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闽宁纪事》心得体会(10篇)

《闽宁纪事》心得体会(10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闽宁纪事》心得体会(10篇),供大家参考。

《闽宁纪事》心得体会(10篇)

《闽宁纪事2022》全篇拟分为《点亮梦想》和《征途路上》,通过讲述厦门大学研究生援宁支教团23年支教和福建援宁工作队建设闽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帮扶故事,让普通人寻梦、追梦、圆梦的故事更具吸引力、感染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闽宁纪事2022》心得体会(10篇),希望大家喜欢。

《闽宁纪事2022》心得体会1

1939年,一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成长的文献《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公开发表。81年过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共产党员成长的经典教科书,一直引导与激励着无数的共产党员奋勇前行。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重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仍然给我们带来深刻启示和现实指导。

党性修养是攻坚之基。脱贫攻坚工作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共产党员作为脱贫攻坚的担当者和推动者,就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党性修养。特别是突然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了新困难和新挑战。就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读经典、强党性,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刻地认识到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在人民群众充满期待的时刻,更要提高警惕,加强无产阶级意识的修养,始终保持无产阶段的革命品质,保持定力和耐力,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解放思想是攻坚之义。目前,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复杂,剩下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就更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拓展思路,找出新路子。刘少奇同志提出党员干部“要做马克思、列宁的好学生”,就是要在经典中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处理各种问题。面对脱贫的“难点”、民生的“痛点”、群众的“盼点”,党员干部要扑下身子、沉入基层,充分解放思想,领悟经典智慧,全面整合资源,群策群力找到新出路,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用结合是攻坚之要。刘少奇同志提出“共产党员必须使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同思想意识的修养和锻炼密切地联系起来,绝不应该使两者分割开来。”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根本的修养方法。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既要强化理论武装,更要锤炼政治担当,聚焦脱贫攻坚急需解决的难题,善于从经典中找到方法与出路,充分发扬“不信春风唤不回”的信念信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务实作风和“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奋斗精神,学用结合,精准谋划,确保各项脱贫攻坚政策有落实、见成效,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才是共产党员最根本的修养。

《闽宁纪事2022》心得体会2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世界扶贫史上的奇迹,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8年攻坚战,有无数感激、感慨、感动的瞬间,这是我们伟大的精神财富,值得每个年轻干部收藏到人生的“备忘录”。

“曾缚苍龙开伟业,又乘骏马续长征。”难以忘记的是中国共产党用最坚强的领导换来对人民脱贫承诺的兑现。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全国脱贫任务的完成为党的百年献礼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我们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诺言。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鲜红的党旗始终飘扬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见证着我们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心。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最坚强的保证。经过脱贫攻坚的洗礼,我们的基层党组织浴火淬炼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核心,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难以忘记的是扶贫干部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换来扶贫事业的推进。时代造就英雄,平凡出自伟大。如果说和平年代一定要有英雄存在,那一定少不了在脱贫征程中心系百姓、苦干实干的基层扶贫干部们。时代楷模王传喜在万难之中接过负债累累的村集体,以生态农村为突破口,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张桂梅不忍看到贫困家庭的女孩没钱上学的窘境,四方筹资建立女子中学,让她们有机会走出山区,看一眼外面的世界;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用生命谱写青春之歌,把自己永远留在扶贫的道路上。铭记这些平凡中的英雄,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山海共携手,荒滩变热土。”难以忘记的是中华民族用和衷共济、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换来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即是最有凝聚力和意志力的民族,贫穷和落后不会是一直束缚我们前进的绳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同贫穷和落后斗争的过程中,中国人骨子里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被激活,造就了“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的强大脱贫力量。于是贫困村旧貌换新颜,美丽乡村的画卷在祖国大地上徐徐展开;
贫困户愁眉换笑脸,共同富裕的愿景在千家百户的称赞中逐步实现。铭记这份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民族精神,接过“接力棒”、跑好“接力赛”,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征程中接续奋斗。

