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五年级三位老师的经验交流,使我获益匪浅。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尽快成长、不断进步,我们必须先做好以下几点:
一、向老教师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老教师教龄长,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讲课水平较高。对于我们刚成为教师的青年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老教师不仅仅是自己的同事,同时还是自己在教学路上的引路人。
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并且还要在日常工作中多观察。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积累深厚,经常能够在很多很有难度的问题上给予解答。通过与老教师们进行教学交流以及他们在在日常工作中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他们的身上,我不仅学到了书本上所没有的教学方法,也学到了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
二、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青年教师,我感觉自己在最初的教学工作中有的时候完全按照以前老师教我的模式在教现在自己的学生。这样做的确在很大程度上使自己心里有底,但同时我认为年青教师不能照搬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赋予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在请教她们优秀的教学经验的同时,找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参考老教师优秀经验的同时,要注重对教材信息进行挖掘、处理。因为对教材的挖掘处理不仅仅是对教材本身的加工,而且更是自己进一步学习提高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文化观念、个别差异,以及教学时间、教学资源的分配等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材料上更高程度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
三、增进与其他青年教师的相互交流,虚心向他人学习
在年龄相仿的青年教师队伍中,也有很多非常出色的教学能手,他们在教学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特色。经常与自己周围的同事以及外校的其他老师交流,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交流教学心得。这样不仅可以迅速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还可以互相探讨经验,增强信心。青年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还可以使互相之间获取最新的技术和信息,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增进和学生的交流
徐特立先生说: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只教授学问,而人师不仅教学问,学生的品质、学生的作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习惯他都关心。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和学生年龄相仿或者是同时代的人,双方在对事物的见解、兴趣、思维方式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就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正是由于这些相似性,也使得青年教师在授课时使用的方式、方法更贴和现在的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多与学生交流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主动和他们多接触多谈心,这样可以迅速的融入到学生中去,使学生放弃很多顾忌,敞开心扉地告诉我们他们的好恶,告诉我们他们所喜欢的教学方式,告诉我们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等,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得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同时,要善于观察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特长。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如果在精神上缺了“钙”,就会得“佝偻病”、“软骨病”,卑躬屈膝、唯唯诺诺,毫无尊严可言。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中国摄影师陈漫为法国奢侈品品牌迪奥拍摄的一副作品引发争议。我看,压根不需要什么争议争论,拍摄这副作品就是“慕洋犬”行为,她把东方面孔刻画得如此丑陋:“眯眯眼”、阴邪、恶毒。还有人竟说这样的相貌是高级审美、超模脸。荒谬!
无独有偶,今年在清H美院举行了的“毕业设计时装秀”。无一例外的“脸平,鼻塌,眼间距宽,眼睛细长,双眼无神面向凶”,完全符合“洋大人”的审美和品鉴。简直就是对中国人的侮辱!
大大深刻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 ‘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
一针见血,入木三分,鞭辟入里,发人深省!
遭受文化侵袭,遭到恶意抹黑、丑化、歪曲,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被动接受、间接承认,而要旗帜鲜明坚决斗争,决不能做精神上“矮子”。《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周虽旧邦、其命唯新”的革新精神、“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为民情怀、“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的法治理念、“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的共同意识等等为治国理政提供了思想源泉和丰富滋养;湘西苗绣、海伦剪纸、奉节木雕、沙县小吃、柳州螺蛳粉等一批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扬;在AI、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加持下,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唐宫夜宴》、《天地太极》、《祈》、《龙门金刚》等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展现在人们眼前。让那些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文物、遗产“活起来”“热起来”,不断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我们的文化自信必将更加饱满,我们的精神状态必将更加充盈,我们乘风破浪的勇气将更加昂扬。
要积极吸收汲取世界优秀文化。大大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世界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并不总是“外国的月亮是圆的”,借鉴世界文化前,首先要加上定语“有益的”、“善意的”,“优秀的”,而判断是不是有益优秀、是不是暗藏玄机需要我们提高判别能力,因为文化输出往往暗含着意识形态输出,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前文所述的两个实例既已说明。这也要求我们“把学的东西中国化”,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应该是对待外来文化和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一以贯之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要敢于斗争坚决斗争。《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也要清醒的看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仍占有市场,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决议》强调,推动全党动手抓宣传思想工作,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敢抓敢管、敢于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作为普通的民众,要自觉抵制腐朽文化、低俗文化、“洋垃圾”文化,尤其要坚决批判、反对、制止崇洋媚外、谄媚跪舔的丑恶行为,同时也要积极宣介中国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文化发展注入正能量。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昂首阔步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党中央召开了十九届X中X会,提出了“十个坚持”、强调了“两个确立”,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永葆生机活力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使命担当;充分反映了我们党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注重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会议。