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事迹材料 > 2022践行“三严三实”先进典型事迹汇编

2022践行“三严三实”先进典型事迹汇编

来源:事迹材料 时间:2022-06-24 08:40:05 点击: 推荐访问: 事迹 事迹报告 事迹报告会演讲技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践行“三严三实”先进典型事迹汇编,供大家参考。

2022践行“三严三实”先进典型事迹汇编

践行“三严三实”先进典型事迹汇编

  赵亚夫,江苏常州人,汉族,1941年4月出生,1966年3月入党。曾任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所长、党委书记,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十四大代表。曾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领导干部、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扶贫先进人物、全国老区工作先进工作者、2007年度CCTV十大“三农”人物、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科技兴农模范、江苏省道德模范、5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江苏人物、江苏省对口援建四川绵竹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4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江苏省委作出关于向赵亚夫同志学习的决定。2015年被江苏省委表彰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他将农村的需求作为自己的工作追求。1961年,20岁的赵亚夫从宜兴农林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镇江农科所工作,50年如一日,心系“三农”,不断探索强农富民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先后24次赴日,引进消化再创新100多项新技术,推广受农民欢迎的科研成果30多项,撰写有《草莓品种栽培技术》、《无花果栽培新技术》、《草莓栽培技术图说》、《桃树栽培技术图说》、《中国县级市农村发展研究长三角篇——江苏省句容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有机农业通俗讲话》等专著。多次带领农民和科技人员去国外学习先进农业技术,手把手培养出10多名全国、省、市劳模,组建了省内一流的农业科技服务团队,编写多达百万字的农民科技读物。他积极倡导江苏省丘陵山区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有机农业,先后引进推广种植了180万亩次的草莓、葡萄、桃、梨、果桑等应时果品,给农民带来25.5亿元的收益;
积极创新产销模式,1996年帮助农民建立了江苏首家葡萄专业合作社,无偿为农民解决销售难题。他每年深入农村实际完成的调研报告,得到历任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为全省三农工作发展起到很好的参谋作用。

  他将农民的需求作为自己的工作要求。把致富农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始终践行“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每年免费为农民上辅导课100多场,累计培训农民达30万人次,句容境内连绵30公里道路沿线范围内,6万亩农田亩纯收入在万元以上;
3万多农户人均务农收入在万元以上。在其指导帮助下,草莓在句容白兔镇成功后,推向全国20多省(区)。葡萄在春城乡成功后,推向南方13省(市)。日本水蜜桃在大卓乡成功后,推向全市及丹阳、宜兴。蔬菜、花卉采种成功,建成了全省最大的蔬菜、花卉种子出口基地。还有无花果、日本砂梨、甜柿等也取得成功。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他作为一名志愿者,去镇江市最穷的村—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蹲点,帮助农民成立合作社,发展有机农业产业,七年时间全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从不足3000元增加到10000元以上,成为镇江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被省领导誉为丘陵山区开发“句容模式”在全省推广。在句容戴庄村的带动下,丹阳杏虎村、丹徒五塘村也由贫困村变成小康村、示范村。丁庄村方继生,种过桑树养过蚕都失败了,遇到赵亚夫后,两年成为全市最大的葡萄专业户,后又当上了全国劳模,现已年收入过50万元。近几年赵亚夫又着力开发难度较大的有机农业,现在有机水稻、生态养禽、养猪、有机牧草、有机草莓、有机山芋等都已获得初步成功,建成了8000多亩规模的有机农业生态示范区。

  他将社会的需求作为自身要求。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67岁的赵亚夫赶往震区调研,了解当地震前震后农业情况、自然地理条件、市场条件、农民对灾后重建的希望要求等,指导建设了绵竹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并牵头组建了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农民劳模援建团队、选择江苏相应最先进适用技术移植绵竹示范园。在示范园建设中,赵亚夫同志克服白内障及腰腿疼痛,18次去绵竹,吃、住在简陋的防震房,拄着拐杖,深入地头分析苗情,了解苏、川风土差异,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多次举办讲座,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宣传现代农业理念,传播实用科技知识,受到热烈欢迎。在示范园的带动下,绵竹15个镇21个村培养112个示范户、示范果树293亩、发酵床养猪3300多头、养鸡6400多只,投产的草莓亩收入普遍在万元以上,高的达2万元,是当地同季作物的30多倍;
发酵床养猪肉价每斤高出普通猪肉2~3元,每头猪增收300元左右,在当地产生了轰动效应。

  赵亚夫同志先进事迹被《求是》、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日报》等几十家主流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刘文胜同志事迹材料