《闽宁纪事2022》心得体会3

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任务,目标就是标准,目标就是初心!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但困难、问题和风险也不少。时到今日,各级对如何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目标越来越明确,思路越来越清晰,措施越来越理性。在脱贫目标上,必须彻底改变过去只追求完成脱贫任务的单一目标,需要构建完整系统的脱贫目标体系,才能提高扶贫工作实效性、群众满意度和社会认同感。

——如期脱贫。2020年底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和底线任务。如期脱贫,就是对表2020年底这个最后的时间节点,既不能急功近利,随意提前,否则,就容易掺水作假;
又不能故意拖延,消极退缩,否则,就会兑现不了庄严承诺。

——全面脱贫。“两个确保”(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
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任务目标。两个全部脱贫,就是全面脱贫,就是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不落一地,必须做到全覆盖,不能做选择,不能有死角,更不能留有脱不了贫的“锅底”。

——精准脱贫。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是消除绝对贫困,解决的是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问题。扶贫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要精准执行“两不愁三保障一超过”的现行脱贫标准,既不降低标准,搞虚假脱贫、数字脱贫,也不擅自拔高标准、提不切实际的目标,搞过度扶贫,避免陷入“福利陷阱”,防止产生“悬崖效应”,留下后遗症。

——稳定脱贫。提高脱贫质量,实现稳定脱贫,是今后三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关键是要抓好产业和就业“两业”扶贫,让贫困家庭有稳定收入来源,尽量避免返贫;
要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留出缓冲期,持续进行帮扶,避免“一脱了之”。

——精神脱贫。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攻坚的主体。扶贫不能扶懒、养懒、助懒,要坚持扶贫同扶志相结合,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价值导向,营造“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氛围,注重提高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能力,彻底改变送钱送物的帮扶方式,把参与度作为扶志核心,真正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解决好贫困户精神脱贫问题。

——和谐脱贫。社会公众和周围群众对扶贫工作的质疑意见主要集中在,“扶富不扶贫”“扶贫变成扶老”“扶贫养懒人”等方面,引发了新的矛盾和风险。要继续做好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工作,切实解决拆户分户、漏评和错评等问题,识真贫、扶真贫;
要严格坚持扶贫标准,不吊高胃口,减轻周围群众心理失衡;
要疏导群众情绪,切实解决不符合建档立卡条件但家庭实际生活相对贫困的所谓边缘农户的具体困难;
要完善“脱贫不脱政策”的贫困退出政策,及时将识别准确、家庭条件远超当地一般农户、群众意见较大的已脱贫户认定为稳定脱贫户,明确不再继续享受扶贫政策、不再派干部帮扶。

《闽宁纪事2022》心得体会4

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大战役”之一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国开展几年,几年来,就农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四通八达,水泥路通村通组,便民路走村串户,风貌打造后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脱贫攻坚的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与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还存在着差距。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要求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互相配合,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共同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奔小康脱贫致富。而部分群众缺是被动接受党和国家政策,不是主动配合乡村干部的引导,创业致富。

二、部分群众思想观念发生畸形变化。不以贫穷为耻反以为荣,甚至个别国家公职人员也是这种想法,认为评为贫困户低保户是一种荣耀,显示自己的社会关系好和社会地位高。

三、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耐心等待国家政策扶持,等着天上掉下馅饼,靠国家救济过日子,甚至恬不知耻到政策部门要求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只向政府索取,自己却不愿意付出,稍不如意怨气冲天,这种人不知感恩,更不满意。

因此脱贫攻坚政策应加大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转变群众脱贫致富的观念,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这条正道上来。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党员发挥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帮扶责任人,我们在开展帮扶工作时,就应该时刻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的态度去帮扶,而不是为了仅仅为了每月的填表签字按手印,作为党员,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不浮躁,不虚假,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尽自己的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建设好的村“两委”班子。就是要加强支部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村一把手队伍。要优化结构,坚持在“能人”中选“好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让得力的村“两委”班子配合好政府,带动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闽宁纪事2022》心得体会5

