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教案设计 > 小学乐高教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推荐】

小学乐高教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推荐】

来源:教案设计 时间:2022-09-05 14:30:13 点击: 推荐访问: 乐高教学反思 乐高教学总结 乐高教师个人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乐高教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小学乐高教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推荐】

 

  中小学乐高教育教学设计(小学案例)

 基本信息 姓名 电子邮件 所教学科 学校名称 学校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是否同意本教案用于乐高教育教学活动 黎超宇

 小学语文

  是 √

 否

 设计概览 教学主题 涉及学科(领域)

 前需技能(学生在开始此单元前必须掌握的知识或技能)

 课程概述(概括地描述使用乐高教具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架构, 约 500字)

 矛和盾的集合 语文 本节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对乐高积木有所了解, 有基本的拼凑能力。

 授课年级 小学三年级 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描述:

 1.

 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参照 2011 年版课程标准、 高中参照所属省份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2.

 知识点(结合教材与学科/领域内容的知识点)

 3.

 学习活动(活动主题与要解决的问题)

 4.

 学习目标(建议设置多维教学/学习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21 世纪技能)

  1、 本堂课所对应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

 (1)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 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学会合作。

 (2)

 在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中, 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2、 知识点

 了解发明家根据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两个优点合二为一, 逐步发明坦克的过程。

  3、 学习活动

  (1)探索发明家是怎样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

 (2)

 学会根据发明家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两个优点合二为一,逐步发明坦克的过程来搭建一辆坦克模型。

 4、 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让学生设计并搭建一辆坦克, 在做中学的过

 程中, 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 能够大胆地想象, 大胆地尝试, 不断地探究; 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进行试验。

 课堂将通过“设计并搭建一辆坦克” 这一主题活动, 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 让学生利用乐高教育器材积木动手搭建坦克模型, 体验“想的不一样, 做的不一样, 结果也不一样”。

 同时, 通过这一主题活动, 让学生明白“发明来源于实践。” 和“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 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语文

  矛和盾

  集合

 坦克

 小组合作

  关键词

  教学或学习过程 说明:

 在描述教学或学习过程中, 您一定会用到工具(乐高教具型号、 乐高学习软件、 演示文稿等信息技术工具)

 与资源(印刷、 视频、 网络资源等), 请在用到上述工具与资源时, 注明相应的文件名, 并设置链接, 以便浏览者方便查看相应文件。

 Connect 联系(联系学科内容和现实世界引入活动任务)

 活动时长 教师活动

  8 分钟

 Construct 建构(指导学生进行搭建作品、 程序设计)

 活动时长 教师活动

  20 分钟

  小组内简单辅导。

 Contemplate 反思(引导学生评价、 反思和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 活动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工具与资源 1、 播放成语故事《自 相矛盾》FLASHI 动画, 引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联的知识。

 2、 坦克是怎么 从矛和盾演变来的? 坦克有什么作用?

  观看视频

 接受任务 视频, 教学 FLASHI动画; 坦克图片投影 学生活动 工具与资源

  在各小组间巡视, 观察学生们的工作过程, 收集他们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出现的好的方法、 思想。

 在学生需要的时候,

 学生们按照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来搭建坦克模型, 小组内讨论如何搭建不同的坦克。

 坦克图片投影;

 乐高积木 学生活动 工具与资源

  10 分钟

 组织各小组进行展示

  展示、 介绍本小组的坦克是如何搭成的。学生们要讲解自 己搭建的小车的结构, 还要讲解搭建过程中 遇到的困难。

  搭建模型 Continue 延续(在新授知识基础上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 教师活动 活动时长

  7 分钟

  评价方法与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的评价工具, 注明相应的文件名, 并设置链接, 以便浏览者方便查看相应文件)

 学生活动 工具与资源

  坦克的造型有讲究吗?

 学生们小组讨论:为什么 坦克的造型设计得有各种各样?

 搭建模型, 各种坦克图片投影, 坦克在 战 场 上 大 显 神威的视频片段

 学情调查 按以下指标设计了《学情调查表》

 1.

  学生学习习惯 2.

  学生心理特征 3.