  刘文胜,男,汉族,中共党员,江苏滨海人,1966年8月出生,函授本科,1986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滨海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反贪污贿赂局局长。该同志从事检察工作20多年来,对党忠诚、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公正司法,近年来先后组织查办职务犯罪案件153件,查办人员181人,挽回国家经济损失5600余万元,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出了积极贡献。2014年4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荣誉称号,并作为全国检察机关“坚守职业良知,践行执法为民”英模事迹报告团成员在全国作巡回报告;
2014年11月,被省委宣传部、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首批江苏“最美法治人物”荣誉称号;
2015年2月,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评选表彰活动中,高票当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
2015年3月,省委政法委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向刘文胜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2015年,被江苏省委表彰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同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一、对党忠诚、胸怀全局,以勤勉履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刘文胜同志长期在基层检察工作第一线,他紧紧围绕上级部署要求,善于从大局出发准确把握执法办案工作,有效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努力实现检察工作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他立足岗位积极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促进经济发展环境优化;
始终坚持惩防并举,促进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
积极探索深化预防职务犯罪的新路径、新方法,不断推动形成社会化大预防格局,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
特别注重风险研判,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刘文胜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坚守职业良知,坚持有案必查,有贪必肃。盐城市一国企改制案引发200余人集访,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并成为“骨头案”。刘文胜接案后,带领反贪团队夜以继日辗转5个省,行程8000多公里,取证谈话近百人,查阅账目2000余本,终将侵吞国家和职工利益千万元的数名犯罪嫌疑人送上法庭。职工群众自发向刘文胜赠送了“反腐先锋”锦旗。

  二、心系群众、执法为民,以公正司法赢得人民群众满意。刘文胜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做好本职工作与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他坚持以人为本,心系群众,追求把工作的“辛苦指数”变成百姓的“幸福指数”,践行“人民检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他在检察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接地气”,深入基层摸排案件线索,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把群众的诉求当作工作的追求。在事关群众利益的案件面前,他勇于攻坚克难,表现出一位检察官的凛然正气。盐城市医保中心主任陈某涉嫌职务犯罪,刘文胜异地接案后,克服重重困难,一举破获陈某贪污、挪用600余万元医保基金的特大案件,为百姓保住了“救命钱”。他带领反贪干警紧紧抓住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国企改制、征地拆迁、村镇建设、惠农补贴等领域,严密组织专项行动,严厉查办腐败分子,先后将89名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受到人民群众一致称赞。

  三、身先士卒、锐意创新,以改革精神打造政法工作品牌。刘文胜同志勇于担当,不怕吃苦,不畏困难,始终保持昂扬拼搏的斗志和连续作战的毅力,办案中他坚持冲在一线,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执法办案的人格魅力引导干警自觉“向他看齐”。办案中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注重理念更新,牢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要求,适应新的时代特征,着力使所办案件经得起法律的检验,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他注重办案质量,组织查办的多起案件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十大精品案件、优质案件。他锐意改革,注重机制创新,结合多年办案实践,提炼总结形成“办案安全注意事项25条”,在司法规范化和办案安全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防范了办案安全事故发生。他根据办案实践总结的“定靶、攻心、拆盟、固证、类鉴”十字五策侦查法,被同事们称为“稳胜工作法”。他创新实施“六合一”检察预防模式,为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遵守纪律、严守规矩,以实际行动维护党员干部良好形象。刘文胜同志始终把“做合格共产党员、当廉洁检察干警”作为人生准则,工作中他坚守清廉底线,坚决做到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不去。刘文胜同志家庭并不宽裕,但他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家人和亲友谋求任何好处,妻子十几年前从国有企业下岗后至今一直在私人药店打工。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检察干警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的宝贵品质。刘文胜同志严于律己、甘于清贫,积极履行“一岗双责”,带领干警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保得住底线,言传身教带出一支纪律严明、廉洁高效的反贪队伍。

胡海平同志事迹材料

  自2000年京沪高速公路投入运营至今,胡海平带领淮安清障大队一班人,担负着淮安段全长70公里道路的保畅任务。15年来,胡海平扎根高速公路清障工作一线,参与指挥各类事故抢险救援4000余次,解救受困驾乘人员数百名。特别是在“3.29”液氯泄漏、“6.24”丙烯腈爆炸、“3.10”多车追尾、“3.01”客车翻入边沟、“10.27”甲苯泄漏等重特大事故交通处置中,他带领队伍出色地完成了抢险救援任务,为保障京沪大动脉安全畅通、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2015年,胡海平同志被江苏省委表彰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一、业务精通的“好能手”。进入清障大队之前,胡海平从事财务、规费征收管理工作,对道路清障一无所知,是个不折不扣的“门外汉”,为了尽快转变角色,他坚持和同志们一起上路作业,从最简单的日常清障学起,不断在实践中摸索进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胡海平从一名普通的清障员成长为一名清障行家。通过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2010年,胡海平和队员们总结出了一套“清障模板”,涵盖了四大类、17项各种类型、车型清障处置方法,在实际抢险救援处置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清障处置科学化、规范化水平。2011年,他参与编写的《清障实务》教材,已用于全省高速公路清障人员培训,填补了省内乃至国内清障救援理论体系的空白。