“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习近平总书记5月22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希望内蒙古的同志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蒙古马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造就了耐寒、耐旱、耐力强的特殊属性,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不畏艰辛、纵横驰骋、屡建奇功,铸就了蒙古马独特的品格和精神。因而衍生出的“蒙古马精神”,经过历史的沉淀与实践的熔铸,融入边疆各族人民的血脉,成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重要精神源泉与纽带。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关键时期,这场特殊的“两会”承载着不平凡的意义。弘扬“蒙古马精神”,是时代之需,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法宝”。

“铁蹄马”精神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拔。蒙古马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具有超强的耐力,特别擅长艰苦跋涉。当前,脱贫攻坚战进入“深水期”。“船到中流浪更急”,啃下脱贫最后的“硬骨头”就要弘扬蒙古马不畏寒暑、不惧艰险,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穿沙漠过雪原,驰骋在广袤的蒙古高原上,创造一个又一个传奇的精神,拿出“钉钉子”的韧劲,一锤接着一锤敲,认真落实“五个一批”扶贫政策,延伸“产业链”,拓展“致富链”,既要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又要防止脱贫人口“因病返贫”“因学返贫”“因灾返贫”等。以“铁蹄马”精神保障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最难一公里”。

“铁蹄马”精神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往直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减少到2019年的551万,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0.6%……一连串数字背后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用实干、苦干创造出的“减贫奇迹”。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要将551万变为0;将0.6%变为0的任务还异常艰巨。唯有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铁蹄马”精神勇往直前,想法设法,不惜一切代价打赢脱贫攻坚的“硬战”。“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技术”,要持续推进“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化,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案、一人一招”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激发乡村活力,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调推进。

“铁蹄马”精神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恪尽职守。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而干部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唯有发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蒙古马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促进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突显,不断满足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要坚决杜绝扶贫路上的“形式主义”,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始终把群众关切、群众期盼、群众意愿放在第一位,从实际出发,通过“电商扶贫”“直播带货”等新技术,将有限的资源、资金限度用到扶贫脱贫工作中,不搞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铁蹄马”精神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最终如期实现“真脱贫”“脱真贫”的目标。

《闽宁纪事2022》心得体会6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上,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作为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他用了整整7年时间,带领村民修建8公里绝壁天路,改变了下庄村与世隔绝的状况。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发展柑橘等产业脱贫,当下他致力于发展生态旅游项目,旨在打造富美下庄。20年来,这位当代愚公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大山深处、致富路上用坚毅的行动书写着下庄精神,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坚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目标精神。不修路,没出路,“修一条路,让村里面的人走出去,让外面的姑娘愿意嫁进来”是毛相林最朴实的目标。虽然修路艰苦费时,毛相林立说立行,不怕困难艰险,修路的过程中陆续有人遭遇意外,不幸去世,在安葬好村民之后,他带领村民继续修路。“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咬住这个目标,毛相林带领村民深深扎根在悬崖峭壁之上,克服重重困难,抠出了绝壁天路。

秉承“敢问苍天要出路”的攻坚精神。“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鸟飞不出,人进不来,贫穷闭塞成为下庄人难以摆脱的宿命。一没资金二没大型器械,在这种环境下修路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抠也要为子孙后代抠出一条路来”,毛相林给大家鼓劲儿。修路没钱,他带头卖猪卖粮食,动员母亲拿出700元养老金,动员党员干部捐款,每户每年卖猪一头,每户凑出10元,终于筹到了修路的启动资金。修路缺机械,腰杆上拴根保险绳,毛相林带头在绝壁上悬空钻炮眼、安放炸药,带头搬石头、铺路。“我是修路发起人,最重的活,最危险的活必须带头。”世上本无路,毛相林不信天、不信命,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与贫乏的物资条件做斗争,不等不靠,苦干实干,连起了井口井底,打通了脱贫之路。

