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77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感悟心得体会

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感悟心得体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感悟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感悟心得体会

 

 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感悟心得体会 3 3 篇

 数月来,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到全国两会专家座谈,再到洪涝灾害应急救援,习总书记始终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牢牢放在第一位,让党的初心使命得到极大彰显。脱贫攻坚迎来决战时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坚决拿下一只只“拦路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迎接挑战中诠释使命担当、在战风斗雨中淬炼铿锵之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奋勇前行。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要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

 引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创造历史,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验总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宗旨,也是使命;对党员干部既是责任,也是考验。要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写在旗帜上,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扎实做好“六稳”、全面落实“六保”,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经济社会发展等与人民群众利益攸关的各项工作,以坚定信念和崇高使命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要着力强化突发灾害的快速响应。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省市坚持全国一盘棋,以雷霆万钧之势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快速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局面,其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南方洪涝地质灾害中,各相关部门尤其是党员干部以最快速度“逆流而上”,紧急调运救灾物资、快速恢复供水供电、全力实施倒损住房重建,成为受灾群众最可靠的“主心骨”。灾难面前,快速响应能力彰显生命至上,更体现中国的制度优势。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绷紧突发事故快速响应这根弦,本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坚决扛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政治责任,打好突发灾害“前哨战”。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要不断锤炼敢打必胜的实战本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疫情、洪涝等自然灾害瞬息万变,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就必须练就过硬本领,以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深刻认识内在规律,方能在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精准施策、防治有力,做到关键时刻拎得清楚、抓住要害,避免“螃蟹吃豆腐——吃得不多,抓得挺乱”。与灾情短兵相抗不能是盲目的、不能只凭一腔热情,广大党员干部要将敢打必胜信念转化为与死神过招的实战本领,始终冲锋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要在能力上“升级换代”、在履职上“铁肩担当”,才能做到面对灾情考验,既能刀山敢上、火海敢闯,也能上得去、闯得进、打得赢,如此方能以“宽肩膀”“硬脊梁”,

 当好人民群众的忠诚卫士,守好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宁,履行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

 “ 人民至 , 上生命至上 ” 心得体会 【2 2 】

 习近平: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这句话出自习近平总书记5月22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

 疫情是重大危机,也是考验党执政能力、体现党执政宗旨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秉持人民至上的政治品格,这在疫情防控斗争中,鲜明地展现出来。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自己的私利,没有特殊利益,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疫情面前,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重中之重,不惜一切代价,提供全局、全力、全时、全方位的强大保障,尽最大可能抢救病患,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

 总书记的这番话是对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的揭示。从总书记的话中,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党一心为民的情怀,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 人民至 , 上生命至上 ” 心得体会 【3 3 】

 2020 年的全国两会意义特殊而重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召开的本次大会,不仅面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欧美大国政治危机的波动,且值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国际国内面临多重压力和挑战。在复杂的形势下,2020 年全国两会对“人民至上”理念的强调,促进了新时期国家治理理念的提升,更加彰显了国家治理方略走向稳健和成熟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两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这是在当前国际国内时局背景下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指导方略。从国际方面来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紧急突发考验中,我国为“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的践行交上了一份举世公认的满意答卷,用实力在国际上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组织建设和国家治理中的巨大优势。从国内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来看,我国正值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冲刺之际,任务还相当艰巨。李克强总理指出,目前全国还有 6 亿人每月收入也就 1000 元,而当前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中国2 有 9 亿劳动力,没有就业就是 9 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 9 亿双创造财富的手。从“人均月收入”“吃饭的口”“创造财富的手”这些关乎人民个体命运的表达来看,“人民至上”是中国国家治理的根本政治关怀。

 “人民至上”理念的提出与践行,相比于资本主义社会奉行的自由民主理念而言,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断层,而上升为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一体化衔接,进一步凸显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的政治理想及其实践的制度优越性。早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曾明确指出: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事业的扩大。”由此,马克思、恩格斯初步提出了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人民群众”,提出了群众观点,确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从人类历史的实践进程来看,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真正主体力量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经验,对当今国家社会发展仍然具有重要启示。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下,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仍置人民利益于不顾,消极防疫,甚至提出“老人应主动为经济而牺牲”等言论。特别是在医疗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媒体曝光了一些养老院要求老年人签署“放弃急救同意书”等极端事件,不仅引发国际社会对某些国家人道主义危

 机的谴责,而且导致其国内矛盾的激化和政治风险与社会震荡的加剧。事实再次证明,以抛弃和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的国家是难以获得长治久安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仅成为改革开放取得胜利的一条最重要经验,而且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焕发出活力。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中国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第一条就是要同人民一起商量着办事”。以国家扶贫工程的实施而言,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扶贫对象是少数“贫困”群体,在狭义上只是针对一小部分人的个体赋能。在我国的扶贫实践中,贫困人口数超过 10%的村就被认定为深度贫困村。从更广义的范围来看,由于扶贫项目中所推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基地培养以及教育培训等政府服务项目的补给,特别是一些龙头企业和组织机构加入贫困治理的队伍中,使受益者并不局限于贫困群体,而外溢并有效带动了整个乡村地区的综合发展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通过对 2014 年到2017 年甘肃省 13 个市(州)所辖 77 个县域发展的统计分析表明,在66 个一般劣势县域中,已有榆中县、山丹县、甘谷县等 14 个县从一般劣势升格为中等优势发展县域地区,而且正在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良性发展格局。事实证明,这种基于个体利益实现而对集体利益的扩充以及对地区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已初步显现出基于个体赋能

 而促进区域发展和国家实力增强的巨大发展潜力,这也是中国贫困治理能够取得显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途径和宝贵经验。从更深广的意义上来看,基于人民赋能而促进国家富强发展,这也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理念的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具有深刻政治智慧和战略意义。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的新时期,国家对“人民至上”理念的强调和践行,不仅使政府公共治理模式凸显出人民利益的优先性,而且通过相关法律的建立健全从政治程序上保证了人民对国家事务管理的有效参与,在国家社会与人民的利益聚合与力量整合的基础上有力保障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进而为世界政治和文明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可靠的“中国方案”。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