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预防自然灾害教案(完整),供大家参考。
预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
仁怀市三合一小 梁正义
一、 素质教育目标 了解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有关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 总结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有些气象灾害既有自然的因素, 也与人类活动有关, 并不断探讨人类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 趋利避害的实际行动。
二、 教学重点、 难点、 疑点及解决办法 1. 重点:
气象灾害的危害和预报。
2. 难点:
台风的形成。
三、 教学过程:
引入:
台风和寒潮灾害是短时间内发生的, 而长时间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就是我们常见的水旱灾害。
资料:
1. 1998 年长江、 松花江、 嫩江的特大洪水使我们记忆犹新, 其中, 嫩江特大洪水是超百年一遇的, 给内蒙古、 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区)
人们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空前的。
仅齐齐哈尔市农田受灾面积达 79 万多公顷, 冲毁房屋 60多万间, 转移灾民 72 万多人。
许多工厂被迫停产, 全市经济损失达 61 亿多。而整个嫩江流域及由嫩江洪水形成的松花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所造成的灾害损失, 更是以数百亿计。
2. 干旱是非洲近代最大的灾难, 近二十年来, 非洲有 2/3 的国家遭受大旱,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
全非洲严重缺粮的灾民达 1. 5 亿人以上。
讨论:
为什么我国经常发生水旱灾害? 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
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降水分配极不均匀, 且年际变化大, 所以经常发生水旱灾害, 有时南涝北旱, 有时则北涝南旱。
我国洪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自然方面:
气候异常, 降水集中、 量大:
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 变化大, 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 八两个月, 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 这是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资料:
齐齐哈尔在 1998 年七、 八两个月, 就降了 500 多毫米, 创历史最高记录!
从 6 月中旬至 8 月中旬, 嫩江共发生四次大洪水, 前次未退尽, 后次又叠加。
8 月 14 日嫩江第四次洪水, 使齐齐哈尔水位高达 149. 30 米, 超警戒水位2. 30 米, 流量达 14800 米/秒, 成为超三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2. 人为方面:
植被破坏严重
资料:
(1)
森林过度砍伐。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森林宝库。
原有木材蓄积量为 6 亿多立方米, 长期以来, 由于管理不善, 重采不育, 使今日的木材蓄积量已不足 1 亿立方米, 森林资源日益加速退化衰竭。
(2)
森林火灾严重。
仅 1987 年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大火, 横扫百里林场, 吞噬县城一座, 毁掉 39 万公顷原始森林。
(3)
毁林垦荒严重。
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 使 6 万多公顷林地化为乌有。
(4)
林区生活烧柴量大。
一个林场一年要烧掉一万立方米的好木材。
转折引入:
而每年给我国带来的损失居各种气象灾害第一位的是干旱。
看书提问:
什么是干旱灾害? 它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
略。
教师小结:
干旱是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 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严重的干旱会造成粮食减产, 人畜饮水困难,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学生讨论:
人们应如何防御旱涝灾害、 减少损失呢?
教师补充:
1. 修建各种水利工程, 提高防洪能力 我国正在建设的特大型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工程, 建成后将发挥五大效益:
防洪、 发电、 灌溉、 排沙和减淤。
如小浪底工程竣工, 可使黄河防洪标准由防御 60 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 1000 年一遇, 且通过滞浑排清可保下游 20 年不淤, 使千年黄河水患得到有效治理。
2. 植树造林, 水旱兼治 森林是“绿色水库” , 林地的树冠能截留 20%的雨水, 7%的水分能被树干、落叶吸收。
3. 利用气象卫星加强监测和预报 总结提问:
以上我们讲述了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形成、 分布、 危害及防治等内容, 归纳起来, 气象灾害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气象灾害的特点有:
种类多; 范围广; 频率高; 灾情重; 持续时间长; 群发性; 连锁反应。
四、 总结扩展 1、 气象灾害影响了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的许多方面, “减少气象灾害” 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我国于 1993 年第一次把减灾列入到了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划中, 建立了相应的减灾管理系统,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98 年我们还战胜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人们希望也能够做到成功地防御气象灾害, 将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减为最少。
2、 学生自由说上放学路上应该如何避免自然灾害的威胁?
3、 教师小结。
201 4 年 4 月 28 日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