  二、平安畅通的“守护神”。清障工作的职责就是保安全、保畅通。2014年3月1日凌晨,淮安段上海往北京方向800公里处,一辆大客车翻入近8米深的边沟,车内数十名乘客被困,生命危在旦夕。为防止被困人员受到二次伤害,胡海平带领清障队员们放弃大型设备施救,徒手对受困人员进行营救。转移伤员时,边坡陡峭湿滑,无法行走,他们硬是用肩膀排成一条“人梯”,将受困人员传递送上路面。数小时的生死救援,胡海平和他的队员没人休息一分钟、喝一口水,直到将最后一名伤员被抬上救护车。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淮安境内发生满载剧毒化工原料液氯的槽罐车翻车泄露重大事故。当晚6点50分,胡海平是第一个赶到现场的高速公路施救人员。他果断安排打开中央护栏,让拥堵在现场的车辆立即掉头全部撤离,驾乘人员无一伤亡。而他在施救现场三天三夜没合眼,嗓子因液氯气化受熏严重,此后常年发炎,至今无法治愈。胡海平因在“3.29”液氯泄漏抢险救援中的突出表现,被淮安市委、市政府授予二等功。

  三、擅长创新的“智多星”。创新是胡海平一直以来奉行的工作哲学,他不仅好学,而且特别爱“捣鼓”。在他的带领下,钻研出了多项科研成果。事故车的刹车常常都会“抱死”,拖不动车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为此,胡海平与同事一起,研制出一种“新型清障车充气装置”,只用三分之一时间即可全部解刹,大大提高了清障效率。该成果2013年被江苏省总工会等八部门评为“十大群众技术创新成果提名奖”;
几年来,他与队员集思广益,先后研制了《升降式警灯》、《清障车车载水箱》、《标志、标牌摆放推车》、《清障车与故障(事故)车辆充气连接装置》、《吸附式车辆监控视频装置》、《便携式声、光、电报警装置》、《头盔式视频录像记录仪》等一批高效实用的创新项目。其中《便携式声、光、电报警装置》2014年被江苏交通控股公司评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同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目前,该装置已在全省高速公路清障现场强制使用,并于2014年12月写入《江苏交通控股系统高速公路清排障安全作业指导意见(试行)》。

  四、甘于奉献的“孺子牛”。胡海平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工作起来是个“拼命三郎”。他常年奔波在路上,24小时待命,顾大家,忘小家,取舍之间彰显出他的人生追求与价值。2015年春节前夕,胡海平的颈椎囊肿复发,医生建议他尽快手术,但他考虑到春运已经开始,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他毅然决定暂缓手术。直到春运结束,他才做了囊肿切除手术。3月13日凌晨,还处在康复治疗期间,当得知淮安段发生两辆货车追尾事故,造成道路完全中断后,他悄然离开病房,直奔事故现场指挥救援,与队员奋力施救两个多小时,直到道路恢复畅通……

  五、身先士卒的“领头雁”。高速公路是重特大恶性交通事故易发多发之地,作为淮安清障大队的“领头雁”,胡海平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每次接到清障任务,胡海平总是临危不惧,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为队员们树立榜样。为提高清障队员的业务技能和心理素质,他牵头制定了《清障人员培训考核意见》,着力开展清障队员体能技能训练,定期开展典型清障案例分析和模拟处置演习,有效提高了清障队伍整体业务水平。几年来,大队先后多次被评为“道路保畅先进集体”、被江苏省团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被江苏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
大队党支部分别被省国资委党委、江苏交通控股公司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胡海平说:“到京沪公司工作十多年,我只是做了我份内的工作,组织上却给了我这么多荣誉,我一定继续努力,一如既往地干下去,以实际行动回报组织、回报社会。”这就是胡海平的心声。

唐明清同志事迹材料

  2014年1月,公安部对全国公安系统30名人民警察授予(追授)“二级英模称号”,这其中,已有20名同志牺牲在工作岗位。宿迁市公安局府苑派出所所长唐明清是这30名英模的一员,也是为数不多尚在岗位一线坚守的人民警察。

