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几天学校组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学习活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教师在新时代的素质要求,学习师风师德心得体会。下面简单谈谈几点体会:
一、敬岗爱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自己应该系统地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前几天学校组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学习活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教师在新时代的素质要求,学习师风师德心得体会。下面简单谈谈几点体会:
一、敬岗爱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自己应该系统地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学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让我更懂得提高师德师风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师德师风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无形中支持学校良性发展的力量。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每一位教师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一个人只有当他感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社会对人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时,他才会全力以赴地去奋斗。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所在,只有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才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只有关爱每一位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更好的沟通。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更好的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内容,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所说的传道,就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授业、解惑,是指传授知识,这一点,也许是师者自诞生以来的一种文化自载。教书和育人,两者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离的教育过程。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内在要求,作为一名新手教师,我经常提醒自己应当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做一名无愧于心的好老师。
终身学习是师德的时代要求,教师,作为专门从事人才培养的职业。从业者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应该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才能担负起为祖国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信息时代,科技飞速发展,教育者必须日新其德、才能学为人师,身为世范。
总之,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作风,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感染他人,在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努力践行师德师风的具体内容。
通过对《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文件的学习,我对师德师风有了新的认识,也意识到作为一名老师应该要朝哪些方面去努力。
在新时代我们国家要建设一支为人民服务的,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为师德建设注入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当前,在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把责任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是非常必要的。责任,是一个成熟的人对自己的内心和环境完全承当的能力和行为。正如马克思所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任务”。一名人民教师,他的责任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就办不好教育。因此,我们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尽责任。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
“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地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地反思总结,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一名教师“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教师只要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把自己的课堂、班级当成自己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责任,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
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载玉壶”,这就是我这样一位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心得体会》对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建设好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通过认真学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我深刻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时刻牢记为培养祖国人才的重要责任和义务,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严管厚爱,做好学生表率。在实际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端正态度,自律、自信,自强,改掉不良个人习惯,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培养合格的现代化接班人,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争做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一、有理想信念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师范大学,发表了“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专门强调,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日新月异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整体性、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教育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养与创新精神的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转变师生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下的教育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学者,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为中华之崛起而教书育人。
二、有道德情操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育之本,是教师的灵魂,是教育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它把野蛮变成文明,把无知变成渊博。”当今社会,有些人把名誉、金钱、权利看成是衡量一个人价值高低的法码,这些人朝思暮想,梦寐以求,想得到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只不过是身外之物,过眼烟云。为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才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教育事业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三、有扎实学识
通过专家视频,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解读》等提高教师政治素质的文件和书籍。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精通业务,学而不厌,掌握教学规律,培养出合格人才。故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
四、有仁爱之心
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用心去爱每一位孩子”。无数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怨无悔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对所有孩子的真诚无私的爱,让我感动: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老师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高为师,身正是范。”学识与品德永无止境,致真、致善是教师一生的追求。古往今来,从教人员无论社会上称之为“先生”还是呼之为“教师”;无论众人评定他们社会地位是高,还是低;无论领到的薪水是多,还是少;在人们的眼里,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倍受世人尊重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出一份微博之力。
《意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坚持围绕高校中心工作,服务育人大局,始终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为高校共青团的核心任务。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组织活力,坚持改革创新和从严治团,加强工作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工作体系。立足实际,发挥高校共青团在第二课堂的作用,形成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合力。注重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加强联系、引导和服务,着力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以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为核心任务。
强化组织育人,要求我们构建和完善党领导下“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加强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建设,加强团员的先进性建设。有助于基层组织中的每个人提高思想先进性,凝聚和培养组织协作和团结精神,在组织中学会做人,学会爱党,学会奉献。
强化文化育人,推行和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广泛的实践活动,提高社会交际能力和认知自我的能力。联系社会,知行合一,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正确发挥社团应有的作用,强化文化育人。培养学生成为优秀校园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强化网络育人,加强工作阵地平台建设,加强网络内容产品建设,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争取将校园网站建设成为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绿色网站,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使用网络。
与此同时,强化保障支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团教协同,加强全团齐抓共管,加强工作队伍和制度机制的建设,引领大学生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深刻认识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发展逻辑。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经过百年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必将在更高维度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只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两个确立”真正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才能凝心聚力再出发、砥砺奋进新征程,才能持续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这就需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要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蕴含的深层逻辑。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通过人的实践对物质产生反作用,共同体则是人及其实践所构成社会的基本存在形式。在我国,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能够凝心铸魂,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不断激发全国各族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内生动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符合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与我国发展实际,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之间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做到本民族意识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同时,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保障。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要深刻认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是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源头,我们的民族政策都是由此而来、依此而存。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切实做到统一与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放在第一位。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键是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要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实践充分证明,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要深刻认识到,我们党自成立起,就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怎样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道路决定命运,方向决定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就要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协力,不懈奋斗,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通过学习《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实施纲要》文件精神,我们能够看到国家对于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我们作为高校辅导员,要以新时代的思想武装头脑,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为党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切实做好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发挥好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文件提出的十个方面,我们要从理论学习、网络宣传、社会实践、学生心理等方面入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主题团日活动、理论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积极展现团员青年的青春力量,充分发挥青年团员的后备军作用!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提出让我更加意识到着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大学生党员、青马学员,我们责任在肩。我们要响应“五个强化”,从组织、实践、文化、网络、服务方面全面提高自己,更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学习,牢牢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学子的殷切希望,努力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对党忠诚、信仰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大学生骨干。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5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