  学生知识结构 4.

  活动趣味性 5.

  活动难易度 学生自评 纸质版《小组自评表》, 各小组从语言表达、 团队合作、 模型结构、 程序功能及活动收获 5 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学生互评 纸质版《小组互评表》, 各小组从语言表达、 团队合作、 模型结构、 程序功能 4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教师评价 纸质版《学生能力评价表》, 由老师填写, 根据量规评价学生在沟通、 合作交往、观察能力、 动手操作、 想象创造、 批判性思维这 6 方面的能力。

 其他评价

  差异化教学策略(提出针对超前学生和滞后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措施, 确保人人参与活动)

 对于超前的学生小组, 鼓励他们对坦克的外观进行创意性的改进, 使坦克看起来更加美观, 更加了解坦克的作用;

 对于滞后的学生单独辅导, 让小组内的所有学生对本节课的坦克结构及作用有较清晰的认识。

 教学反思(请在实施后填写)

 学生的学习过程, 不是单纯被动地吸收知识, 而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实践性的探究活动重新构建知识,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讨论, 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第 25 课 《矛和盾的集合》, 我利用乐高积木作为课堂操作器材,运用乐高“4C” 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让学生通过搭建坦克模型,来体验“想的不一样, 做的不一样, 结果也不一样”。

 目标是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从教学实施过程和学习效果来看, 较好地达到了预设的目标。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

 一、 情景设计 在联系阶段, 我播放了《自相矛盾》 寓言故事情节:

 矛和盾各自的作用及优点。

 通过观看动画视频, 引出课文《矛和盾的集合》 中发明家是如何逐步发明坦克的, 从而提出任务:按照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来设计、 搭建一辆坦克模型。

 通过动手操作, 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应对实际生活中的挑战, 帮助别人解决难题, 更能让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自身价值。

 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进入情景角色较快, 个别学生等不及老师布置完任务就已经跃跃欲试了。

 二、 任务实施 在建构阶段, 我以四人小组合作形式, 开展基于情境下的任务学习

 在分组安排时, 我有意识地以动手能力、 沟通表达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为标准, 合理组配小组成员, 尽量使每个小组的能力均匀分布, 让每个小组成员能各施其职, 各有发展。

 通过小组协作, 学生不断优化坦克模型的结构; 通过交流、 对比、 测试, 不断反思, 逐步建构新知识。

 让学生在建构过程中发现问题, 在反思中寻找新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正是乐

 高教学建构与反思的双螺旋上升过程, 在建构中不断反思, 在反思中不断建构, 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在这个环节中, 我有做得好的方面, 也有不足之处。

 第一, 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时, 我没有直接动手帮助某小组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搭建, 而是通过传授技巧、 解答疑难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自主探索解决方法, 锻炼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第二, 在学生建构过程中, 我能观察各组学生的合作情况, 适时了解各组的任务进度,及时发现和指出问题, 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第三, 个别调皮学生趁机乱串, 脱离自己小组到别的小组搭建, 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再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

 三、 形成评价 在反思阶段, 我制定了三个维度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包括小组自评、 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全方位对每一个学生开展评价, 充分体现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在自评表中还设置“我的收获”, 让学生进一步总结、 回顾与反思, 明白“发明来源于实践及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 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我没有在课堂上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一一点评。

 学生在课堂上填写的评价数据也在课后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反馈。

 并将评价表及时发回给学生, 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组员、 以及老师对自己的评价, 再结合自我评价, 做出一个比较客观的综合评价。四、 鼓励创新 在延续阶段, 我布置了一个任务: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 谁就会是胜利者。”它给你什么启发? 你能用别的事例说明这句话吗? 你能用乐高积木搭建相应的模型吗? 这就促使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研究, 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 本节课我采用乐高 4C 教学方法, 利用乐高积木器材,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在“做中学” 的过程中, 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会分工合作, 学会质疑反思, 学会探索创新, 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快乐。

 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将努力改进不足之处, 严格依据课程标准, 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实验中相互倾听、 相互质疑、 相互交流、 思维相互碰撞, 在实践中合作、 在合作中探究、 在探究中发展。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