通过认真学习,使我不仅从中领悟到了一个百年大党带领14亿中国人民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的成功秘诀,弄明白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更是在思想深处找到了如何做好本职工作的着力点,那就是以建设平安XX为目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争做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殷切期望的人民警察。百年征程波澜壮阔,满怀信心开创未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努力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一要在护航发展中彰显公安担当。始终坚持立足公安机关主责主业,全力以赴做好破案打击、服务管理各项工作,努力为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点产业顺利落地保好驾、护好航,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
二要在平安建设上展现公安作为。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扎实履行好打击犯罪、保护民生的责任使命,始终保持对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及电信网络诈骗新型违法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全力压降道路交通事故,坚决守牢公共安全底线。
三要在为民服务上体现公安效率。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对标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大力推进户政、出入境、车驾管等“放管服”改革,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效率促服务,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四要在公安改革中增强公安战力。以构建现代警务机制为抓手,积极落地实施公安改革举措,力争在“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化运行、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勤务指挥、智慧警务等重点项目建设上出实招、求突破,努力推动各项公安工作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五要在队伍建设上提升公安形象。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队伍建设,抓实抓细全警实战大练兵,切实提升做好政治建警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紧密结合xx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努力将从严治警推向纵深,把从优待警落到实处,着力锻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过硬铁军,努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的十九大对全党作出的工作部署,要求全党认真学习党的历史,从党的苦难辉煌历程中学习成功的经验。在研读学习党史的过程中,从共产党人以大历史观审时度势的本领和党一脉传承的历史使命中,更好地感悟到:只有以大历史观回顾历史,才能更好地感悟“初心与使命”。
一九三五年五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四川。
蒋介石闻言大笑,说毛泽东没读过历史,此战必败。因为数十年前,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曾带着太平军渡过金沙江,准备进入四川,路遇大渡河,终因前有大渡河恶劣条件、后有清兵穷追猛打,最终弃械投降,翼王就此消失在历史中。
所以,蒋介石看到毛泽东走了石达开的老路,欣喜若狂,认为红军必败,以为从此以后可以高枕无忧了。
可是出乎蒋介石意料,毛泽东领导着中央红军面对着天险和追击,以只牺牲十八人的战绩渡过了大渡河,从此一路北上驰骋_场。
为什么石达开输了,毛泽东赢了?为何拥兵自重的蒋介石却不能将历史上演过的有利局势再现,毛泽东却能在夹缝中,带领革命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防再把历史的镜头拉向明朝。
1449年,明英宗北征蒙古瓦刺部落,全军覆没,成了俘虏,瓦刺首领率兵北京城下,明廷无主人心惶惶,群臣准备逃跑,兵部尚书于谦主战,坚守北京城并且一战成功,不仅保住了大明朝,更使瓦刺部落从此衰落。
1644年,李自成的义军在隆隆的炮声中攻城。末代皇帝崇祯帝面对李自成军队攻城,不听大臣和皇后劝阻,坚守北京,结果城破国灭。可笑的是,打开彰仪门(今广安门)献城投降的竟是崇祯最信赖的重臣——守城总管、宦官曹化淳。
为什么,1449年的明朝,朱祁钰胜了,末代皇帝崇祯帝却败了?
历史的循环,其实是人事的循环,人物与时势的交互作用、理念与制度的差距联系等等,都会左右历史的结局,所以是人的认识造成了历史的循环。1449年的明朝,尚有于谦等忠臣列将,而到明末,文臣武将的内耗早已撑不起羸弱的江山。蒋介石读的只是历史故事,却不懂以史为鉴更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现情,毛泽东却以胸怀千古的“大历史观”把脉当下,军事历练中,在部队里建章立制(把党支部建在连上),其部队军事能力又怎是石达开的太平军所能比拟。
所以,大历史观才能让人更好地认清历史趋势、肩负历史使命、进而顺势而为。所谓大历史观,就是将以往历史的内在逻辑和现在作比较,再用现在所发生的历史与未来做比较,从而对未来社会的走向做出一定预测的历史观。也就是依据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一切做出合理的判断,用长远的、比较的思维来看待问题的认识方法。
革命年代的毛泽东一直用大历史观审时度势,方才写出《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著名文章,特别是《论持久战》,堪称是一篇大历史观写就的把握全局、预见未来、克敌制胜的战略性著作,既总结了抗战以来的经验,深入分析了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矛盾特点,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更阐明了“中国不会亡,也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的道理。
从哲学理论上看,毛泽东学习运用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就是大历史观,这一历史观善于将以往历史的内在逻辑和现在做比较,再用现在所发生的历史与未来做比较,从而对未来社会的走向做出一定预测。从实践角度看,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历史观”的词汇更加显眼注目:
“坚持大历史观,加强对五四运动、五四精神的研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就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挖掘时的指示。
“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更是以数千年的历史纵论改革。展现出以大历史观锚定改革的宏大气魄。
十九大报告更是一篇充满大历史观,以厘清历史发展脉络,把握时代历史方位为导向的报告。3万多字的报告纵观历史、展望未来,既浓缩了5年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与启示、近40年来改革开发的历史经验,更描绘了从现在到2020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的宏伟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在中国的史籍书林之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其中包含着许多涉及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历史忠实记录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过的足迹,也给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只有走进历史中去探寻历史、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更深刻地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对于大历史观的共产党人来说,既重视当前输赢的价值,更在乎对历史交代的价值。所以,他们常常以现实的实际问题作为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本着对历史、当下和未来共同负责的态度去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他们的初心,更是他们的使命。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77范文网 https://www.hanjia777.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77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77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71480号-27