  2001年,唐明清从部队转业到公安队伍,一直在派出所的岗位工作,多次获得表彰。2011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2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2013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为“最美基层干部”,2014年被公安部授予“二级英模”荣誉称号,同年被省公安厅评为“江苏首届最美警察”提名奖并记个人二等功。2015年,唐明清同志被江苏省委表彰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一、责任·使命──他救命不要自己的命。2012年10月28日9时30分,地处市中心某公司办公大楼9楼楼顶,一名年约30岁的男子,左右手各牵着一名儿童,站在没有楼裙的边缘,情绪异常激动,欲跳楼自杀。接到电话后,唐明清迅速赶到现场,组织开展营救。就在该男子的一只脚抬起欲跳楼的那一刹那,唐明清猛地冲到其背后,将该男子死死地按在楼顶边缘,在两翼包抄人员的协助下,该男子被安全带离楼顶。

  他一次次舍生忘死,一次次扮演群众的“救星”。每次救人,他都与被救援者一样,时刻处在死亡的边缘。但每次,他都怀着浓浓的爱民之心,用淬就的良好心理素质,一次次化险为夷,一次次救人于危难。

  二、维稳·和谐──他搭起座座连心桥。2012年5月10日,唐明清的辖区发生一起拆迁纠纷,被拆迁人夏某因拆迁赔偿问题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并多次拒绝商谈拆迁赔偿问题,渐渐的双方鸿沟越来越深,事情似乎陷入绝境。他在了解具体情况后,另辟蹊径,从转变夏某思想入手,进行长达7个多月思想攻坚“马拉松”,60多次面谈,150多次电话。最终,夏某被唐明清的真情打动,与居委会达成协议,愿意按照拆迁政策赔偿。

  唐明清以“没有解不开的心结”、“没有感化不了的人心”为工作理念,通过以情感人、以理教人、以法育人,妥善处置各类重大集访、闹访、缠访事件5000余起,说服教育1000多名上访人员摆正心态,回归正常生活,维护了辖区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增添了正能量。

  三、善心·真情──他就是穿着警服的老百姓。年仅13岁的李某,父母离异后,跟随母亲一起生活。由于缺乏父爱,让他自小就有一种自卑心理,渐渐的李某开始在黄河公园、西楚学校盗窃电缆线。唐明清经过连续几日的蹲守,破获了电缆线盗窃案。但事情并没有结束,李某成了唐明清长期帮教的对象,几乎每天上门找李兵聊天谈心,这样坚持了4个月,终于让李兵认识上发生了转变。目前,李兵已找到工作,每月能挣2000多元。

  每当看到天真无邪的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时候,他总是难过好一阵子,强烈的责任感撞击着唐明清的心灵,他通过开展“关爱工程”,逐人建档,登记造册,实施一对一帮教,让辖区40多名违法青少年得以矫正,挽救了12个即将破碎的家庭。

  四、誓言·创新──他总有用不完的锦囊妙计。近年来,唐明清结合派出所工作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微创新”,小区“智能封闭管理系统”、“一警一评”、制放“民警真人秀”、印发“民警挂历”,都是他的智慧结晶。

  2012年初,他首创“一警一评”制度,制作使用执法服务评判单,对民警执法服务有意见和建议的群众,可随时拨打所长的电话,通过与所长沟通交流,化解矛盾,拉近警民关系,提升群众满意度。三年以来,通过开展“一警一评”,及时化解不满意事项119件、网络投诉22件,防范越级上访投诉24件,通过“一警一评”评判单上的线索,破获盗窃电动车和故意伤害案件4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8人。

霍翔同志事迹材料

  在余震重重的地震灾区,滚石坠落的废墟中,有他肩背消杀器具的身影;
在新发传染病病例的重症监护室内,有他身穿防护服采样的身影;
在脏乱的活禽市场,有他流行病学调查进行病例溯源的身影;
在灯火通明的应急大楼内,有他彻夜撰写南京青奥会应急方案的身影;
在埃博拉肆虐的西非塞拉利昂,他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奋战在抗击埃博拉的第一前线。他就是江苏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的主管医师,霍翔,1981年5月生,中共党员。在领导和同事的眼中,他是业务骨干,是单位的中坚力量;
在媒体人的眼中,他是一名年轻帅气的专家,是江苏疾控的“代言人”。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他有勇,总是冲锋在前,毫不畏惧;
面对业务工作,他有谋,用新技术新方法引领工作不断向前。2015年,霍翔同志被江苏省委表彰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一、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灾大疫面前,他勇于冲锋,屡立战功

