年350元、初中每生每学年550元的中央基准定额。免费义务教育的决策,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拥护。湛江市遂溪县的一名村干部激动地说:“免费义务教育是建国以后、土改以来农民最高兴的一件事。”一位学生家长说:“现在读书不掏钱,种田不交税,病了有合作医疗和村医补贴,生活困难有低保,这些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成为现实,共产党让我们农民得到了真真正正的大实惠。”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