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地域环境的差异性特征,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需要设计人员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对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及时发现并排除,尤其是房屋结构设计的细节。因此,做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升其抗震性能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抗震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应用
前言:
当前建筑结构形式以及建筑施工技术的多样性发展中,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地位始终的不变的。在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中,应从安全可靠性和功能技术性等方面出发,设计出具有较高安全系数和美观外形的建筑,并通过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提升,以此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地震灾害。
1、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
地震作为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一旦灾害发生,对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不可估量。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加入抗震技术是现如今有效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决策。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相关工作人员应遵守“小型地震不破坏建筑结构、中型地震可修护破損结构、大型地震时建筑物不会坍塌”的基本理念,注重远离河流、山川等地震风险大的地形或者是地形不均匀的地区。地震不仅发生突然,而且影响范围大,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并不能做到准确预测,更不可能做到预防和规避,因此想要降低地震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必须从建筑本身的抗震性能出发。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应该严格遵循相应的原则,使得即使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也可以将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如果在设计中不能有效的避开则必须要做好相应的抗震设计措施,合理的提高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最终起到减少建筑物坍塌可能性的效果。
2、建筑抗震设计的原则
2.1结构合理性
在建筑的抗震设计中,应保证建筑结构整体具有合理性,应保持其自身的基本性能,例如强度、刚性、稳定性等。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不可为了满足于抗震性能而忽略建筑工程的相关规定,一定要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同样也是为后期的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设计过程中,应从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出发,实现最大限度的结构合理性。想要保证建筑结构具备较好的抗震性能,首先需要提升结构的延性,使得各个构件能够可靠连接,以抗震性能较高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例,就是利用延性框架和剪力墙的组合来保障结构的稳定性。
2.2结构均匀性
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事先掌握房屋内地震作用的传递路径,在对其进行构建设计时,应注意尽量内部应力实现均匀性,从而提升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在建筑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掌握建筑的受力情况,确保其应力均匀。同时对建筑结构之间的强弱进行合理分配,从而有效提升建筑物的均匀性。设计人员在确保质量的均匀分布过程中应当避免平面的设计过于复杂,从而能够避免质量和刚度分布的不均匀问题的出现。其次,受到不规则的房屋在地震中更容易发生扭转原理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应当以更加均匀的质量分布来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
3、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3.1选择合理的场地
选择适宜合理的建筑场地是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应在建筑工程立项之初就进行,首先体现在建筑设计的选址上。在进行建筑地点的选择时应注意避免将建筑建立在非岩质的柔软沙土地或者是河流边缘以及容易发生滑坡的丘陵地带。其次在对现场进行实际考察时,应避开地壳易断和断层、土质松软、容易发生泥石流等地区进行施工,从而避免后期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事故问题。若遇到不可避免的小部分地区,可对其进行地基加固处理,进而为后期工程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应选择较为平坦的地区进行建筑工程结构施工,这一做法是确保其地基的稳定性,从而确保建筑物的整体可靠性。
3.2建立合理的建筑结构
合理的建筑结构应避免由于地震发生而建筑结构发生破坏的现象。抗震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当地震发生时,即使建筑内部的一部分结构丧失支撑功能,其余结构也可起到承担作用,从而避免整个建筑结构发生形变而造成的危害。应尽量保证建筑内部结构对称、规则,从而确保不同位置的平面刚度相同,进而增强了建筑物的强度,要使建筑结构具有适宜的强度和刚度,避免在抗震过程中建筑内部的变形对其整体造成影响。减少建筑物的竖向不规则突出,使其在竖向刚度变化时能够保持稳定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抗震时由于凹凸不一致导致的刚度不同,并且对抗震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在设计抗侧力的结构时候,一定要遵循对平面进行合理布置的规则,比如它的对称,还有整体的结构性要比较好。而在对建筑的立面,或者是竖直方向的抗拉力构件,它的截面尺寸,还有选择的材料温度,最好是从下到上呈现逐步减小的趋势,以此来规避抗侧力的侧向刚度结构,还有它的承载力发生突变的问题。最后,实现抗震设计还需要各个构建之间的配合支持,根据其自身强度和刚度形成可靠连接。
3.3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尽量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如此一来,当地震发生时,多道抗震防线能够对地震起到充分的交换抵抗作用,从而保证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规避了建筑物倒塌的风险。但若只设计单一的抗震防线是无法对地震灾害起到支撑作用的,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一般情况下,想要保证建筑结构具备较好的抗震性能,需要提升结构的延性,使得各个构件能够可靠连,以抗震性能较高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例,就是利用延性框架和剪力墙的组合来保障结构的稳定性。在设计过程中,注意要将抗震缝两侧分开,其间距应保持不会由于地震而受到碰撞。同时设计抗震缝时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设置,一旦设置不当,就无法起到抗震的作用。
3.4加强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
房屋建筑结构是一个统一协调整体,要提高房屋结构的整体抗震性,就必须要做好整体统筹工作,只有建筑整体中各个部分的延性和强度达标,整体抗震才有可能。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必须加强对薄弱部位的保护力度,才能够保证建筑结构可以承受更大压力。首先,应对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计算,对部分薄弱的环节加强建设,将薄弱部位的承重力转移到高强度环节上,从而实现压力的分布。另外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过分重视局部的承载力,避免破坏建筑结构的协调性。基于此,对于建筑结构中的薄弱部位就需要给予重点关注。在建筑内部结构中,建筑的梁柱端部是相对来说较为薄弱的部位,一般是采用箍筋加密来处理的,加强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
4 、结语
总之,从降低地震灾害影响的角度,需要切实做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升建筑整体的稳定性。设计人员需要坚持基本的设计原则,从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出发,强化抗震设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高茹茹.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6,(4)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