延续“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创新精神。道路修通了,怎么才能摆脱贫困成了毛相林思考的问题。过去种植的水稻、玉米、红薯、土豆、小麦等传统农作物只能勉强填饱肚子,挣不到钱。他带领村民寻找能赚钱的产业,种漆树,养桑蚕,多番试验,可最终都失败了。村民大会上他检讨“不能蛮干,得相信科学”。经过市县两级的农业专家的考察分析指导,确定发展柑橘、桃树和西瓜三大产业。之后几年下庄村种植柑橘650亩,西瓜200亩,脆桃150亩,2016年率先实现整村脱贫。近年来,依托下庄精神和下庄村独特地理、气候条件,毛相林又在思索乡村振兴旅游开发项目,计划“通过三步走把旅游做起来,让下庄人民的钱包鼓起来”。毛相林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大胆实践,立足下庄村实际,打破传统产业老路,带领全村摘掉穷帽子,闯出了致富新路子。

“山到高处你是峰,路的尽头是家园”,毛相林以热血赴使命,以使命践诺言,凿开悬崖峭壁,打通井口井底,换来金山银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生动诠释“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闽宁纪事2022》心得体会7

近年来,我国的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今年是脱贫攻坚总决战的最后一年,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我们的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艰难、扶贫项目停工、帮扶工作受到影响等。虽然我们剩余的贫困人口总量不多,但是越到最后,剩下的越是艰难,我们要继续坚守初心,大胆向前,吹响决战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角。

吹响决战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角,我们要有不达目的不放弃的坚定信心和必胜的勇气。一是要做好分类施策。根据脱贫户、未脱贫户、边缘户、监测户的情况,制定好持续巩固和帮助脱贫的措施,继续加大帮扶力度,采取各种方式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确保扶贫政策落实到位,通过提升帮扶成效,不断提高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

二是加大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力度。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了贫困群众能够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务工收入是实现脱贫增收的重要渠道。我们要做好就业岗位的引导指导,做好务工人员的“点对点”输送,有组织的输送劳动力外出就业。

三是持续巩固做好脱贫成效。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双重压力下,我们要抓好脱贫攻坚的同时也要抓好防疫工作,切实做到“两不误”。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覆盖贫困户、复工复产等工作,持续巩固好已经取得的脱贫成效,继续做好脱贫攻坚的决战工作。

万众一心向前干,越是艰险越向前。“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加强对扶贫政策的理论学习,做好政策的宣传。在最后的紧要关头,发挥好敢于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向脱贫攻坚总决战吹响冲锋的号角。

《闽宁纪事2022》心得体会8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局之年,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新的奋斗征程上,我们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砥砺奋斗新时代谱写新篇章!

永当“为民服务孺子牛”。

“孺子牛”是任劳任怨、苦干实干,甘当“勤务员”的形象。青年干部要摆正“公”与“私”、“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站在人民的角度干工作。不管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是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还是不松劲的疫情防控,青年干部都要迎难而上,冲在一线,甘当为民服务的“店小二”,将爱民深深扎根在思想里,把为民服务处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觉与人民干在一起、想在一起,下沉基层一线,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与基层实践集合起来,以优秀榜样、时代楷模为榜样,汲取榜样的精神“密码”,将“一枝一叶总关情”落实到实际工作的点点滴滴,拿出实打实的举措,用真招实招解决老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争当“创新发展拓荒牛”。

“拓荒牛”奋发扬蹄,披荆斩棘,敢于创新,不走寻常路。2021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推开新征程新发展大门,构建新发展格局,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要创新发展,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利用丰富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创新思路。青年干部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经风雨中长才干,练真功,咬定目标,一往无前,以舍我其谁的魄力率先攻克产业、技术、科研的“难题”,敢啃“硬骨头”,敢向“无人区”开拓。征途漫漫,惟有创新,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与时间赛跑,敢为人先,蹚出因地制宜的群众发展之路,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向先进学习,在利民为民事业中闯出新天地。