  (一)5.12汶川地震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万千生命陨落。那一年是霍翔以“江苏省优秀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江苏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工作的第二年。81年出生的他不顾道路塌方、余震重重的生命危险,为了受灾群众的生命健康,他主动请缨,在震后第三天即作为全国首支外省卫生救援队“国家救灾卫生应急队(江苏)”的一员,赴川开展抗震救灾防疫工作。灾区气候多变,暴雨让帐篷内流成了小河;
形形色色蚊虫的叮咬,引发了全身过敏性皮炎,皮肤泛起大块的红色疙瘩,相连成片,奇痒难忍。但他仍坚持工作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背上沉重的消杀药水,奔忙在废墟中开展消杀工作。用他的话说,“我这点肉体的难受,和受灾群众的伤痛比起来,算得了什么呢”!

  地震后在山顶形成的堰塞湖,随时有溃坝的危险,像头顶悬着的一把利刃,时刻威胁着北川县城。当溃坝警报响起的时候,正在北川县城内执行消杀任务的他,第一时间做的不是快速随大部队撤离到安全地带,而是折返到废墟内通知其他同事们撤离。事后问起,他只是淡淡的说,“我担心他们没有收到撤离的消息,折返后看到他们都已经安全撤离了,我才安心。我是党员,如果我不能确定同事的安危就自顾自地撤离,我良心上过不去”。

  连续奋战一个月后,组织上出于连续应激工作对身体健康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考虑,将他轮换回休整。但是,仅仅过了一周,当他得知江苏对四川绵竹的对口支援工作即将展开时,又主动要求再次赴川,这一干又是一个月。负责全队工作汇总的他,白天要参与对口支援工作,晚间还要加班对全队工作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及时全面的工作报告,向指挥部汇报。辛勤忘我的工作使他获得了灾区群众及领导同事的一致称赞,荣获江苏省疾控中心“5.12赴川抗震救灾防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二)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

  2009年,甲型H1N1流感肆虐全球,作为科所内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主要负责人,他在该病毒刚进入国内,对之还了解甚少的情况下,发挥党员先锋队的作用,将危险留给自己,主动承担我省首批疑似病例的采样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确保采样质量和流调到第一手信息。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他以办公室为家,严密监测疫情走势,采用先进的统计模型利用多因子预测疫情发展态势,参与应急方案、监测方案的撰写和修改。那时他对同事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我来吧,你抓紧时间休息一下”。江苏省流感监测网络实现从3个市到全部13个市的大跨越,监测质量名列全国第一梯队的辉煌成绩,他,功不可没。因工作成绩显著,他荣获了江苏省疾控中心先进个人称号。

  (三)援非抗击埃博拉

  2015年1月,经个人主动请战、单位推荐和国家考核,由国家卫生计生委选派,作为我国第一支第三批援助塞拉利昂防控埃博拉出血热公共卫生师资培训队的16名专家之一,他毅然奔赴西非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塞拉利昂,奋战在抗击埃博拉的第一线。那时,他刚刚领证1个月。虽然妻子除了平安的祝福,没有多说什么,但是他从她的眼中,看到了不舍、焦虑,甚至一丝丝的哀怨。是啊,新婚的小夫妻谁不希望天天腻在一起呢?尤其是婚后的第一个农历新年,就得分隔在时差8个小时的地球两端,各自度过,这种惆怅岂是一般人能够体会的。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他当然知道,疫情就是命令,就是人民的需要!到达塞拉利昂后,世界卫生组织、美国CDC、英国医疗队等其他国际组织的援塞专家中,陆续有人感染致命的埃博拉病毒或恶性疟的消息,并没有让他工作起来畏首畏脚,在严格遵守手卫生等预防感染措施的基础上,他胆大心细,全身心地投入到抗击埃博拉的工作中去,由于出色的英语交流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圆满完成了2个月的援塞工作,成功遏制了埃博拉病毒在塞拉利昂社区中的反弹势头。热带强烈的日晒在他身上晒出了一件“背心”形状,潮湿的天气让他身上布满湿疹,长时间高强度的紧张工作,在他眼里都没有塞拉利昂人一句“Chinagood”来的重要。由于出色的工作,他得到了当地卫生官员的赞赏,被塞拉利昂当地媒体多次报导,被亲切地称为“中国兄弟”。作为成员之一,中国援非抗击埃博拉队伍荣获中央电视台“最美医生”团队称号。在塞过年期间,他还与其他援非抗击埃博拉专家一起,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羊年春节晚会向祖国人民拜年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