甘当“艰苦奋斗老黄牛”。

老黄牛是农民劳作的伙伴,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化身。青年干部精力旺盛,要发扬全力以赴、全心投入、踏实勤恳、任劳任怨的精神,继续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当好为民服务的“老黄牛”,一步一个脚印走实走稳。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今天的幸福与成绩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美好的明天是一砖一瓦拼出来的,没有等出来的成绩,只有干出来的精彩。奔跑在新征程上,青年干部要将奋斗精神发挥到极致,无论身处何种岗位,身兼何职,都应该始终做到勤奋工作,埋头苦干,不忘初心,不负民心。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要坚守岗位,于细微处做真功,把平凡做到不平凡,在为民服务中彰显青年精彩,打造属于我们这一代的青年名片。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追梦圆梦路上需要广大青年干部拿出“三牛”精神,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砥砺奋进新时代!

《闽宁纪事2022》心得体会9

自贵州省宣布剩余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后,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在现行标准下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脱贫摘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毫不夸张地说,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然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新生活的起点。“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阔步新时代,不仅要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要统筹“谋远”和“就近”的关系。

脱贫、振兴都有内在的逻辑,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脱贫攻坚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要交好“脱贫”与“致富”的接力棒就需统筹“谋远”和“就近”的关系。既要结合“十四五”规划前瞻谋划未来五年甚至到2035年的发展趋势,提前布局产业规划,引进先进技术,解决群众就业,提升幸福感,也要准确把握当下“后脱贫”时代文章,防止脱贫人口因病、因灾、因教返贫、致贫。

要化解“强长”和“补短”的矛盾。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然而,“三农”问题区域性极强,不同的区域面临不同的问题。迈入乡村振兴,不能搞“大锅饭”“一刀切”,而要因地制宜,采取“一村一策”,理清振兴的思路、方式、路径,利用村域产业、乡村旅游等“基础”,将“长处”发挥到极致,同时,将技术落后、交通不便等方面短板尽快补齐。

要解决“重点”和“痛点”的问题。

乡村振兴,在看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容易忽略群众生活感受。以往住的地方破了点、吃的差了点,但是一家子其乐融融。现在虽然住上了新房子,生活更好了,但是一家子却忙于工作而没有了以前的乐趣。事实上,两者并不冲突,要解决好“重点”和“痛点”问题,既要加速项目、产业发展,也要注重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文化教育活动,让百姓在工作、生活中看到到新气象,让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蓝图已绘就,剩下的就是落实。全面实行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交好“脱贫”与“致富”的接力棒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接续奋斗,扶上马,送一程,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脱贫攻坚”的接力赛跑向“乡村振兴”的终点线。

《闽宁纪事2022》心得体会10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一年。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3月底,省委省政府发动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利用4,5,6三个月时间,奋力冲刺,同时间赛跑、与贫困较量。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越需要强化党建引领,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坚决夺取最后总攻的全面胜利。

凝聚思想共识,树立必胜信心。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充分利用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方式,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提升脱贫攻坚履职能力,引导党员干部化任务为责任、化压力为动力,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脱贫攻坚战中。要充分利用院坝会、大走访、宣讲培训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传递真情、理顺民心,让贫困群众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坚定脱贫摘帽信心。

坚持尽锐出战,确保打法精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在冲刺的关键阶段,必须调精兵遣强将,集中优势兵力投入歼灭战,让一批好干部、好党员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排头兵。兵法讲究“以谋为上,先谋而后动”,面对最后难啃的“硬骨头”,更要确保各项政策精准落实,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确保已脱贫户不返贫,着力补齐“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短板。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以及因病、因灾、因学等问题支出骤增的农户进行动态监测,提前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从源头上抑制新的贫困的产生。

强化责任担当,锤炼过硬作风。“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受疫情影响,有些扶贫项目开工推迟、有些地区种养殖产品滞销、有些贫困群众务工收入减少...面对重重困难,更需要党员干部扛起责任,勇于担当,敢于向身边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亮剑”,积极解决脱贫攻坚战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以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带领群众抢时间、补损失,如期交上一份高质量的、人民满意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放心答卷。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